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轻松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基 础 篇

第一章 心脏及其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

心肌细胞从电生理与机械特性出发,可分为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P 细胞)、传导细胞(electrical conducting cell)和心肌工作细胞(myocardial cell)。
1.起搏细胞
节律性自动除极,决定心脏的自律性。其频率受自身的电生理特性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共同调节。
(1)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表现为4 相自动除极(图1-1)。
图1-1 心肌起搏细胞与工作细胞动作电位
(2)心脏最优势的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inus node),起搏频率最高,成人正常时为60~100次/min,决定心搏的节律与频率。潜在的起搏细胞可位于: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频率40~60次/min;心室传导系统(ventricular conducting system),频率20~40次/min(图1-2)。正常情况下,潜在起搏细胞被窦房结产生并传导下来的激动所除极,表现为超速抑制现象。
(3)在病理情况下,潜在起搏细胞起搏或非起搏细胞表现出自律性,产生异位自律性心律失常。
图1-2 心脏起搏细胞的分布
(白色星号代表起搏细胞)
2.传导细胞
细胞细长,构成心脏特殊传导通道,类似于电力系统中的电线,这些细胞能快速并有效地将电信号向远方传送。
(1)心房的传导通道,一般认为包括连结左右心房的房间束,及连结窦房结与房室结的结间束。其中前者主要为房间隔顶部的Bachmann 束(Bachmann’s bundle),是激动由右房向左房传导的快速途径,其异常可影响左房的激动时间,使P波(P wave)的时程与形态发生改变。
(2)心室的传导细胞构成希氏-蒲肯野系统(His-Purkinje system)(图1-3),其末端呈网状分布在心脏内膜侧,使左右心室肌快速有序地由内膜向外膜除极。希氏-蒲肯野系统内的微折返或自律性增高可引起相关的心律失常。
图1-3 希氏-蒲肯野系统
3.心肌工作细胞
电激动后介导收缩舒张,行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工作细胞可通过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在细胞间传导电激动,但速度明显慢过传导细胞。在病理条件下,此特点可有助形成折返,产生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