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取象比类话中医
【医论精华点睛】
仝小林象说中医:中医,见形于物,成象于心,唯物唯心,象居其中。象中有数,数中有象,理藏其内。不易为形,变易为态,简易为道。形象为基,比象为智,抽象为律。象定性势,数定量形。望体象、面象、神象、手象、舌象,闻气象、声象,问隐象,切脉象,观内象,参微象,皆为六象诊病之术。病为形征,症为表象,证为意象。见一叶而知秋,是象诊的特征;诸象合参,可增加象诊的准确性。唯象,是形与神的统一,是创新之源,合于大道。我们不仅要善于从自然中观察(形象),还要通过类比开启智慧(比象),通过反复实践,最终抽提出规律(抽象)。学中医,不仅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形象、比象、抽象思维能力。因为象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会决定你的水平高低。
【医论现场再现】
(一)中医如何“取象比类”?
仝小林:刚学中医的时候,我觉得取象比类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经过临床实践和对中医理论的不断深入理解才慢慢认识到,这个概念是贯穿中医发展的主线。今天我们聊聊中医的取象比类。
谁来举个临床相关的取象比类的例子?例如:浊、痰、湿。我想问的是:①怎样理解湿、浊、痰、瘀?②临床上怎样鉴别湿、浊、痰、瘀。③瘀一定要有热么?寒凝为何?淤和瘀,有程度之差异么?
金 川:老师,我举一例:现代医学认为,不孕症和月经失调,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临床中也可见一些肥胖患者,西医检查时并未找到胰岛素抵抗存在的依据,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此类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可归属于脾胃湿热,痰浊壅盛,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余用此法已治愈1例闭经,1例不孕。临床上的取象比类,尤其是在西医为主的医院里,能否扩展到诊断方面?无论西医诊断为何,只要见到痰浊体质,即可祛痰降浊;或者只要西医诊断考虑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也可用降浊之法。单纯的湿、浊、痰、瘀可能不多见。
徐汝奇:湿、浊、痰的问题,如果从六经考虑,属于太阴阳明的范畴,《素问》有专篇探讨。从六经分析,任何疾病分型都非常简便,天下不过阴阳,疾病不外六经。在六经,湿、浊、痰、瘀都是代谢产物,属胃家实范畴,当下之。糖尿病的论治,实在阳明,虚在太阴,虚实夹杂则归类于厥阴,凡见口苦,即阴病出阳,从少阳枢机和解即愈。但1型糖尿病当辨三阴合病,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此即糖尿病湿、痰、瘀、热之理。脾虚生饮,燥热生痰,痰热互结,即是瘀。寒瘀即饮、浊热为痰、寒凝为结,阳化气,阴成形。从脏腑分型非常复杂的,难以找到方药作用的靶点。所谓瘀淤都在厥阴,即阴阳气不相顺接也!人体代谢有三大调节,厥阴篇都已占全。取类比象在《素问》叫援物比类,中医思维的本质离不开取象比类。
张雪芹:字义上看,淤暂瘀久,瘀已成病,能这么理解吗?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痰、浊、淤、瘀均与阳气不足有关,独责厥阴确否?请老师们斧正。
仝小林:我们正常的体液是流动的、清爽的,像一条清新的河流。当雨水过后,水多了,这就好比湿;倘若雨水卷进来很多泥沙,这就好比浊;许多浊物沉到河底流动缓慢,这就好比淤;淤的底下就是泥,泥就好比痰;痰的底下就是更坚硬的泥,其硬度已接近河床,就好比瘀。取象比类,就是把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理解表达出来。
沈仕伟:痰、浊、瘀都是病理产物,为人体内多余之物,痰与浊最后会致瘀。既然瘀是终点,那我们处理痰、浊、湿时总要考虑到瘀。淤是痰浊所致,就像下水道垃圾多了,淤阻了,不通了,最后以瘀为终点。
仝小林:临床上怎样通过舌诊,来鉴别湿、浊、痰、淤、瘀呢?
徐汝奇:舌质暗,苔厚腻,即厥阴痰、浊、瘀、结的典型舌象,小便也是时清时黄的;舌质淡胖属太阴脾湿;若在阳明,则舌红,苔燥黄或灰腻,舌上有瘀斑,舌下络脉迂曲;出少阳则苔转薄白,此时病情向愈,糖尿病的指标基本正常。
沈仕伟:徐老师,您说糖尿病指标基本正常,很想听听您是怎么治疗的,用的方药是什么?
徐汝奇:阳明病,阳明方,葛根芩连、大柴胡之类;厥阴病,除了主方乌梅丸,一般必须合方,虚实兼顾,寒热并用;舌边红,或舌尖红,多为栀子厚朴汤或栀子大黄汤证。血糖的下降有时并不如意,患者主诉可能会有所改善。对于糖尿病肾病而言,从效果来看,附子泻心汤最好,作用可以与透析相媲美。
仝小林:湿、浊、痰重点看舌苔,淤瘀重点看舌色和舌底。从舌苔看:细腻为湿腐为浊,腐腻相兼便为痰;从舌色看:暗为淤滞斑为瘀;从舌底络脉看:舌络暗为淤,舌络粗大发黑为瘀;舌络附近点片状瘀斑为闭。
李 艳:有个患者肾结石,中药治疗后结石排净,舌质未变,请教仝老师,一般怎么办?
仝小林:继续化瘀。活血主要针对“淤”,化瘀主要针对“瘀”,“通络”主要针对“闭”。活血如川芎;化瘀如三七;通络如水蛭。所以,取类比象,是理解中医复杂问题的工具。其中,水蛭只能用粉冲服,不能水煮。仲景抵当汤用三十枚水蛭(称重约108g),这么大量而不伤人,唯一的解释就是水煎而成分被破坏了。淤、瘀、闭、结,是瘀血类疾病的发展过程。行血、活血、化瘀、破瘀、消癥,是根据血瘀的发展程度而定的治则。行血,川芎、降香之类可也;活血,桃仁、红花之类可也;化瘀,三七、生蒲黄之类可也;破瘀,水蛭、地龙之类可也;消癥,穿山甲、皂角刺之类可也;莪术、三棱,既可破瘀,又可消癥。湿、浊、痰,歌云:兰苍曲蚕化浊饮,脂浊大黄生山楂,细腻为湿腐为浊,腐腻为痰二陈夸。
(二)取象比类论不孕
仝小林:治疗不孕需知晓何为“子宫”之象,陈玉峰教授曾和我讲,子宫好比土地,热了、寒了、旱了、涝了、淤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都不行,种子,首先要改善环境。所以我治不孕,遵照此训,多收宏效。热了,清经汤;寒了,大温经汤;旱了,玉女煎;涝了,苍附导痰汤;淤了,少腹逐瘀汤;营养不良,十全大补汤;营养过剩,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医的许多概念,必须要搞清楚,尤其是教学。怎样向同学们讲湿、浊、淤、痰、瘀、结?瘀的发展过程如何?行血、活血、化瘀、通络、破血、消癥代表药物是什么?怎样区别运用?不孕症的土地(子宫)怎么了?分哪几种情况?怎么思考治疗?
沈仕伟:老师的雨水理论和土地理论,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提到老师的雨水理论,我结合取象比类方法,谈一下大学老师交给我的化湿手段。水湿犹如地上的一摊水,流动的风可以把它吹干,为风能燥湿;离照当空的太阳可以把它晒干,为温阳化湿;土地上开条水渠,把水引走,为利水渗湿;还有发汗法,如小青龙汤。老师治疗不孕的土地理论也让我深受启发,因为平时我在门诊治这类病,更多的是关注土地是否肥沃,而忽视了是否有寒、热、涝、旱、淤等因素。
黄 漫:中医祛瘀,如果善于放血,则效果更加。前文徐汝奇老师所言“在六经,湿、浊、痰、瘀都是代谢产物,属胃家实范畴,当下之”这个观点不全面,胸膈之上的痰要用吐法,不能用下法,各位仝门慎之。
周 源:吐法、下法应当是根据病势决定的,与何种产物应当无关。
(三)仝小林象说中医
仝小林:中医,钱学森称之为唯象医学,是很有道理的,符合中医的思维。我的体会是:见形于物,成象于心,唯物唯心,象居其中。象中有数,数中有象,理藏其内。不易为形,变易为态,简易为道。形象为基,比象为智,抽象为律。象定性势,数定量形。望体象、面象、神象、手象、舌象,闻气象、声象,问隐象,切脉象,观内象,参微象,皆为六象诊病之术。病为形征,症为表象,证为意象。见一叶而知秋,是象诊的特征;诸象合参,可增加象诊的准确性。唯象,是形与神的统一,是创新之源,合于大道。我们不仅要善于从自然中观察(形象),还要通过类比开启智慧(比象),通过反复实践,最终抽提出规律(抽象)。学中医,不仅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形象、比象、抽象思维能力。因为象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会决定你的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