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蓄血与阳明病
上面的论述和医案举例,给大家初步展现了临床中阳明病的情况,下面我们来探讨更进一步的问题,来谈谈太阳蓄血证与阳明病的关系。
在我们上面《伤寒论》的分块阅读中提到过,对于阳明病的治疗来说,除了上述阳明病篇提到的三承气汤、茵陈蒿汤,栀子豉汤,猪苓汤以外,另外还有几个药方: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三黄泻心汤。
这几个药方,它们应该归到哪一篇中呢?是属于阳明病的用方呢?还是属于太阳病用方?
在《伤寒论》中:
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上述两条是仲师论述太阳蓄血证的。我当年阅读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反复考虑过,太阳蓄血证到底应该是属于太阳病还是阳明病?如果是太阳病,为什么用的治法是大黄、芒硝的阳明下法?如果是阳明病,为什么仲师又要取名为“太阳”蓄血证呢?
仲师在条文中,清晰地说明了太阳蓄血证的病机:
第106条说的是:热结膀胱;
第124条说的是:热在下焦,瘀热在里。
也就是说,病机是膀胱的实热和血的互结,一方面用芒硝、大黄泄热,一方面用桃仁、水蛭活血。所以在归属上:
如果从病机来说,它是膀胱和下焦的瘀热互结,应该属于胃家实的阳明病。
在治法上,因为它是热与血互结的这类阳明病,除了泄热以外,还要同时进行活血治疗。
既然从病机分析到治疗思路都证明它是归属于阳明病的,为什么仲师又要叫它“太阳”蓄血证呢?
一种解释是,膀胱是太阳经的内腑,实热和瘀血结在膀胱,所以称它为太阳蓄血。
另一个解释会不会是:仲师将太阳蓄血证安排在太阳病篇来讲解,是由《伤寒论》的辨证特点来决定的呢?
虽然说《伤寒论》在成书的时候,是以病、脉、证三个方面来进行辨证诊断的,但实际上,在写作表达上,还是以病和证为主,脉为辅的方式进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是我们最熟悉的太阳病的提纲证。而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除了发狂的精神症状以外,像腰痛,头痛,小腿痛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发生在太阳经上的,如果从证的角度来归类,就应该算是太阳病了。这也许就是仲师在写书的时候,将太阳蓄血证安排在太阳病篇的主要原因。作为临床医生,如果认可仲师的这个写作思维,明白原因以后,在此基础上,遇到同样都是头痛、腰痛、小腿痛的病人,就需要辨清,这些症状是因为“太阳伤寒”引起的呢,还是“太阳蓄血”导致的?从而加以不同的对待和治疗。
但是我认为,不管怎么分属,总的来说,从病机上来看,太阳蓄血证,都是膀胱实热的阳明病,无论是从证来入手,还是从脉来入手,最终都要辨明其核心的阳明病的病机,也就是:膀胱的实热与血互结这个病机来加以治疗,才可以触及疾病的根本。
我们据此论述再回过头分析上面的病例:
病例2-2 吴某 女 58岁
这位牛皮癣病人,从脉表上看,她的膀胱和三焦部位的就是实脉和涩脉同现,也就反映出疾病的病机是热与血互结的太阳蓄血证。按照这个病机加以治疗以后,临床表现是其全身的牛皮癣都消退了,最后只余下小腿的绝骨穴附近的皮癣久而不退。究其原因,是因为由蓄血的病机导致的疾病要想得到彻底根除,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治疗过程。但是不论这个治疗时间有多长,只要是依循正确的病机判断加以治疗,就可以很有信心地相信,疾病一定可以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