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启蒙教育

在父亲的关爱下,杨承宗上学很早,五岁的时候就跟随比他大四岁的二姐杨承芳(字锦心)进入本乡的初级小学读书。1919年,九岁的杨承宗走出八坼,来到二十里外的同里镇,入读于同川高等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同里镇中心小学,现为同里实验小学)。

同川高等小学由清末民初著名的爱国志士、教育家金松岑[2]所创。金松岑很早便投身教育,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他将办学方向转向新式学校,成为吴江新式教育事业的奠基者。1902年,金松岑在同川书院旧址创办了同川学校,不久改名同川高等小学。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高,特别是新式的教育方法影响广泛,求学者一时蜂拥而至。开设课程包括国文、自然科学、园艺、乡土、生理卫生、军事体操、英语、音乐等科目,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当中不乏柳亚子、王绍鏊、潘光旦、金国宝这样的栋梁之才。在1912年十周年校庆之际,蔡元培、章太炎分别为“吴江同川小学校十周年纪念之碑”撰文、题额,高度评价了金松岑对教育的热情和成就。[3]

杨承宗在同川高小受到了扎实的基础教育。由于校长金松岑本人就是一位诗文并茂的国学大师,因此同川高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视。杨承宗记得高小一年级念的第一课就是《孟子》“孟子见梁惠王……”因为要在学校寄宿,到学期结束才能回家,学习、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料理,这对少小离家的杨承宗自是一种磨炼。

图1-4 今日同里实验小学(刘培摄于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