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论“风寒点火,内热喷发”

【医论精华点睛】

仝小林论“风寒点火,内热喷发”:风热证感冒,临床观察发现多为感寒而发,但都表现为热,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甚至化脓。但是却从未听说感受热风而感冒,所以我不怀疑风热之证,开始怀疑是否有风热之邪,由此想到,风热证感冒是因“风寒点火,内热喷发”。“风寒点火,内热喷发”,是我形容火郁已久,感受风寒而形成“风热”型感冒的病机。就像一个堆满了发酵饲料的仓库,久未通风,闷热已极,但外面很冷,突然打开了一扇门,热气扑面而来。既然是内热“欲”出,顺势而治,给邪出路。有风寒束表,麻黄毫无顾忌;有大便秘结,硝黄恒用通腑;有咽喉肿痛、咳嗽,疏散风热之药并用。总之,“开鬼门”“洁净府”,以发散郁火为治。故提出治疗此类风热证感冒,应把升降散、防风通圣散视为和银翘散并列的主方。所以,防风通圣散、升降散、银翘散开辟了治疗风热证的新法:疏、清、透、泻。

【医论现场再现】

仝小林:案例分享:14岁,男,临近考试,心烦气躁。时值夏天,天气闷热,贪凉饮冷,晚上睡觉时空调调得很低,第二天早上,头疼,高热39.6℃,恶寒无汗,周身酸痛。但舌红,唇红,苔黄厚,大便秘结,咽喉肿痛,扁桃体化脓,轻咳,脉浮数。我在辨证上产生了困惑:①感冒初起,明明是感受了风寒,表现为典型的太阳表实证,却又有风热证的典型特征。那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或风寒加风热?②大便秘结,该下,但用下法会不会引邪深入?③扁桃体化脓是不是要清热解毒?思之良久,举棋不定。最后折中,取防风通圣散意:麻黄15g,桂枝15g,杏仁9g(后下),葛根 30g,芦根 30g,金银花30g,连翘 30g,薄荷 6g,炒栀子 15g,淡豆豉9g,野菊花30g,锦灯笼15g,木蝴蝶9g,僵蚕6g,蝉蜕6g,生大黄9g(后下)。上午一剂药,分两次喝,下午一剂药分三次喝,服后加被发汗。当晚体温降至37.3℃。后体温反复波动,调整加减而愈。

周毅德:您所讲“风寒点火,内热喷发”的风热证感冒,患者体质多会有“湿、痰、浊”等病理产物内外呼应,治疗除了用您讲的升降散、防风通圣散和银翘散之外,是否应当加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之药及化湿、祛痰、降浊之品会更完善?防风通圣散常用加减法:①如属表证严重,风火蕴郁于中上二焦而见头疼如裂,面红目赤、口渴口臭时可加用羌活、牛蒡子,当归、白术等药可不用。②如无便秘,可用制大黄,不用芒硝。③恶寒、头痛等表证不明显时,解表药可以酌减。对于上述风热表证的治疗应当二者同步进行。如果判断是表里俱实、风火壅盛的表实热证,那么疏风解表、清热泻火、通便应该是同步的,还是要症、证、病、因同时考虑判定准确才行!

仝小林:毅德所说的体内环境:湿、痰、瘀、浊等,可在清泻之列。从内热为本、外邪为标来思考,就可以标本同治,而不似治其他外感,有引邪入里之虞了。只是在治法上,可以打破原有风寒证、风热证之用药戒律。薄荷是透,麻黄也是透,僵蚕、蝉蜕也是透。为透邪,即使风热感冒,只要伴有恶寒无汗,仍然用麻黄、桂枝、葛根。这就解决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共用的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