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接班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楔子(下):太子病逝

来到偏殿,当朱元璋的褚黄色的龙袍衣角刚映入眼帘之时,汤铭赶紧磕头请安。他的语音虽有一点发抖,但好处在于洪亮无比,显得格外虔诚且殷勤卖力,似有一种声震屋瓦、绕梁三日的奇特功效。

哪知这位皇帝老儿显然心情不佳,劈头盖脸,厉声质问汤铭道:“宫中狐狸夜哭,到底主何吉凶?”

汤铭不敢有丝毫支吾,其实那几声狐狸的哭声,他也听得分明。然而今夜的星相,却更令他震惊不已。

“臣闻狐狸之辈素能通灵,多有修炼成妖者,其夜哭必为警示。”汤铭一边说,一边努力磕头。

朱元璋道:“少废话!今夜天象如何?可有什么异常变化?”其语气之冰冷,简直可以杀人夺魄。

汤铭答道:“启奏圣上,臣适才仰观天象,紫微垣略生异动,天乙太乙两星有移位之兆,应在帝王家事,恐数年后有夺嫡之变。正如《步天诀》云:天乙太乙星移徙,王位更立庶子求。”

朱元璋立刻板起了老脸,陷入沉默之中。汤铭却还在拼命磕头,仿佛脖子上面长得不是头颅,而是一块古老的砖石。不多时,他的额头已然鲜血淋漓。

朱元璋却在冷笑,皇太子朱标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早已不可动摇,待得百年之后,必代其继承大统。现在还有哪个皇子胆敢夺嫡?简直是无知妄想,胡扯之至。

汤铭见这位皇帝老儿久不言语,脸色登时灰败,简直比街头风干的狗屎还难看,一股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旁侍立的太监们笔直而立,亦如泥塑土偶。现场静悄悄的,有如坟场一般的沉寂。

忽然间,汤铭感到裤裆发热,伴随着一种液体荡漾开来的幻觉。原来汤铭过于紧张,屎尿竟然被吓了出来。

为了防止臭气逸出而招致更大的灾祸,汤铭只有赶紧收腚,同时使劲夹紧双腿。一代天文学家混成这种凄惶不堪的模样,也算是殊为不易了。

汤铭却在心中暗自悲戚:“天可怜见,吾此番多半死矣!却不知要被咔嚓一刀,还是乱棍打死,抑或拉下去剥皮实草?甚至刮肠掏心?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实是苦也……。”

哪知等待半晌之后,朱元璋却大手一挥,只是喝骂道:“朕已知晓了,你滚下去罢!”

遇此大赦,汤铭心中不由大喜,脸上却不敢显露分毫颜色,夹腿而走。他素知这位皇帝的臭脾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皇帝爷已经有了明断,其他的就不需要你再多作废话了。

瞅着汤铭叩谢而去,朱元璋并没有改变主意。于是,皇太子朱标得以按原定计划,不远千里,前往陕西巡视。

光阴流转,一晃六个多月过去。太子朱标终于从陕西平安回到了京城,只是此番他却面黄肌瘦,一副病殃殃的衰容,已无出行前的健旺风采。

朱元璋起初并不在意,估计太子朱标只是水土不服,兼之舟车劳顿,偶染风寒而已。这点微恙怕个甚么?何况太子朱标时值壮年,回来调养一段时间,料想便可痊愈了。

如今皇宫医疗队伍,实力可谓空前雄厚。朱元璋用尽一切手段,在京城豢养了十数位海内知名的太医,当然也包括威逼利诱,甚至是直接捆缚而来。

脑袋都是肉长的,明晃晃的钢刀悬于头上,这伙医生敢在京城混差事,想必也不是酒囊饭袋之流。

话又说回来,那些该杀的滥竽充数的庸医,早就给朱元璋杀光了,留下来的自然都是精英份子。

可是,令这位皇帝老儿始料未及的是,他一连派出了三位最顶级的太医宋秋平、钟士炎、蒋明涵,最终却给太子朱标给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病因,并且开出了三付大相径庭的药方。

现在麻烦就来了,朱元璋到底应当相信谁的诊断?天下就只有这一个太子,眼下要却做一道空前绝后的选择题,朱元璋登时感觉压力山大。

三选一,假如不慎选错了,就可能加重太子朱标的病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此种局面令朱元璋恼火异常!这帮蠢驴一般的太医,怎么不早点去死?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还在添乱?

正在此时,旁边有个长相呆萌的近侍小太监陶中旺居然言语了,只听他嘴唇颤抖着,小声道:“皇上,奴才以为这三位太医的药方皆不可用。”

朱元璋对陶中旺的突然发表意见,感到十分惊讶。前车之鉴,血腥犹存,天下竟有如此不知死活的阉人?

朱元璋拍案,厉声喝问:“为甚么不可用?快给朕如实道来!”

陶中旺顿时如遭受雷劈,扑通跪倒,磕头如捣蒜地说:“这三位太医分别姓:蒋、宋、钟,联在一起读就是‘将送终’,听上去极不吉利,请圣上明断!”

朱元璋惕然而惊,这本是很容易觉察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却没想到?看来岁月不饶人,年纪渐老,脑筋就是比从前要迟钝。

“朕知道了……你以后去狗监行走罢,就别待在朕身边了。”朱元璋斥退那个该死的小太监。

陶中旺涕泪横流,千恩万谢而去,暗想:“我的名字里有个‘旺’字,估计与狗子极有缘分。原来冥冥之中,早有天意啊。”

这一回朱元璋并非不想动怒杀人,只是觉得朱标病体沉重,需要积一点阴德,故而发扬皇恩浩荡的高尚作风,暂且留下这名奴才的狗命,让其后半生与御狗为伴。

既然这三位太医的贵姓委实令人生厌,不如将之拆散,省得让他们厮混在一起,终归成谶,颇不吉利。

于是朱元璋略动口舌,大笔一挥,姓宋和姓钟的两个太医的职业生涯便从此终结,他们被发配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充军,提前开发后世的国家级5A风景旅游区去了。

在这位皇帝老儿看来,让这对“宋钟组合”跟着自己的养子沐英一起戍边,倒也享福,至少算是光荣任务,并非什么清苦的差事。

那个姓蒋的太医则运气稍好一些,不用费事跑得老远,只罚去终生为奴,安置在京城近郊给宫庭种植草药,算是一种天大的优待了。

然而,太子朱标的病终究还要治疗,半点拖延不得。朱元璋又亲自上阵,撸胳膊挽袖子,精心挑选了一位姓华名安的老年太医去诊治。

上个月朱元璋感觉头晕作呕,就是此君诊断和开出的药方,仅服了三剂汤汁,便药到病除,想必手段高明,真的有些本事。

可惜的是,这位华太医运气实在不佳,甚至有点臭。华安仅是凑巧与神医华佗同一姓氏,并无祖先托梦的福荫,更没有医学名著《青囊书》在手,只得硬起头皮,领下了这份艰巨之极的苦差。

华安拼了老命前后奔忙,通宵达旦的查阅医书,累得屁滚尿流,什么珍贵药草都用过了,可是太子朱标的病情依旧,却不见有丝毫的好转。

华安依稀察觉太子朱标病因蹊跷,并非简单的风寒之疾,似是气郁所致。然而气郁属于情志不舒,需先寻症理气,就是不知道太子有何重大积忧,竟然久未释怀?可是其中必然涉及皇家秘事,华安却哪里敢再往下想。

不知不觉间,一个月就过去了,太子朱标病体更甚,反而连下床行走都成了大问题。

更要命的是,太子朱标近日竟然开始咳血了。诸多不和谐的消息传来,朱元璋顿时火冒三千丈,派人召见华安前来质问。

圣旨一到,华安已经吓得两眼发黑。他仔细数了数自己的项上人头,怎么看只有一颗,于是华安很知趣地关起房门,对着祖师爷的牌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吞服了一大包砒霜。

可是,华安生怕自己死得不够彻底,便强忍着腹部剧痛,又来了个悬梁自尽。这算是双重保险,死亡率百分百,也充分体现了华安思考问题的周密和细致。

朱元璋却哪里那么好糊弄?都说天子之怒,流血漂橹,朱元璋怎能轻易放过这位畏罪而死的华太医。

在心里暗骂了一个“草”字,朱元璋便让华安的遗体享受了剥皮实草的殊荣,还命人悬挂在太医院的大门口,以示警诫。

次日起床想一想,朱元璋仍不解气,于是再派人砍了华安全家,又夷了三族,菜市口暴尸七天,心情这才缓和了少许。

接着,朱元璋继续派人医治。然而太子朱标却像秋风里的黄叶摇摇欲坠,因病情加重,还是没有挺过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终于仙逝而去,享年三十八岁,谥号“懿文太子”。

偌大的帝国怎么能够没有继承人?朱元璋来不及悲痛,他思来想去,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甚满意,便将目光投在嫡孙朱允炆身上。

话说天道玄远,不可妄测。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料想到,一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竟然依靠机缘巧合,成为大明王朝的新一代接班人。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