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CT血管成像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颅脑CT血管成像

第一节 颅脑血管解剖

一、颅内动脉系统
(一)正常解剖
颅内动脉(intracranial artery)来源于左、右颈内动脉和左、右椎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发出的大脑前、中动脉等各级分支称为颈内动脉系,两侧椎动脉和由其合成的基底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称为椎-基底动脉系。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接受颈内动脉系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幕下小脑和脑干等结构由椎-基底动脉系供血。
1.颈内动脉系(system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平甲状软骨上缘起自颈总动脉,按其行程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根据Bouthillier分段法将颈内动脉分为C 1~C 7七段(图5-1-1):C 1(cervical segment,颈段)从颈总动脉分叉处起至颈动脉管外口为止,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该段无分支,起始部有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C 2(petrous segment,岩段)全程均走行在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分为两个亚段,垂直段(亦称升段)向上走行,水平段弯曲向前内走行,两段交界处为膝部;C 3(lacerum segment,破裂孔段)起自颈动脉管内口,沿蝶骨底的颈动脉沟上升,止于岩舌韧带,通过一薄骨板或纤维板与三叉神经节相隔;C 4(cavernous segment,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向上穿过海绵窦顶的硬脑膜环,由前床突内侧出海绵窦;C 5(clinoidal segment,床突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短的一段,完全位于硬脑膜内,始于近侧硬脑膜环,止于远侧硬脑膜环;C 6(ophthalmic segment,眼段)起自远侧硬脑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始处;C 7(communicating segment,交通段)起自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近侧,于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之间穿过,终于大脑侧裂内端的前穿质,然后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图5-1-1 颈内动脉的Bouthillier七分段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
(1)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
由C 6段发出,经视神经入眼眶,供应眶内结构。
(2)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A):
由 C 7段发出,在距基底动脉分叉约10mm处连接大脑后动脉前壁,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构成Willis环的重要动脉之一。后交通动脉沿途发出一些中央支动脉,供应下丘脑、丘脑、视束前部、内囊后肢、灰结节等,各中央支之间没有吻合,任意一支闭塞,将出现供血区梗死。
(3)脉络膜前动脉(choroidal artery):
由C 7段发出,是颈内动脉末端前的最后一个细小动脉分支,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侧1.5~4.5mm处发出,为视束、内囊后肢、外侧膝状体、苍白内侧部、尾状核尾部、侧脑室下角脉络丛等供血。脉络膜前动脉较细,直径0.6~1.0mm,在蛛网膜下腔内行程较长,较易发生闭塞。
(4)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
是颈内动脉较小的终支,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分出,向前内经视交叉的背面,沿终板的前方转向上,进入大脑纵裂。继而沿胼胝体嘴向前上,绕胼胝体膝向后可达顶枕裂的前方。左右大脑前动脉进入大脑纵裂前有横支相连,称为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是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供血动脉。
(5)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A):
是连接左右大脑前动脉的短干,为最短的脑动脉,前交通动脉变异很多,可为单支或多支型,少数出现缺如,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前交通动脉中部发出纤细的穿支动脉,穿支动脉极其重要,供应垂体漏斗、视交叉、丘脑下部视前区等。
(6)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是颈内动脉发出大脑前动脉后的直接延续,是颈内动脉分支中最粗大的一支,是颅内循环中供血区域最广的动脉,也是最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动脉,其供血范围包括大脑半球外侧面广泛区域、基底节、额叶等。
2.椎-基底动脉系(system of vertebral and basilar artery)
椎动脉及其分支、两侧椎动脉合成的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构成椎-基底动脉系,或称后循环。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一般起自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的主干动脉,左右各一,通常左侧椎动脉为优势血管(达60%)。
(1)椎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
1)脊髓前正中动脉:左、右椎动脉汇合前各发出一分支,沿延髓的腹侧面,向内下行,至延髓下缘,左右两支汇合成脊髓前正中动脉,走行在脊髓前正中裂的内下,贯穿脊髓全长,主要为脊髓前部供血。
2)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在未汇合前,在延髓的两侧各发出一条小脑下后动脉,各自进入延髓及小脑,并为其供血。
3)脊髓后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发出,亦有些由小脑下后动脉发出,其转向延髓的背外侧向下走行,称脊髓后动脉,分别沿脊髓的后外侧下行,主要为脊髓后部供血。
(2)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1)脑桥动脉:包括脑桥旁中央动脉、脑桥短周边动脉及脑桥长周边动脉,这一动脉组属于皮层动脉,通常所指的脑桥出血系脑桥旁中央动脉破裂所致。
2)迷路动脉:又名内听动脉,可自基底动脉下段发出,但80%以上经由小脑前下动脉发出,迷路动脉有两个终支,耳蜗支和前庭支,主要为内耳供血,半规管感觉非常敏感,血流量或血压稍有下降就可以引起平衡障碍,出现眩晕、恶心与呕吐,所以迷路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病变的一个信号。
3)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向后外方斜行横过听神经和面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4)小脑上动脉:分为蚓支和半球支,蚓支终于小脑上蚓部,主要供应小脑上蚓部脑组织,半球支终于小脑后叶。
5)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末支,与颈内动脉发出的后交通动脉吻合,组成大脑动脉环。
3.大脑动脉环(Willis circle)
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由成对的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终段、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及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围成的环。该环个体变异大,国人约48%的大脑动脉环发育不全或异常。动脉瘤好发生于动脉环,特别是血管连接处。
(二)解剖变异
颅内动脉变异的发生率极高,其中以脑底动脉环变异最为多见,大脑后动脉及大脑前动脉A1段发生率尤为多见。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的变异极少见,主要为永存三叉动脉;大脑前动脉变异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或发育不良、大脑前动脉A2段共干等;大脑中动脉的变异主要为大脑中动脉M1段双支;大脑后动脉变异包括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由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或发育不良、双大脑后动脉等。
二、颅内静脉系统
1.正常解剖
脑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硬脑膜窦两部分组成,脑静脉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脑静脉与脑动脉不伴行;静脉壁菲薄、缺乏平滑肌;硬脑膜窦结构独特,与颅骨关系密切,有蛛网膜颗粒长入部分区域;脑静脉与硬脑膜窦内无瓣膜。
脑静脉系统分为浅静脉系统、深静脉系统和静脉窦。浅静脉系统主要收集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汇成许多浅静脉后分别注入顶部的上矢状窦、颅底部的海绵窦、横窦、岩上窦和岩下窦。深静脉系统主要收集大脑半球深部的髓质、间脑、基底动脉节、内囊以及脑室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在胼胝体压部的后方注入直窦。大脑浅、深静脉之间有大量吻合支存在。静脉窦是体内独特的静脉,位于颅骨下硬膜的骨膜层与脑膜层之间,内面为一层内皮细胞。静脉窦收集颅内所有的静脉血,主要由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最后穿出颈静脉孔,续为颈内静脉。
2.解剖变异
正常人颅内静脉窦存在较大的变异,尤其是横窦和窦汇。一般情况下,右侧横窦多连接于上矢状窦,而左侧横窦与直窦相连接,但也可共同起于窦汇,或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分叉分别形成左、右横窦。右侧横窦偏粗者多见,左侧横窦缺如,约24%的正常人横窦流动间隙或窦腔发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