导言
病毒是个独特而神秘的存在。它因其上亿年的古老繁衍和近现代的暴发流行,让人闻之色变。病毒学就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瑞典病理学家韩森(Folke Henschen)曾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对病毒的认识、研究、遏制、降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对于其价值和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本文传主毛江森院士,就是一位终生与病毒打交道,并研制出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为我国乃至世界消灭甲型肝炎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病毒学家。
怎样描写科学与科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克莱夫·汤普森(Clive Thompson)[1]曾说过,“孩子们觉得科学枯燥的原因之一是,很多老师将其呈现为死记硬背的一堆事实。其实,科学不是关于事实本身,而是寻求事实的过程,是科学方法。是我们在无知的迷惑丛林中疾驰的过程,是动态的、有争议的、有合作的、有竞争的过程中,会有片刻间出现的狂喜和长年累月烦琐的工作”。
这段话给我们以极大启迪。为科学家立传,罗列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当然必要;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作为传记,必须透过这些事实本身刻画出探索、攀登的过程,包括无数的曲折与瞬间的狂喜,包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繁杂琐碎的工作,还包括经历过的无数次失败乃至沮丧。简言之,要有故事、人物、精神,要写出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按照采集丛书编写工作要求,遵循传记特点,我们把传主置于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大环境中去观照,把传主学术成长经历嵌入到中国乃至世界病毒学、甲肝防治的大坐标系中去分析。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毛江森从一个山村农民的儿子蝶变为我国杰出的病毒学家;从一介幼稚书生成长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从身无积蓄的院士华丽转身为坐拥千万身价的“知本家”。由此,毛江森成为改革开放时代标杆性人物,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传奇。
电影《甘地传》[2]开头即说:“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用一个故事说完。无法逐年逐月地叙述,无法巨细靡遗地全拍出来,也无法把与他一生中有关的人、事、物逐一拍摄出来。只能忠实记录其精髓,设法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此,我们深以为然。
本传记共分八章。第一章:文弱书生的求学之路,写传主从家乡小学到杭州高级中学、再到上医的学习生涯;第二章:撬开病毒王国的大门,写传主初入病毒学领域后的研究活动和成果及其在政治运动初期的选择。第三章:“社会大学”的得与失,写传主下放甘肃8年的艰苦经历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故事与见闻;第四章:沿着正确的跑道起飞,写传主立下消灭甲肝宏愿,并开展观察分离甲肝病毒的经过;第五章:众里寻他千百度,写传主及团队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甲肝病毒动物模型、寻找确定甲肝H2病毒株的艰难历程;第六章:攀登光辉的顶点,写传主及团队开展甲肝疫苗人体试验,进而在学校推广使用,并获得卫生部鉴定通过、开始中试生产的全过程;第七章:让疫苗走向千家万户,写传主及团队在各方支持下开展疫苗工厂化生产,并进行企业改制、产品提质,经历风波曲折考验,最终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第八章:院士的情怀与乡愁,写传主的爱国情、母校情、故乡情、西北情,描绘传主与国家、与人民、与故乡的情感脉络。
我们竭尽全力,试图通过以上描写记录下毛江森院士生平业绩的精髓,还原毛江森院士的科学思维与执着态度,展示毛江森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广博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臻于化境,那是我们的能力、才气和努力不够;如果能对阅读者有所裨益,进而能对中国医学科学史略有补遗,我们则深感欣慰。
[1] 克莱夫·汤普森(Clive Thompson):美国《纽约时报》《连线》等专栏作家、记者。代表作有中译本《云端大脑时代》等。
[2] 英文片名Gandhi,为英国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执导的传记电影,反映了印度圣雄·甘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