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丹 毒

【概述】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主要病因病机】

总由血热火毒为患,但因所发部位、经络不同,其火热和所兼夹之邪稍有差异。凡发于头面部者,多夹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夹肝脾湿火;发于下肢者,多夹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1.血分热毒

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

2.破损染毒

肌肤破损(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辨证注意点】

1.抓住本病特点,明确诊断。本病起病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2.注意询问病史,发病前有无皮肤、黏膜破损或脚湿气等病史。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可有皮肤、黏膜破损或脚湿气等病史。

2.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

3.局部红赤灼热,如涂丹之状,肿胀疼痛,红斑边缘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红斑上有时可出现水疱、紫斑,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病变附近有臖核肿痛。

4.开始即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5.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增高。

二、与急性蜂窝织炎相鉴别
三、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而进行辨证,按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方剂。

四、注意事项

1.并发大脚风者,宜予通络行瘀、软坚利湿中药内服,并配合外敷、熏洗、热烘等外治法。

2.注意砭镰法的使用。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击刺时,宜轻、准、浅、快,出血量不宜过多;头、面、颈部禁用。

3.有四肢肌肤破损者,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毒邪而发病。因脚湿气导致复发性丹毒者,应彻底治疗脚湿气,可防止复发。

4.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复发。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王某,男,62岁。2002年7月22日就诊。患者2日前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左右,后右小腿肿痛,头痛骨楚,纳呆,便秘溲赤。有足癣史。

查体:体温38.2℃,右小腿大片焮红,边界清楚,压之褪色,扪之灼手,触痛明显,右腹股沟触及一枚肿大淋巴结,触痛(+)。右足趾间皮肤糜烂、脱屑。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检查:WBC:15.1×109/L,N:85%。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有脚湿气病史,局部红赤灼热,如涂丹之状,肿胀疼痛,红斑边缘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病变附近有臖核肿痛,开始即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可以初步诊断为小腿部丹毒,并应与发相鉴别。

第二步:进行必要的检查。为掌握感染的程度,应查血常规。同时,为明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应查血糖。

第三步:进行辨证论治。湿热毒邪瘀结于下肢,郁阻肌肤,经络阻塞,故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证属湿热毒蕴,治拟清热利湿解毒,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处方:生地 18g,赤芍 9g,丹皮 12g,忍冬藤 18g,连翘 9g,紫花地丁 30g,赤苓 12g,车前子(包)18g,萆薢 12g,黄柏 9g,虎杖 15g,川牛膝 9g,生甘草 9g。

第四步:根据患者的兼证对上述方剂进行加减。肿胀甚,加赤小豆9g、丝瓜络9g、鸡血藤9g以利湿通络;纳呆,加陈皮9g;便秘,加生大黄12g、枳实9g以泻下通便。

第五步:辨证选择外治法。金黄膏外敷。

第六步:调摄与生活指导。流火患者抬高患肢30°~40°;应彻底治愈脚湿气,以减少复发;本病常在多走、多站及劳累后复发,应尽量避免。

(自拟医案)

【医案及经验方】

一、医案
1.唐汉钧医案(《唐汉钧谈外科病》)

谢某,女性,54岁。1星期前突然出现右下肢乏力,行走困难,次日高热达39.4℃,随后右小腿下1/3和足背红肿疼痛。在急诊静滴头孢唑林、清开灵注射液3日,热退,但右小腿及足背红肿未消。来诊时右小腿及足背胀痛,行走时更明显,局部皮肤自觉发热,身热已退。

检查:右小腿下1/3和足背略肿胀,皮色鲜红,压之褪色,肤温灼手,压痛明显,边界清楚。右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有压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

治拟清热利湿,凉血通络。

处方:生地 30g,丹皮 15g,赤芍15g,白花蛇舌草 15g,紫花地丁 30g,鹿衔草15g,忍冬藤15g,黄柏10g,生薏苡仁30g,生甘草6g。外敷金黄膏。

治疗7日,右小腿红肿明显减轻,肤色转暗,压痛轻微,皮肤仍有温热感,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前方加丝瓜络12g。又进3剂后肤温正常,红肿消退。

按语:本病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若要使用首选是青霉素。本案患者虽经抗生素治疗,但局部症状改善不明显。发于下肢当拟清热利湿退肿。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白花蛇舌草、鹿衔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黄柏、薏苡仁清利湿热。外用金黄膏清热消肿,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2.医案[杨伟朋,阙华发.阙华发教授治疗丹毒的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22-2123,2152.]

俞某,男性,48岁。2011年2月23日初诊。双下肢红肿热痛2日。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肢红肿热痛,伴发热,体温38.9℃。在外院诊为丹毒,予抗生素治疗1个月后痊愈。2日前患者进食海鲜后双下肢突发红肿热痛,伴发热,体温38.5℃,曾在外院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有足癣史。刻下:双下肢肿痛,作痒,口稍干苦,胃纳可,胃脘舒,大便偏干,夜寐安。

诊查:双下肢足背及小腿部暗红肿胀,扪之作热,触痛明显。双足趾缝间脱屑。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

诊断:丹毒(湿热瘀阻)。

治拟凉血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消肿。方药以犀角地黄汤合四妙丸加减。

处方:生地黄 30g,赤芍 30g,丹参 15g,苍术 9g,黄柏 9g,薏苡仁 12g,土茯苓30g,虎杖15g,牛膝9g,忍冬藤15g,车前草15g,生甘草6g。7剂,每日 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二诊:2011年3月2日。双下肢暗红疼痛消失,肿胀减轻,胃无不适,大便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证属湿瘀交阻。治宜益气化瘀、利湿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丸加减。

处方:生黄芪 30g,党参 15g,苍术 9g,炒白术 9g,云茯苓 30g,当归 9g,生地黄 9g,赤芍 15g,丹参 15g,川芎 9g,三棱 12g,莪术 30g,泽兰 15g,黄柏 9g,薏苡仁15g,泽泻15g,路路通30g,牛膝15g,生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三诊:2011年3月9日。双下肢肿胀消失,扪之稍硬,胃无不适,大便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治宜益气化瘀、通络消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 30g,党参 15g,苍术 9g,炒白术 9g,云茯苓 12g,当归 9g,生地黄 9g,赤芍 15g,丹参 15g,川芎 9g,三棱 12g,莪术 30g,泽兰 15g,路路通 30g,留行子15g,白芥子9g,牛膝15g,生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四诊:2011年3月23日。双下肢肿硬消失,胃无不适,大便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治宜益气化瘀、通络消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生黄芪 30g,党参 15g,苍术 9g,炒白术 9g,云茯苓 12g,当归 9g,生地黄 9g,赤芍 15g,丹参 15g,川芎 9g,三棱 12g,莪术 30g,泽兰 15g,路路通 30g,留行子15g,白芥子9g,牛膝15g,生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按语:丹毒多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热毒蕴结肌肤而发。发于下肢者,又称流火,多兼湿热之邪侵犯而成。本案患者因饮食不节,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加之素有足癣,皮肤破损,邪毒乘隙而入,内外相合所致。结合患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四诊合参,证属湿热瘀阻,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消肿为大法。以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以苍术、黄柏、生薏苡仁、川牛膝苦寒清热燥湿之品清流洁源、清热利湿,加用土茯苓、虎杖增强清利湿热之效;丹参、忍冬藤清热活血通络;车前草通利小便,清泄湿热,促湿热由小便而解,使邪有出路。诸药相和,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脉络畅通。服药7剂后,局部暗红疼痛消失,肿胀渐退,血热火毒已消,然湿性黏腻、缠绵,难以骤去,湿邪壅滞于经络,湿瘀交阻,脉络不畅,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流注下肢而为肿,致使局部肿胀难消。“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结合患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弦,四诊合参,证属湿瘀交阻,治宜益气化瘀,利湿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及四妙丸加减,并据《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及《血证论》“瘀血化水亦为水肿”的理论,加用泽兰、路路通等活血利水消肿之品,并用三棱、莪术破血逐瘀,加强和营消肿之功;“气能化水”,又能“行血”“行津”,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津停。重用生黄芪,以期补气活血及补气利水。又7剂,肿胀已消,扪之稍硬,加用白芥子、留行子以通络消肿而取显效。

3.清·张正医案(《外科医镜》)

一女孩5岁,深秋患赤游风,甫起1日,即就予治。见其左大腿内外俱肿,色深红,恶寒发热,神识昏迷。外用乌金散,菜汁调敷。内服:川连钱五,连翘3钱,马勃1钱,薄荷1钱,淡芩2钱,桔梗钱五,玄参3钱,升麻5分,陈皮1钱,大力子2钱,银花2钱,僵蚕2钱,甘草1钱,板蓝根钱五。

此方服1剂后,次早复来就诊,尚未见甚功效。祝令再服1剂,看其如何光景。越日又来就诊,见其大腿红肿已消大半,身亦不热,神识亦清。外仍敷前药,内服改方用:连翘2钱,银花2钱,桔梗1钱,炙僵蚕2钱,薄荷1钱,桑叶2钱,甘菊2钱,大青叶1钱,川连1钱,淡芩钱五,甘草1钱。此方连服2剂,大腿红肿全消,上剥浮一层,大半脱落。可不服药,靠以静养,数日即痊。

二、经验方
1.颜面丹毒解毒汤(《中医外科学》)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

主治:颜面部丹毒。

组成:大青叶30g,板蓝根30g,玄参15g,生地黄30g,金银花20g,僵蚕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流火方(《中医外科学》)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流火。

组成:生地黄 30g,赤芍 30g,丹皮 9g,黄柏 12g,苍术 12g,生薏苡仁 12g,牛膝 9g,虎杖 15g,土茯苓 15g,当归 9g,忍冬藤 15g,泽兰 9g,泽泻 9g,野赤豆12g,生甘草 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