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介入治疗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1章 鼻咽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第一节 概述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一种发生在鼻咽腔顶部以及侧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具有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因此约有70%的患者在去医院就诊时已为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引起鼻咽癌发生的因素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病毒感染等。鼻咽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涕中带血甚至鼻出血、头痛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患者在患病早期往往还会伴有耳鸣、耳闷堵感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在鼻咽癌晚期肿瘤侵犯脑神经时可导致一些眼部症状的发生,其中包括复视、视野缺损、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等,此外还可能造成眼球突出以及角膜炎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鼻咽癌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Ⅰ型(角化型)、Ⅱ型(分化性非角化型)、Ⅲ型(非分化性非角化型)。在我国南方地区,Ⅰ型鼻咽癌患者所占比例为2%、Ⅱ型占3%、Ⅲ型则占95%。由于鼻咽癌在颅底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患病早期时肿瘤即已扩散至颈部淋巴结,因此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阻碍。目前临床上治疗鼻咽癌以放疗为主,通常与化疗相结合,治疗方式主要为放疗、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放疗联合放疗或化疗等。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肿瘤的治疗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近几年有报道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80%。但鼻咽癌患者在首次治疗之后的复发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为15%~58%。原位复发的鼻咽癌多数预后不良,是导致鼻咽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在我国的开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从选择适应证、合理利用引导手段、完善操作方法等方面,不断规范,不断总结,治疗成功案例不断增多,治疗的范围也较国外宽泛,国外目前的粒子植入治疗仍然主要局限在前列腺、颅脑等部位。在国内,经过连续多届全国性粒子植入治疗专题会议一步步规范总结,于2007年8月建立了全国性的专门组织,统一规划,定期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迅速提高了水平。治疗的范围不但包括前列腺肿瘤、颅脑肿瘤,在胸部肿瘤的应用也已形成规范,在其他部位也做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颌面部、颈部、腹部、盆部、骨骼软组织等的复发性甚至原发性肿瘤。 125I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剂量分布及在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的成功应用,为其治疗鼻咽癌提供了理论可行性及技术指导,对其基础研究充实了 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的基础理论平台,鼻咽癌复发性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已广泛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失为鼻咽癌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

第二节 适应证

明确诊断的鼻咽部恶性肿瘤,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放射治疗和化疗,仍然没能达到理想控制,或者再次复发,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或者可以预见即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第三节 禁忌证

1.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
2.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3.预期生存时间小于3个月(如果肿瘤压迫重要器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即时因素者除外)的患者。
4.肿瘤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

第四节 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
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增强CT扫描资料及其他影像学资料,术前可于相应部位喷射局麻药物如2%利多卡因或丁卡因以减少刺激。
二、器械和药品准备
穿刺包,相应型号的穿刺针(如18G的粒子植入针1~2根),注射器,2%利多卡因,冲洗盐水,镇静药物(可适量应用)。
三、TPS计划系统的应用
首先制订处方剂量。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再结合CT、MRI和三维重建资料,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大血管关系,为选定穿刺点、设计进针路线、方向做充分准备,同时模拟布源,划出等剂量曲线。粒子活度大小的选择: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0.7~0.8mCi),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0.5~0.6mCi),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单纯粒子植入治疗MPD为90~110Gy,既往曾行放射治疗MPD为80~90Gy。计划靶体积(PTV)为临床靶体积(CTV)外放1.0cm,同时勾画肿瘤周围危及器官,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得出肿瘤和危及器官的实际受量。V 100为达到处方剂量靶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第五节 操作过程

一、CT引导定位方法
根据病灶不同位置和术前计划,选取适当体位,如俯卧、左侧卧、右侧卧、仰卧、斜卧等。扫描前用自制栅格贴于进针大体位置,定位后做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
二、植入过程
选取适当体位,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距离最近、层面最佳、无重要器官,在CT引导下将18G穿刺针进至靶点,如有囊液应先抽出,一方面减轻占位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粒子的固定。然后用植入枪依次释放籽源,尽量按照巴黎原则(放射源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且距离相等),以0.5~1.0cm间隔将 125I粒子植入到瘤体内,即刻CT扫描观察,再退针至肿瘤边缘,调整角度后再次进针,同法逐颗释放粒子。必要时多点平行进针。
三、即刻扫描观察
粒子的位置,必要时补充布源,满意后结束手术重新扫描病灶,以备术后验证和复查。
四、术后处理
常规包扎穿刺点,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脱水、激素、止血治疗3~5天。
五、鼻咽复发性肿瘤的穿刺方法
由于穿刺路径血管丰富,术前增强扫描是必须的。患者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颈下垫一枕类物品,固定头部,按照上述的定位方法定位,从侧方颧骨上方进针: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咬肌、颧骨上缘、翼外肌、翼突外侧板后方、翼内肌到达肿瘤靶区;或者经两侧下颌骨后方入路: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腮腺下缘、下颌骨下颌支后方、二腹肌后腹前缘、颈椎椎体前缘、头长肌前缘到达肿瘤靶区。此进针方向后方有大的血管如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应该避开,由于此时进针方向不与地面平行,可以倾斜CT机架,达到扫描平面和穿刺针的平行,有利于针尖的确定和粒子的观察。CT扫描证实穿刺满意后开始植入粒子,术后再次CT扫描,观察放射性粒子的分布,为术后验证留取图像(图31-5-1)。
图31-5-1 显示放射性粒子分布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的并发症包括头痛、软腭瘘和黏膜坏死、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萎缩纤维化。
一、头痛
潜伏期一般为1~31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持续时间为1~27个月,常规止痛治疗有效。
二、软腭瘘
保守治疗可自愈。
三、鼻咽黏膜坏死
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黏膜坏死,需要抗生素治疗。
四、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萎缩纤维化
目前尚无逆转的妥善办法,对症处理和支持方法有一定帮助。

第七节 治疗效果评价

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高剂量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是也可以产生明显的晚期损伤。由于脊髓、脑干和视交叉耐受剂量较低,使得提高外照射剂量的技术受到限制,而且有部分病例复发,对于充分利用并采取了系统的常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仍然不能完全控制或者复发的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复发性肿瘤可以提高放疗剂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受设备影响少,创伤小,较为易于推广。
此种疗法,对鼻咽复发性肿瘤的治疗有明显效果,但属局部治疗,其更远期效果有待随访。对生存期的提高有多少帮助,尚不可知,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在缩小病灶体积,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此项治疗,开辟了鼻咽复发性肿瘤新的治疗途径。

第八节 临床应用举例

例1 患者,女性,64岁,2年前确诊鼻咽癌,后行规律放化疗,1年前复查右侧鼻咽部肿瘤复发,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1-8-1~图31-8-7)。
图31-8-1 术前MRI
图31-8-2 术前计划
图31-8-3 术前计划DVH图
图31-8-4 术后CT
图31-8-5 术后验证计划
图31-8-6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1-8-7 术后1年随访
例2 患者,男性,63岁,确诊鼻咽癌4年余,规律放化疗,3年前复查发现右侧鼻咽部肿瘤控制不佳,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1-8-8~图31-8-12)。
图31-8-8 术前MRI
图31-8-9 术后CT
图31-8-10 术后验证计划
图31-8-11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1-8-12 术后3年随访
例3 患者,男性,68岁,有鼻咽癌放化疗史9年余,1年前因右侧颜面部出现麻木,视物不清,复查发现右侧鼻咽及颌面部肿瘤复发,再次给予放化疗,半年前复查,效果欠佳,给予复发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1-8-13~图31-8-17)。
图31-8-13 术前CT
图31-8-14 术后CT
图31-8-15 术后验证计划
续图
图31-8-16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1-8-17 术后3个月随访
例4 患者,男性,61岁,鼻咽癌放化疗后5年复发,行粒子植入治疗(图31-8-18~图31-8-20)。
图31-8-18 术前定位
图31-8-19 观察粒子分布情况
图31-8-20 术后拍片观察粒子分布情况(侧位片)
例5 患者,男性,69岁,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1-8-21~图31-8-23)
图31-8-21 术前增强CT观察病变
图31-8-22 术前定位,设计进针路线
图31-8-23 植入粒子,观察分布情况
(李 伟 胡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