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泌尿系统CT检查

CT空间分辨率较高,扫描时间快,可以提供肾脏及集合系统的精细解剖信息,在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诊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结石的检出,CT比KUB更敏感,定位更准确。CT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性很高,还可以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可整体观察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已经逐渐代替IVP,应用越来越广泛。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可以很好地显示腹主动脉、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先天异常。
一、CT平扫检查
泌尿系统CT平扫检查为CT常规检查方法,对于泌尿系统结石、单纯囊肿和多囊肾等疾病,CT平扫就能明确诊断。
二、CT增强检查
泌尿系统CT增强检查适应证:①肾及肾区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如肾及肾上腺的囊肿、肿瘤、炎性包块、发育异常等;②IVP、RP或超声检查后仍不能明确性质的肾及肾上腺病变;③泌尿系统肿瘤鉴别诊断及恶性肿瘤分期;④泌尿系统创伤;⑤血尿待查。
以64排螺旋CT为例,可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250~300mA(或自动mA),FOV 36~40cm(应该根据患者体型设定FOV),层厚5mm,层距5mm,重建≤1.25mm图像,pitch = 1~1.5。使用18~22G套管针于肘前静脉穿刺,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3ml/s的速率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300~370mgI/ml)100ml(根据患者体重1.2~1.5ml/kg)。扫描时相一般为3~4期:平扫、皮质期(约1分钟)、实质期(约2~3分钟)、排泄期(约5~10分钟)。实质期应进行大范围扫描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图像后处理主要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应该有小于1mm的重建图像)重组。
三、CT血管成像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性显示血管病变的方法,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可以检出并评价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肾动脉夹层、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静脉血栓、瘤栓、脾-肾分流等,还可以检出血管的起源或开口的位置变异,结合常规CT检查显示血管管腔外与管壁的病变,如肿瘤对血管的侵犯等。对肾血管及相关血管结构的显示能力接近DSA,同时可以发挥各种重组处理的优势。
(1)扫描范围:
平扫包括双侧肾脏,以发现动脉壁的钙化斑、肾结石等改变。CTA扫描一般应包括双侧肾脏,肾移植术前患者扫描范围至髂总动脉分叉,以免遗漏起源于髂总动脉的副肾动脉,肾移植术后患者扫描范围应包括盆腔以观察移植肾的情况。
(2)扫描参数: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多排螺旋CT实现了各向同性,并提高了采集速度,使得CTA的图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CTA扫描应注意准直宽度与螺距的匹配。以64排螺旋CT为例,可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220mA(250~300mA或自动mA),FOV 36cm(应该根据患者体型设定FOV),层厚5mm,层距5mm,重建≤1.25mm图像,pitch = 1~1.5。造影剂剂量及速率:使用18~22G套管针于肘前静脉穿刺,使用高压注射器,以4~5ml/s的速率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300~370mgI/ml),按患者体重 1.2~1.5ml/kg计算用量。
(3)扫描时相:
CTA检查选择延迟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小剂量预实验法、团注自动跟踪法、经验延迟法。小剂量预实验法及团注自动跟踪法较为精确。临床常用经验延迟法,延迟时间可设置为25~30秒。必要时可增加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同时评价肾实质及集合系统。
(4)图像后处理:
MPR、遮盖表面显示(shade surface display,SSD)、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各向同性MPR图像质量同原始图像相似,直观地从多方位了解血管及周围结构情况,可作为诊断依据。CPR有助于完整地显示迂曲的血管。MIP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扩张、血管壁钙化等。VR可显示迂曲血管的起源、走行,能检出与扫描层面平行而在轴位CT图像上未清楚显示的血管分支。
四、CT尿路造影
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是在增强扫描的排泄期采集图像,并对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容积等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得到类似IVP检查效果的图像。目前,CTU已逐渐取代IVP检查,但其辐射剂量偏高。有研究提出用分次团注双期扫描方案降低辐射剂量,先进行平扫,之后以2.5ml/s的速率经静脉注射50ml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延时10~15分钟后以2.5ml/s的速率经静脉注射70ml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延时100秒后行实质-分泌期扫描,这两期扫描范围都为全泌尿系统。该扫描方案可以减少扫描次数以降低总剂量,可用于肿瘤与炎症的检查。
五、CT膀胱造影
CT膀胱造影(CT cystography)已逐渐替代传统的膀胱造影成为初步诊断膀胱创伤的手段之一,能够准确地对膀胱创伤进行分类,进而及时有效地治疗。CT膀胱造影的适应证:①外伤中的膀胱损伤;②疑及器械操作后、手术后、放疗后膀胱穿孔或膀胱瘘形成。CT膀胱造影的扫描方案(单期vs双期):①患者准备,无须口服造影剂;②注射造影剂前期,只有当患者已经使用了口服造影剂时才扫描这一期,以确定盆腔肠管内造影剂;③注射造影剂后期,在重力流作用下通过导尿管,向膀胱灌注10∶1稀释的造影剂溶液至少300ml,夹闭导尿管,扫描范围从髂骨顶部到小转子,必要时进行腹部扫描;④后处理,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PR。
六、CT灌注成像
肾脏血管丰富,血流量大,位于后腹膜,位置相对固定,较腹腔内组织器官受呼吸运动影响小,且为对称性实质性脏器,适合进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
患者进行CTP前,禁食至少4小时。扫描前训练患者平静呼吸,扫描时要求患者不要移动,嘱患者平静呼吸,在除外腹主动脉瘤等禁忌证后,通过腹带加压来减低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及定量测量数值准确性的影响。根据设备不同,所采用的扫描方案不同。以64层MSCT为例,扫描方案如下: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60mA。扫描模式为轴位扫描,多层同层动态模式。静脉团注造影剂5秒后开始采集图像。采集速度0.5s/幅,采集间隔1.5秒,采集次数为25次,共持续50秒。选择肿瘤实性成分为主的层面为感兴趣层面,DFOV 36cm(应该根据患者体型设定FOV),层厚5mm,共8层,层间隔0mm,Z轴覆盖范围为4cm。扫描过程中不移床。造影剂的注射剂量和速率:使用18G套管针于肘前静脉穿刺,使用高压注射器,以4ml/s的速率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50ml。后处理取得感兴趣区的BF、BV、MTT、PS值等定量信息。
七、CT能谱成像
双能CT(单源双能CT、双源双能CT)得到高低两种能量的X线采样数据,并根据这两种能量数据确定体素在40~140keV能量范围内的衰减系数,获得其他101个单能量图像;任何单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可由其他任意两种基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来决定,选择衰减高低不同的物质组成基物质对,可获得基物质图像。并根据已知能量水平的某基物质吸收系数可评价出该基物质的密度及空间分布,从而实现物质组成成分的初步分析及物质分离;如果某元素对X线的吸收系数与某化合物或混合物的吸收衰减系数相同,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某化合物或混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通过计算得出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可以用来进行物质检测、鉴别及物质分离等。能谱图像分析工具:最佳单能量图、直方图、散点图、能谱曲线等。
在泌尿系统临床应用的CT能谱成像包括:①虚拟平扫可以应用增强后CTU图像分离高密度的造影剂与结石,减少一期平扫,降低患者的辐射量;②最佳单能量图像使CTA双低检查(低造影剂浓度、低辐射剂量)临床可行;③有效原子序数可准确分析泌尿系统结石的成分;④脂基成像可敏感检出肾脏及肾上腺肿瘤中的少量脂肪成分,对不典型乏脂性错构瘤的鉴别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⑤血基和碘基分离能有效地区分常规CT不能分辨的肿瘤合并血肿;⑥碘基成像还能进行准确碘定量,用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肿瘤疗效的精准评估等;⑦能谱曲线为病变成分的分析、肿瘤同源的判定提供了便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