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入门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

近几年来中国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愈加重视,发布了多项文件来大力支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1.《中国制造2025》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目标,其重点发展领域如图1-21所示。文件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5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掌握传感器、控制器关键技术,供应能力满足自主规模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自主设施占有率达80%以上。2025年基本建成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60%,DA、PA、HA整车自主份额达50%以上;传感器、控制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执行器关键技术;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初步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出车辆相关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数减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90%,汽车CO2排放大约减少20%。

图1-21 《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

该文件中同时说明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在现有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基础上,为驾驶和出行提供交通、咨询、车辆运行状态及智能控制等信息服务,突出信息化和人机交互升级,逐步普及远程通信功能,部分实现V2X短程通信功能,信息可用于智能化控制。

(2)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智能驾驶辅助标准,基于车载传感器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可提醒驾驶员干预车辆,突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驾驶员对车辆应保持持续控制。

(3)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乘用车城市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乘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突出舒适性、便利性、高效机动性和安全性,实现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定中国版商用车城郊智能驾驶标准,商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以网联智能管理和编队控制技术突破为主,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行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4)完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完全自主驾驶标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自主驾驶,可改变出行模式、消除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

(5)车载光学系统

光学摄像头、夜视系统等具备图像处理和视觉增强功能,性能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

(6)车载雷达系统

开发高性价比的车载雷达系统,包括车载激光雷达系统和毫米波雷达系统。

(7)高精定位系统

基于北斗系统开发,实现自主突破,车载定位精度可达到亚米级精度,实现对GPS的逐步替代与升级。

(8)车载互联终端

自主开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远程通信模块和近距离通信模块。

(9)集成控制系统

开发域控制器,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精度控制与协调,并形成技术、成本优势。

(10)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突破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V2X通信模块集成,车载与互联信息融合技术。

(11)车辆协同控制技术

突破整车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

(12)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

突破信息安全、系统健康智能检测技术,并搭建中国版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软件。

(13)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

突破人机交互、人机共驾与失效补偿技术。

(14)基础设施与技术法规

形成中国版先进智能驾驶辅助、V2X及多网融合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测试评价方法,完善基于V2X通信标准体系的道路基础设施。

2016年3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规划意见对“十三五”的中国汽车工业提出了八方面的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设定了目标: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有驾驶辅助功能(1级自动化)的智能网联汽车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50%,有条件自动化(2级自动化)的汽车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10%,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面推广建立基础。

2018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推动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行动计划》提出,将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分阶段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将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第二阶段,2020年后,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行动计划》中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平台。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全面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车联网体系架构。二是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全面实施《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完善制定车联网重点标准,适时发放频率使用许可,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推动在机场、港口和园区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智能物流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构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不断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服务体验。三是合作共建,推动完善车联网产业基础设施。加强部门合作和部省协同,构建基于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综合大数据及云平台,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支持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环境。四是发展综合应用,推动提升市场渗透率。大力发展车联网用户,培育智慧出行等创新应用,发展电动汽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广车路交互信息服务的规模应用。推动事故预警和协同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升交通安全与拥堵主动调控能力,建立基于网络的汽车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个性化汽车服务的规模应用。五是技管结合,推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以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与防护机制,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数据和网络的全要素安全检测评估体系,着力提升隐患排查、风险发现、应急处置水平。为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推进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在内的六项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等机制的作用,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构建产业集聚区,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切实推动车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

1)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2)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黏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2)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

1)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实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2)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3)加快推进各类急需关键标准出台

1)统筹开展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做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宣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及定义标准立项及智能泊车功能分级标准预研;根据车用操作系统标准体系规划,完成基础通用标准预研并形成标准草案;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及传输格式、车载计算平台、高性能信息处理单元、车载高速网络等标准需求,并适时启动立项。

2)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标准制定。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标准制定;加快汽车全景影像监测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场地测试方法等标准的立项;开展抬头显示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仿真和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预研并申请立项;在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的同时,启动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3)协同推动汽车网联化标准制定。完成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审查与报批;推进汽车诊断接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相关标准的立项;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信息交互功能、基于网联通信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标准预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车用密码等关键信息安全保障标准需求研究;开展ISO 2143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和ISO 20077《道路车辆网联车辆方法论》系列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4)加强行业协同和标准联合研究。在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试验场地等跨行业交叉领域,强化与相关产业标委会的协同,促进与相关团体标准组织的对接,鼓励通过联合开展标准需求调研、跨行业联合开展标准研究等方式,持续优化完善各类标准化有效供给,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技术研发、跨行业协同创新及应用模式探索等需求。

(4)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与合作

1)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履行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自动驾驶功能要求非正式工作组牵头方职责,以积极贡献的建设性态度,加快推动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信息安全与软件升级等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协调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化活动,牵头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设计运行范围规范等国际标准制定,共同承担预期功能安全、软件升级工程等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

2)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骨干单位及行业专家作用,系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跟踪、协调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专家咨询组的积极作用,与WP.29和ISO等国际组织、主要汽车生产国标准化机构、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企业等加强沟通交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及实施建言献策;依托政府间汽车标准对话合作框架以及汽车领域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与欧盟、德国、法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