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冷链物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冷链物流

1.1.1 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冷冻冷藏食品起源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低温物流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冷链物流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冷链的一些设施虽然已经形成,但是“链”中的各个环节的发展很不平衡,基本上局限于食品冷却和冻结加工及贮藏。即使是在这些环节中,不同品种的食品也不平衡,肉禽类食品的冷却、冻结及贮藏要稍多些。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冰箱在城镇家庭的普及,家庭食物的临时储备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20世纪90年代,我国超市和连锁商业的发展又使冷链在销售环节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至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以及相关设施的发展,对冷藏车、船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冷链中的运输和分配环节相对冷链中其他环节,尽管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毕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至20世纪末,我国冷链已基本形成。

1978年,我国的改革从农村拉开了序幕。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和市场价格逐步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渔民从事种养殖业的生产积极性,家庭式的各种饲养场、种植场、养殖场随着农业资本积累逐步发展为种养殖业专业户,进而发展成为规模种养殖业公司和龙头企业。至20世纪末,我国农业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历史性变化,逐步完成了农牧渔业优势产业带的建立和区域性分工及布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适当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了更高价值的经济农业,如水产品、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部分湖区、牧区进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转而发展高价值的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等粮食生产区,出现了机械化的规模耕种。这些变化,使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这些变化,给作为农、牧、渔业的下游产业和产品深加工的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质和廉价的原料,也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我国冷冻冷藏食品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消费等环节的设备和设施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普及和发展食品冷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冷冻冷藏食品发展更快,已形成了产、运、销设施配套的服务体系,但冷链物流系统、冷链技术和冷链装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设计制造水平的差距导致贮存果蔬的平均单位能耗为发达国家的两倍;贮存工艺的差距导致设备利用率降低、果蔬损失率高;设备数量不足使大部分果蔬的贮运缺少冷冻冷藏条件,冷藏运输率低,果蔬腐损率高,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因此,要实现我国冷冻冷藏贮运技术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制冷科技工作者,追踪国际信息,很早便提出了发展我国食品冷链的构想。1981年12月,中国制冷学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学术讨论会,正式以学会名义在国内提出了食品冷链的概念。随后,在1998—2019年又相继召开了第二至十四届中国食品冷链大会,为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另外,2019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制冷学会、日本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韩国空调与制冷工程师学会共同组织主办,在武汉召开了第一届亚洲冷链大会,这些均预示着我国正朝着冷链强国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