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疾病。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慢阻肺位居我国居民死因第三位,导致相应的寿命损失年也位居第三位,在我国构成了重大的疾病负担。但我国慢阻肺防治现状极其严峻,慢阻肺知晓率、治疗率低,肺功能普及率、检查率低,且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是我国常见慢病防治工作领域的一大短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健康照护需求的提高,我国政府在慢性呼吸疾病,尤其是慢阻肺方面,陆续推出相关政策,推动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2016年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在慢阻肺防治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慢性呼吸疾病死亡率控制目标和肺功能检查率提高目标,并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范围。2018年11月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纳入了慢阻肺长期治疗的多种吸入药物,为基层慢阻肺长期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是我国首次公布的健康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在15个专项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专项行动。2019年10月,在第十三届全球防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Global Alliance Against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GARD)常规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GARD发布《国际肺部健康促进行动北京宣言》,倡导加强基层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和体系建设。从社会民众、医学界到政府,对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对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展基层慢阻肺防治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政府重视和居民需求的背景下,为提高基层慢阻肺诊疗水平,推广慢阻肺规范诊治,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同时为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慢阻肺分级诊疗工作提供试点经验,由王辰院士牵头开展了“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大力支持,项目试点地区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亦正式发文支持,使本项目能够由政府、专家、基层医生和社区民众通力协作,顺利落地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自2017年11月起,“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一期在全国8个地区开展慢阻肺筛查和规范管理工作,并在2018年11月将项目二期工作推广至全国共18个地区,覆盖总人口为7 352.7万人。在项目开展的两年时间内,从项目设计启动、肺功能仪的分发配备、线上与线下培训,到慢阻肺现场筛查和规范管理随访,项目组和试点地区专家及工作人员付出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至2019年1月31日,各地共完成100万人慢阻肺问卷筛查、15.3万人肺功能筛查,并将7 516例慢阻肺患者纳入规范管理随访。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对全国18个地区各级医疗机构2017年和2018年慢阻肺诊疗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各地区慢阻肺诊治能力现状。
“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创新性地建立了从国家呼吸中心到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对慢阻肺防治模式,将政府部门指导、省级专家参与、地市级医院牵头、县乡村基层医疗机构落实有机结合,同时启动了基于“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的大型研究。
本书是对“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两年间开展的慢阻肺筛查和规范管理数据的总结分析,同时,分析了项目试点地区慢阻肺诊治能力现状,既是对项目实施两年成果的总结,也是希望能够总结与分析来自我国基层的慢阻肺诊治一手资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的范本,提高基层慢性呼吸疾病诊治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
“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组
202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