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医对男科的病机认识
一、邪气内干
邪气包括外邪和内邪两类。外邪主要指自然界的六淫之邪,其致病途径及过程已在病因一节中论及,此不赘述。内邪则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主要有水饮、湿热、浊毒、瘀血等,它们在泌尿男科系统的疾病中往往构成重要病理环节,兹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水饮是水液代谢失常,体液不能正常循环敷布,潴留于体内而成。水为阴邪,易伤阳气,阻滞气机,水饮又具有流动性,可随脏腑气机的紊乱及三焦决渎的失常而停蓄体内各部。如水停上焦,可见颜面及腰以上浮肿,胸闷心悸、咳唾痰涎;水停中焦,可见脘痞腹胀、纳差便溏;水停下焦,可见腰以下浮肿,或腹水臌胀,小便不利;水溢肌肤,可见全身浮肿,肢体重着等。
湿热多由偏嗜辛辣肥腻之物,或因湿郁化热而成。在泌尿男科范畴,湿热多停蓄下焦,影响下焦的气机和决渎功能,出现小便不利,小腹拘胀,或尿急、尿频、尿痛,如湿热灼伤膀胱血络,可出现血淋;湿热煎熬津液为石,又可出现石淋;湿热还可盘踞肝经,使宗筋失养,造成阳痿;或侵入精室,出现血精、白浊。
浊毒是水饮久停,邪无出路,体内代谢废物积聚而成。浊毒多在水肿后期出现,是病情严重的征象。浊毒停于气分,可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出现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味,皮肤瘙痒,肢体酸软,喘咳心悸等症。浊毒化热,还可深入血分,蒙蔽清窍,逆犯心包,出现昏迷、抽搐等危重证候。
瘀血的成因较多,如跌仆损伤、气虚、气郁、寒凝等均可影响血脉的运行,而致瘀血的产生。瘀血形成以后,多停聚于局部,使所在之处的脏腑气化失司,经脉不通,引起诸多疾病。如瘀血阻于肾脏,可使肾络痹阻,肾脏气化失司,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瘀血阻于肝脉,可致宗筋不用,阳痿不举;瘀血阻于精室,可致子痛、子肿、射精障碍、精索静脉曲张、房事茎痛等症。
二、脏腑功能失常
脏腑功能失常有两重含义:一是单个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偏盛或偏衰;二是若干个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无论何种类型的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导致一系列泌尿男科疾患,其中常见的有:
肾脏主水,又主天癸与生殖之精。故肾与泌尿男科的关系最大。一般来说,泌尿男科疾病,其病位虽不拘于肾,但又不离于肾,总会与肾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如肾脏亏损,气化不行,可致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肿、癃闭、遗尿等症;生精功能受损,可致精少不育;先天肾气不足,天癸水平低下,又可致阴器发育不全,性功能低下、阳痿、不育等症。
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别。肾阴虚为肾水不足,肾精亏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有滋润形体脏腑,充养脑髓骨骼,抑制阳亢火动等功能。肾阴亏损,形体脏腑失其滋养,则精血骨髓等日益不足;肾阳命火失其制约,亦常亢奋而为害。临床除泌尿生殖系统的局部病变外,多见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健忘少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症。
肾阳虚又称命门火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鼓动脏腑气化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一身阳气均亏。临床以面色㿠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冷为特征。
由于阴阳互根,水火同宅,阴虚可以及阳,阳损也可以及阴,终致阴阳同虚,故临床上肾中阴阳同虚的情况亦不少见。
另外,肾主藏精,有固摄藏纳之功。肾虚可致固摄无权,而致遗精滑泄,小便失禁等症。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乏源,精气失继,宗筋失养,临床上可见精液缺陷、阳痿等症。脾又主运化水湿,转输津液,如脾失健运,可致水湿内停,引起水肿等症。如湿聚成痰,流注下焦,可致泌尿男科系统的囊肿、结核,以及子痰、子肿、玉茎结疽等症。在泌尿男科疾病中,脾虚多表现为气虚、阳虚、寒湿困脾等证型。脾气虚以食少纳呆、脘腹痞胀、少气懒言、倦怠神疲、面色萎黄为特征。脾阳虚多由脾气不足或肾阳亏损发展而来,临床上除气虚见证外,还可见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肢体浮肿等症。寒湿困脾则是在脾虚的基础上,水湿内停所致,临床以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溏泄、头重如裹、身肿沉重、面色晦黄为主要表现。
肝主疏泄,喜条达,故又主一身之气机。如肝气郁结,疏泄无权,则气机的升降出入障碍,津液运行敷布失常,而致气郁水肿或癃闭。肝又主宗筋,如肝气郁结,肝血不能荣养宗筋,可致宗筋弛纵,发为阳痿;宗筋气血失畅,又可致精索静脉曲张或射精障碍等症。
肝气郁结的临床常见症状主要有情志抑郁、多怒、胸胁胀痛不舒、善叹息、少腹拘急、睾丸胀痛等。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故肝气郁结多在肝阴不足的基础上发生;肝郁日久,又可以化火、生风,并可出现肝阳上亢证。
心居上焦,主持君火;肾居下焦,包藏相火。正常情况下,肾阴必上济心火,使君火不亢;心火也必须下温肾水,以制约相火,使不致妄动,此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肾阴不足,心火独亢,或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肾水,心肾之间失去了协调既济的关系,称为心肾不交。此时君火不能主导相火,可出现肾水不足,相火妄动,临床可见虚烦不眠、心悸健忘、性欲亢进、阴茎频举,但触之即泄,或梦遗、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另一方面,肾藏命门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如肾中命火衰微,不能上煦心阳,必致心阳亦虚,以致水气不化,邪水泛滥,上凌于心,称为水气凌心。临床可见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尿少身肿、唇甲青紫,舌质瘀黯、苔白滑、脉象沉微等症。
如肾水不化,水肿日久,下焦决渎不利,邪无出路,可致浊毒内生;浊毒化热化火,可上窜心包,蒙蔽清窍。出现神昏、谵语,一身尽肿,小便不通,恶心呕吐,肌肉动,面色晦滞,舌苔厚如腐粉,脉弦滑而芤。此为关格重证,极危之候。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于肾中阳气的温煦鼓动。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进而损伤肾阳,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出现水肿、癃闭、阳痿,精冷不育等症。临床还可见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腹中冷痛、下利清谷、小便不利等症。
另一方面,肾中精气、天癸需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滋养。如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可导致精气失继,天癸乏源,而致肾精匮乏,天癸不足,出现精少不育,或性欲低下。临床可见神疲、乏力、纳差、腹胀、头晕口干、腰膝酸软等症。此类证型,以脾肾气阴两虚最为多见。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也可由肝血转化而成。因此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另一方面,肝阴须得肾中真水的滋养,才能涵潜肝阳,使肝阳不亢。在泌尿男科系统,二脏的作用至为重要,相互联系也极为密切。如一脏有变,往往延及另一脏,而致肝肾同病。如肾脏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调,不但可引起水肿等证,更因肾失摄纳,精微下泄(大量蛋白尿),而至肾阴不足,肾精匮乏,进而肝阴亦虚,不能涵潜肝阳,造成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胁肋胀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尿少而赤,尿中有蛋白或红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此证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
另一方面,如肝气郁结,或肝经湿热,每致宗筋失养,发为阳痿;而湿热久羁,必然灼伤肾阴,而致肾水不足。故此类阳痿,多以肾虚肝郁湿热最为多见。临床上有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少腹拘急、腰膝酸软、眩晕口干等症。
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故水液代谢与肺肾两脏的关系甚为密切。如果肺的宣降功能失职,或若肾的气化失司,不仅均可导致水液的代谢障碍,而且两者之间又常相互影响,终致肺肾同病,加重病情,故《素问·水热穴论》说:“故水病下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又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另一方面,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肾脏的气化活动必得肺脏的清肃之气下达,才能正常进行,此为金水相生。如肺脏疾患日久,肾失清肃之气所养,必致肾脏气化不利,生精作用障碍,或天癸水平下降。临床上可见于肺热喘嗽之人,病程日久,其性功能亦趋下降,甚至产生精液缺陷而致不育。
三、冲、任、督脉受损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男子即精室),一源而三歧,不但隶属于肝肾,而且为阳明所会,又与心脑相通,故对男科系统的发育及维持性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冲、任、督三脉受损,则可发生一系列男科疾患。
冲、任、督三脉的病变,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病,多见于冲任发育不全,经气不盛。此时因肾气及天癸不能达于宗筋,故生殖器官发育迟缓,生殖之精不能按时溢泻,第二性征也不明显,而导致所谓“天宦”患者。后天之病,多见于冲、任、督经脉受损,或为邪气所阻,经气不畅。无论何种病变,均可导致性功能障碍,或精液缺陷,严重者可致生殖器官萎缩,或第二性征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