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夏书》:禹贡第一
题解
禹,即大禹、夏禹。大禹领导百姓平治水患、划分九州,功勋卓著。《尚书易解》:“水土既平,万民乐业,怀帝之德,念禹之功。史官记之,以章厥功,命曰《禹贡》。”
《禹贡》托“禹”以成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篇中详细讲述了大禹治水、规划九州,并记载山川的名称、方位及脉络,土壤的贫瘠优劣、质量等级,物产的分布、品种、用途等情况,以及各州贡赋的种类、进贡的路途等。
《禹贡》所划分的九州,皆以夏文化冀州为中心,其次分为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古九州幅员辽阔、物产丰饶、气候湿润。南至荒蛮,北抵辽东,西延大漠,东濒大海。《禹贡》记述了山川的分布,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功业,介绍了五服制度并总结了大禹的功绩。
○ 禹别九州岛,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禹敷土[1],随山刊木[2],奠高山大川[3]。
注释
[1]敷土:划分土地。敷,分。
[2]随山刊木:即随着山岭的走势,斩木示道,以便治水。随,循、顺着。刊,削、砍。
[3]奠高山大川:定。即给山川取定名称。
译文
大禹划分九州疆界,随顺山势开辟道路,砍削树木以作标记,将高山大河作为九州的分界。
冀州[1]。既载壶口,治梁及岐[2]。既修太原,至于岳阳[3]。覃怀厎绩,至于衡漳[4]。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5],厥田惟中中[6]。恒、卫既从,大陆既作[7]。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8]。
注释
[1]冀州:大禹划分的九州之一。其名源于古代冀南的晋国。冀州,古代始称于春秋时期的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县冀亭,后被晋国所灭,故以冀称晋。《吕氏春秋·有始览》注云:“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东至清河,西至西河。”即今山西全省,河北的西部、北部一带,辽宁的西部,河南的北部一带。相传冀州为唐尧、虞舜的宅都之地,是部落联盟的活动中心,因而大禹治水,始自冀州。《禹贡》中记载,冀州为天子直接管理的王畿。即今山西和河北西部一带。
[2]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已。载,事。壶口,即壶口一带的水利工程。壶口,位于现今山西省吉县西北,与陕西的宜川隔河遥望,距离龙门约70公里。黄河河道由此变窄,从200多米直缩小到20多米,宛如咽喉,上下落差约有15至25米,此处形成水流直泻得到悬崖瀑布壮观奇景。壶口瀑布水势奔腾,倾注石槽,旋转迂回,犹如壶形的漏斗一般,故而得名。梁,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西北一带。岐,即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北。
[3]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既,已经。修,整治、治理。太原,即今陕西太原一带。岳阳,太岳山以南的地方。岳,太岳山,在今陕西霍县东。
[4]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覃怀,即今河南武陟、济源、修武、温县、武陟、沁阳一带。覃怀一带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北依太行山,南近黄河,西临冴水、东面淇水,易受水患,是水灾的重地。厎,致、获得。绩,功。衡漳,因漳水横流入黄河,故称。衡,通“横”,漳水源自山西高原一带,由西南向东流去,与黄河交汇在河北、河南之间的华北平原,水害相当严重。
[5]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其。惟,是。白壤,一种沙质含盐的土壤,因洪水流过,又因蒸发而致。即所谓的盐碱地,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低。上上,即第一等。《禹贡》把九州的田、赋分为九等,《禹贡》分别根据九州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地的肥瘠,将赋税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错,错杂、间杂、夹杂。指杂出第二等赋税。
[6]厥田惟中中:厥,其。田,耕地。郑玄注曰:“地当阴阳之中,能吐生万物者曰上,据人功作力竞得而田之,则谓之阳。”中中,即第五等。按照天地的高下和肥瘠划分的等级。
[7]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意指恒水、卫水已治理好,可顺流而下。恒水,即今河北曲阳县境内,出自恒山,东入寇。卫水,即今河北灵寿东北,向南流到灵寿县东南与滹沱河合流。黄河改道之前下游即流经于此。
[8]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岛夷,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以鸟为图腾因此而得名。郑玄注曰:“鸟夷,东方之民,捕食鸟兽者也。”即指冀州东方沿海的东夷人,以狩猎为生,以妙手皮毛作衣服。皮服,指鸟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禽兽毛皮。夹,通“挟”。碣石,河北乐亭南的海边石山,在今渤海沿岸。
译文
冀州。壶口治理好了,变开始接着治理梁山和岐山。太原修治妥当了,又整治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水利工程取得成效后,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这一带的土质是含盐的白壤,赋税是第一等,但根据收成也夹杂着第二等的赋税,耕地列在第五等。恒水、卫水的河道已经疏通了,大陆泽也已经治理完工。东方沿海的夷人进贡珍奇的鸟兽皮毛,他们循着海道入贡,沿着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从附近的碣石山驶入黄河。
济、河惟兖州[1]。九河既道,雷夏既泽[2],灉、沮会同[3]。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4]。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5]。厥田惟中下[6],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7]。厥贡漆丝,厥篚织文[8]。浮于济、漯,达于河[9]。
注释
[1]济、河惟兖州:济,即济水,古代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济源县,汉代经河南武陟流入黄河,又向南溢出,流入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惟,是。兖〔yǎn〕州,在今河北、山东境内。
[2]九河既道,雷夏既泽:九河,泛指古兖州境内黄河下游的诸多河道。道,通“导”,疏导、开通。雷夏,大泽名,即今山东菏泽东北。
[3]灉〔yōng〕、沮〔jū〕会同:都是黄河的支流,源出于今山东鄂城、菏泽之间,现在已经干涸。会同,会合之后一同注入雷夏泽。
[4]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桑土,适宜种植桑树的土地。桑,养蚕。丘,即人工修建而成的高坝,以防洪水。降,下。宅,居。
[5]厥土黑坟,厥草惟繇〔yóu〕,厥木惟条:黑坟,一种含有黑色植物腐质肥料的灰棕壤。坟,肥土。繇,植物生长抽条。条,生长。
[6]中下:指第六等。
[7]作十有三载,乃同:作,耕作。即开垦土地。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同,与其他州相同。
[8]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漆丝,卫地的传统特产。篚,圆形的盛物竹筐。织,染成各种图纹的丝织品。
[9]浮于济、漯,达于河:浮,达,以船行水。漯,古代黄河的支流,其故道从黄河北岸的河南浚县东北流至山东朝城,经滨州、利津一带至高宛县入海。现今的大清河为古漯水入海河道,小清河为古济水入海河道。古代的济水、漯水相通。达,通。
译文
济水与黄河之间一带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众多河流已经疏浚开通,雷夏已经形成湖泽,灉水、沮水在这里会合。土地已经能够种植桑树,饲养家蚕,于是人们从小土丘上搬下住在平地上。该州的土质是肥沃的黑土,这里花草茂盛,树木修长。该州的耕地列为第六等,赋税为第九等。该州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赋税才赶上其他各州。该州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圆竹筐里的彩色丝绸品。进贡的五品从济水和漯水乘船直通黄河。
海、岱惟青州[1]。嵎夷既略,潍、淄其道[2]。厥土白坟,海滨广斥[3]。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4]。岱畎丝、枲、铅、松、怪石[5]。莱夷作牧[6]。厥篚檿丝[7]。浮于汶,达于济[8]。
注释
[1]海、岱惟青州:海,渤海。岱,泰山,又称岱宗、东岳,在今山东泰安县北。青州,《禹贡》划分的九州之一,因地居东方,五行色青,故名青州。即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朝鲜西部一带,南至泰山、徐州。
[2]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嵎夷,泛指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居住在辽东沿海的东夷族。略,划定疆界。潍,潍河,源自现今山东莒县的北潍山,伏流至箕屋山复见,流经诸城、高密、安丘、潍县、昌邑入海。淄,淄河,源自山东莱芜东北一带,博山西25里的原山北麓,东北经博山、益都、临淄、广饶、寿光入清水泊,再由北与小清河会合,其支流从羊角沟入海。道,治理,疏导。
[3]厥土白坟,海滨广斥:白坟,浅色的肥沃土壤,这里指灰壤或浅色的草甸土。斥,即盐渍土。
[4]厥贡盐、絺〔chī〕,海物惟错:盐,海盐。絺,即一种精细的葛织物,即细葛布,现今的泰安、莱芜一带可以出产大量的苎麻,可用来织夏布。海物,指鱼蟹一类可以食用的海产品。惟,与。错,错杂,指种类繁多。
[5]岱畎〔quǎn〕丝、枲〔xǐ〕、铅、松、怪石:岱畎,泰山的沟谷。丝,蚕丝。枲,雄株麻,大麻的一种,纤维可作麻布的原料。铅,青白色矿石,可供绘画和涂饰用。怪石,形状怪异的玉石。
[6]莱夷作牧:莱夷,即今山东半岛的东夷人。作牧,从事放牧的农业劳动。
[7]厥篚檿〔yǎn〕丝:檿丝,柞蚕丝。檿,古称山桑,即柞树,叶子可供养蚕。柞蚕与桑蚕极其相似,色黄褐,丝呈褐色,古人用檿丝制作琴弦,有弹性。檿丝产于昌邑、潍坊一带。
[8]浮于汶,达于济:汶,即汶水,源自现今莱芜东北,流经泰安、肥城、宁阳,至东平注入济水。也正是《禹贡》汶水注入济水的故道,现今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汶水叫大汶河,注入运河。
译文
渤海和泰山之间这一带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了以后,就疏通了潍水和淄水的河道。该州的土质呈灰白色,沿海地区是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耕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列为第四等。该州的贡物是盐、细葛布、多种多样的海产品。还有泰山地区的丝、大麻、锡、松、和奇怪的石头。莱芜一带放牧,贡献的是畜产。这里进贡的柞蚕丝用竹筐装上,从汶水直达济水,再由此驶入黄河。
海、岱及淮惟徐州[1]。淮、沂其乂,蒙、羽其艺[2],大野既猪,东原厎平[3]。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4]。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5],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6]。厥篚玄纤、缟[7]。浮于淮、泗,达于河。
注释
[1]海、岱及淮惟徐州:淮,即淮河,古代四渎之一,源自今河南省的桐柏县,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注入洪泽湖,东流至黄海。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一带。
[2]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沂,沂水,源自山东沂水县北。乂,治理。蒙,蒙山,即今山东蒙阴县西南。羽,羽山,即今江西赣榆县西南。一说舜帝殛鲧于羽山。艺,种植、耕种。
[3]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大野,巨野泽。即今山东巨野县境内。巨野泽地势低洼,水积成泽,是古代著名的湖泊,后因黄河泛滥,泥沙淤积而干涸。猪同“潴”水停止、聚集。东原,即今山东泰安至东平一带,在汶水与济水之间。厎,致,成功。这里指水患已经治理。平,平地。
[4]厥土赤埴〔zhí〕坟,草木渐包:赤埴坟,棕色的黏性肥土。埴,粘土。赤埴坟,即棕色土壤。渐包,意指草木不断繁茂并且杂错丛生。渐,逐渐生长。包,繁茂丛生。
[5]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土五色,指青、红、白、黑、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产于江苏铜山、山东诸城一带。羽畎,羽山的山谷。夏翟,即有五种颜色的羽毛。五色曰夏。翟,山雉,即长尾野鸡,其羽毛可用作舞饰或旌旗上的装饰。
[6]峄阳孤桐,泗滨浮磬〔qìng〕,淮夷蠙珠暨鱼:峄,俗称距山,又名邳绎,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孤桐,特生的桐木,在桐树之中特别好而又难得者称为孤桐。泗,水名,源自今山东泗水县,流入淮河。浮磬:一种好像悬挂在睡眠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即淮北之夷,在徐州之城。
[7]厥篚玄纤、缟:篚,盛锦帛绸缎之用。玄,黑缯。纤,细。缟,白缯。
译文
东到沿海,北抵泰山,南至淮河一带的地域是徐州。淮水、沂水治理好了,蒙山、羽山一带就可以耕种了。大野泽汇聚四方流水称为湖泽后,东原的水患也已经解除。该州的的土质为肥沃的棕色黏土,草木逐渐生长而繁茂丛生。这里的耕地列为第二等,赋税为第五等。该州的贡物为五色土,羽山山谷盛产长尾野鸡,峄山南面的特产为制琴的良桐,泗水河畔的浮磬石,淮北一带的东夷族所献的蚌珠和鱼产,还有用筐子盛着的黑增与白绢,进贡的船只从淮水经泗水通达于黄河。
淮、海惟扬州[1]。彭蠡既猪,阳鸟攸居[2]。三江既入,震泽厎定[3]。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4]。厥土惟涂泥[5]。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6],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7]。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8]。沿于江、海,达于淮、泗[9]。
注释
[1]淮、海惟扬州:扬州,即今淮水以南的江苏、安徽两省以及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全境,广东东北部一带。
[2]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彭蠡,古称彭蠡泽,长江北岸一个大湖泊或湖泊群,并非现今的鄱阳湖。猪,同“潴”,水停聚处。阳鸟,鸿雁一类的候鸟。攸居,安居。雁属秋季南飞,春季北归的候鸟。古彭蠡一带是其越冬佳地。
[3]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三江,一说为长江下游分道入海的三条支流,一说为太湖入海的三条水,即吴淞江、娄江、湮江。一说为长江与其他二水吴淞江、钱塘江的合称。一说为长江上中下游而言。一说为岷江、汉江与彭蠡。根据文意可知,三江当指太湖一带的水系,可能为苏浙沪入海的河流。震泽,太湖,位于江浙之间。厎,致。厎定,获得安定。
[4]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筱,箭竹。簜,大竹。敷,布。此处指生长。夭,妖娆,即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乔,高。乔木,即高大的树木。
[5]厥土惟涂泥:涂泥,黏质湿土。文中所指的荆州、扬州一带即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皖南等地主要的湿土分布。
[6]厥贡惟金三品:金三品,古代多称铜为金,一说金三品即青铜、白铜、赤铜。一说金三品指黄铜、白铜、赤铜。在扬州一带遍布铜矿,盛产铜。
[7]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瑶,美玉,一说即玛瑙。琨,美石。齿,主要指象牙。在上古时期,气候湿润温和,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可以适合大象生存。大舜在历山耕种,所谓的“象耕鸟耘”也可见一斑。革,皮革、兽皮。羽,珍禽的羽毛。毛,同“旄”,旄牛尾。羽、毛都指舞具。岛夷,指在扬州沿海一带的岛屿上生活的东夷族少数民族。卉服,指一些用草编制的衣帽鞋类。卉,是草的总称。
[8]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织贝,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丝织品。包,包装。橘,橘子。在江西、福建一带种植。柚,柚子。在福建、广西、广东一带种植,其中广东的沙田柚比较出名。锡,赐予。
[9]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沿,顺江而下入海。
译文
北起淮河,东南到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聚了众多的河流。冬季,北方的候鸟来此栖息。彭蠡泽以东诸江治水已经导入大海,太湖水域的治理已经安定。大小竹木遍地而生、花草繁茂、乔木葱郁。该州的土质潮湿属于泥地,这里的耕地列为第九等,赋税为第七等,有时夹杂着第六等。该州的贡物有青铜、白铜、赤铜,以及瑤琨美玉、大小竹材、象牙、兽皮、鸟羽以及木材。和沿海东夷族人所献用草编织的衣帽鞋子,用筐子装起来的丝织贝锦,还有妥善包装好的橘子、柚子,待命而贡。进贡的船只沿着长江、东南之海直达淮河、泗水。
荆及衡阳惟荆州[1]。江、汉朝宗于海[2],九江孔殷[3]。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4]。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簵,楛[5]。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6],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7]。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8]。
注释
[1]荆及衡阳惟荆州:荆,荆山。即今湖北南漳县西。衡阳,衡山之南。荆州,古代的九州之一,包括现今湖北中南部、湖南中北部,及四川和贵州的一部分。在古代荆州为蛮族的聚居地。
[2]江、汉朝宗于海:江,长江。汉,汉水。朝宗,即指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曰朝,夏天朝见曰宗。这里喻指长江、汉水流向大海。
[3]九江孔殷:九江,一说长江在荆州一带分为九江,一说乃九条江汇合注入长江,一说九江分别指乌白江、蚌江、乌江、嘉靡江、畎江、源江、廪江、提江、箘江,或谓三里江、五州江、嘉靡江、乌土江、白蚌江、白乌江、箘江、沙提江、廪江。一说湖汉就水流入彭蠡为九江。一说九江谓汇合于洞庭湖的沅江、渐江、元江、辰江、叙江、酉江、澧江、资江、湘江。一说九江即指今湖北黄冈地区广济一带。九,为虚数。古人往往以“九”代指众多。孔,甚、很。殷,众多。意谓众多的河流汇聚,其流速很快,流量盛大。
[4]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沱,源自长江称沱,故为长江支流。潜,源自汉水称潜,故为汉水支流。道,疏浚通畅。云梦,即云梦泽。据考证,云梦与云梦泽并非指一处而言。云梦乃楚王的狩猎区,而云梦泽是湖泊之名。两者皆在长江以北,云梦泽没有横跨长江南北。云梦方圆广阔,内有山林川泽原隰等多种地貌,东西约八百里、南北约五百里。乂,治理。
[5]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jùn〕簵〔lù〕,楛〔hù〕:杶,椿树。干,柘木,可做弓,乃落叶灌木,木质坚硬宜作车辕。栝,桧树。柏,柏树。砺,粗磨刀石。砥,细磨刀石。砥砺,即坚硬的磨刀石。砮,可以做箭镞的石头。丹,朱砂,一种水银与硫磺的天然化合物。楛,一种树,材质可以做箭杆。
[6]三邦厎贡厥名,包匦〔guǐ〕菁茅:三邦,郑玄注:“近泽之国。”即湖泽附近的三个诸侯国。厎贡厥名,即进贡其地的名优特产。匦,捆扎缠结。菁茅,有毛刺的茅草,宗庙祭祀时把菁茅捆束好,撒酒其上,酒渗漏下去,一似神饮一样,称为缩酒。
[7]厥篚玄纁〔xūn〕玑组,九江纳锡大龟:玄,赤黑色的缯。纁,黄赤色的缯。玑组,古人佩玉所系的丝带,作头饰用。玑,珍珠类。组,丝带。纳,入。锡,赐予。大龟,即神龟、元龟。天子龟长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8]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逾,越,离船上岸陆行。洛,源自陕西洛南,东至河南巩县入河,与山西境内流入渭水的洛河并非一条河。南河,河南洛阳、巩县一带的黄河。
译文
荆山到衡山南面一带的广阔地域是荆州。长江、汉水像诸侯朝觐天子一样奔赴大海,众多的河流汇聚,水势盛大。长江的支流沱江、汉水的支流潜江都已经疏浚畅通,云梦泽这一带的水域水患已除,可以耕作治理了。该州的土质是潮湿的泥地,这里的耕地列第八等,赋税为第三等。该州的贡物有鸟羽、旄牛尾、象牙、兽皮以及黄铜、青铜、赤铜,杶木、柘木、桧木、柏木、粗细磨刀石、砮镞石、朱砂、细竹、箭竹、楛木。州内诸邦进贡当地的名优特产,有专供宗庙祭祀用的缩酒菁茅,有用筐子装起来的黑缯、赤缯,还有佩玉的绶带,更有九江一带进献祭祀用的神龟。进贡的路线是先以船运经由长江的支津沱水、到达汉水的潜江,顺通于汉水,然后登岸再由陆路达于洛水,转由船运通入黄河。
荆、河惟豫州[1]。伊、洛、瀍、涧既入于河[2]。荥波既猪[3]。导菏泽,被孟猪[4]。厥土惟壤,下土坟垆[5]。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6],厥篚纤、纩、锡贡磬错[7]。浮于洛,达于河。
注释
[1]荆、河惟豫州:豫州,《禹贡》中将豫州划为九州的中央,其与青州之外的其他七州相邻,又称为“中州”。其地南抵荆山,北临滨河,在今河南黄河以南,湖北北部,山东省的西南隅以及安徽省的西北部一带。
[2]伊、洛、瀍、涧既入于河:伊,伊水,源自今河南卢氏县东南闷顿岭。伊水流经嵩县、伊阳、洛阳、偃师,注入洛水。洛,即洛水,源自陕西洛南县的冢岭山,向东北流至河南巩县注入渭水。瀍,瀍水,源自河南洛阳市西北的谷城山,向东流入洛水。涧,涧水,源自河南渑池县东北的白石山,东流经新安、洛阳西南注入洛水。
[3]荥波既猪:荥波,又称荥播,即荥泽,在今河南荥阳境内,为济水的溢流。水溢成渊者叫潘,荥波即为荥泽,曾经是河南岸的一个湖泽,东汉时期淤平。
[4]导菏泽,被孟猪:菏泽,即今山东定陶,属于古兖州,纳为此州,是由于其水注入孟诸泽。被,覆被,溢漫。孟猪,即孟诸,即今河南商丘东北。
[5]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壤,无块柔土。其土质为黄河冲积而成的次生黄土。
[6]厥贡漆、枲〔xǐ〕、絺〔chī〕、纻:枲,麻。絺,精细的葛织物。纻,苎麻。
[7]厥篚纤、纩〔kuàng〕、锡贡磬错:纩,细绵,即丝绸。锡贡,纳贡、进贡。锡,赐予。错,治玉之石。
译文
南起荆山,北至黄河一带的地域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疏浚开通之后都已注入黄河,荥泽一带流溢之水已经汇集成湖泽。疏通了菏泽,水大之时,漫溢之水可向南泻入孟猪泽。该州的土质是柔软的无块石灰性冲积黄壤,往下一层会黑色硬土。这里的耕地列为第四等,赋税为第二等,夹杂有第一等。该州的贡物有漆、大麻、细葛布、苎麻,用筐盛着的细绵,还有待命入贡的石磬和治玉之石。进贡的船只从洛水直达黄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1]。岷、嶓既艺,沱、潜既道[2]。蔡、蒙旅平,和夷厎绩[3]。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4]。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5],西倾因桓是来[6]。浮于潜,逾于沔[7],入于渭,乱于河[8]。
注释
[1]华阳、黑水惟梁州:华阳,华山的南面,华山位于陕西省的东部,为五岳之一,称为西岳。黑水,一说为张掖河为黑水,一说大通河为黑水,一说党河为黑水,一说丽水为黑水,丽水即金沙江。一说澜沧江为黑水。本书依从丽水之说。以黑水为金沙江为准。梁州,古九州之一。春秋之时梁州即为巴、庸、濮、糜、褒诸国之地。即今四川东部和陕西、甘肃南部,大概因境内山势高、多山梁而得名。
[2]岷、嶓〔bō〕既艺,沱、潜既道:岷,岷山。在四川省松潘县境内,为岷江发源地。嶓,嶓冢山。即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为汉水发源地。艺,种植。
[3]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蔡,蔡山。一说蔡山即四川省雅安市东南的蔡家山,又称周公山。一说为峨眉山。蒙,蒙山,在四川省雅安、名山、芦山三县交界处。旅,道路。旅平,即指道路已经平治。和夷,少数民族。和,和水,即今大渡河。
[4]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青黎,指四川省青泥田、紫泥田以及紫色土等土壤。古人认为青黎皆是黑色,成都平原地区认为是深灰色石灰性冲击土。
[5]厥贡璆〔qiú〕、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璆,黄金,梁州特产。镂,质地坚硬可用于刻镂的刚铁。罴,一种熊,又称为马熊。狐,似犬而长尾。狸,小狐。织,兽皮粗织成的织物。皮,裘皮。
[6]西倾因桓是来:西倾,山名,在甘肃、青海交界处的青海同德县北,山的东面是洮河的发源地。桓,桓水,即今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因桓是来,是指沿着桓水这一线贡道而来。
[7]浮于潜,逾于沔:潜,即潜水,汉水的支流。如今的湑水、褒水皆可称为潜水。沔,即沔水,又称沮水,源自陕西的洛阳,向东南流入汉水,是汉水的上游。逾,越过。
[8]入于渭,乱于河:渭,即渭水,源自甘肃渭源县西鸟鼠山,向东流经陕西注入黄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乱,横渡。
译文
华山南面与黑水之间一带的地域是梁州。岷山、嶓冢山一带治理后已可耕种稼穑,长江、汉水的支津沱江、潜江都已经疏通。蔡山与蒙山一带的河道也已经平治,和夷族等西南的民众已经得到妥善的治理安定。该州土质属于疏松的青黎土,这里的耕地列为第七等,赋税为第八等,还夹杂着第七等、第九等。该州的贡物有黄金、黑铁、白银、镂钢、砮镞石、马熊、狐狸、山猫等用以制作裘衣的兽皮。西倾山一带的贡物沿着桓水而来。进贡的船只经由潜水进入沔水,然后舍舟登岸由陆路转运渭水,横渡渭水直达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泾属渭汭[2],漆沮既从,沣水攸同[3]。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4]。原隰厎绩,至于猪野[5]。三危既宅,三苗丕叙[6]。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7]。厥贡惟球、琳、琅玕[8]。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9]。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10]。
注释
[1]黑水、西河惟雍州:黑水,参见上文注解。西河,即山西和陕西分界处的黄河,即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折向南流,至陕西潼关一段,因在冀州之西,故名。雍州,为古九州之一,南抵秦岭,西临黑水,东延西河,即今陕西中部、北部以及甘肃大部分地区。
[2]弱水既西,泾属渭汭:弱水,即今甘肃张掖河,又称羌谷水,源自今甘肃山丹卫西南穷石山,东北流入居延海,因季节性河流,水弱不可渡船,下流不明,故为弱水。泾,泾水,源自宁夏的泾源。属,入。渭汭,泾水流入渭水相交隈曲之处。
[3]漆沮既从,沣水攸同:漆,漆水。源自陕西铜川市东北境,向西南流至耀县与沮水会合,名石川河。沮,沮水。源自陕西黄耀县,东南流入黄陵南,又东流会漆水名石川河,又东至富平东南注入渭水。漆沮分流时为两条水系,合流之后为一条河。既从,指漆合于沮,沮合于渭。沣,沣水,又称酆水,发源于陕西户县终南山,北流注入渭水,其故道已经失去。攸,所。同,意谓沣水与漆水、沮水皆注入渭水。
[4]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荆,荆山,一说即今陕西朝邑县西南,今陕西大荔县东。一说为条荆山,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南。岐,岐山,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与扶风交界处,因两山歧出,故名,是周族人的发祥地。旅,道路。终南,终南山,即今陕西蓝田至郿县一带,长约八百里,秦岭的主峰太白山即终南山。西安南。鸟鼠,全称鸟鼠同穴山,即今甘肃渭源西南。
[5]原隰厎绩,至于猪野:原隰,本义指低下的湿地,即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猪野,又称“都野”,即猪野泽,古代的休屠泽,泛指雍州的湖泽、肥壤。或为今甘肃民勤县一带的青土湖或白亭海。
[6]三危既宅,三苗丕叙:三危,山名。这里的三危山指鸟鼠山、岐山一带,并非瓜州。既宅,安定之意。宅,安定。丕,大。叙,顺。
[7]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黄壤,其地本为黄土高原,故称黄壤。
[8]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玉磬,美玉。琳,青碧色的玉。琅玕,山中美石。
[9]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浮,即指由这里进入黄河的水路。积石,即今青海同仁、同德两县西南的阿尼玛卿山,黄河流经积石山的东面。龙门,即今陕西韩城东北,东面与山西的河津隔水相望。西河,自壶口、龙门以南至风陵渡晋西南的黄河一段。渭汭,渭水流入黄河处。
[10]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织皮,贡物之一。昆仑,族名。即今青海境内。析支,西戎族名。渠搜,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故朔方城。西戎,居住在西方的少数民族。叙,顺。
译文
南至黑水,北达陕西、山西交界的黄河一带是雍州。弱水疏通之后向西而流,泾水疏通之后注入渭水。漆水、沮水疏通之后,两水汇合一同注入渭水。沣水向北流去,也同样注入渭水。荆山、岐山一带已经得到妥当治理,终南山、惇物山直至更西北的鸟鼠同穴山,不管是平原还是湿地都彻底得到了治理,直到猪野这一带肥沃的湖沼地。三危山一带的百姓已经生活安定,迁移到此的三苗也顺从了。该州的土质属于黄色的泥土,这里的耕地列为第一等,赋税为第六等。该州的贡物有美玉、碧玉、山中美石。进贡的船只由积石山附近的黄河,直达龙门一带,山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水域,南与渭水的船只相会。昆仑、析支、渠搜进贡用以制作裘衣的兽皮,西方的戎族都安定顺从了。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1];壶口、雷首,至于太岳[2];厎柱、析城至于王屋[3];大行、恒山[4]至于碣石,入于海[5]。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6];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7]。
导嶓冢,至于荆山[8];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9],过九江,至于敷浅原[10]。
注释
[1]导岍〔qiān〕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导,循行,这里指治理疏通道路的意思。岍,岍山,即今陕西陇县西南的吴山。岐,岐山,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荆山,即陕西大荔东南朝邑西北荆山。逾于河,这里指断绝了河水,自导山从雍州境内越河到冀州。
[2]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壶口,即今陕西吉县。雷首,即今陕西永济县东南。太岳,即今山西霍县东。
[3]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厎柱,即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东五十里的黄河中,南面为河南的三门峡市。桥城,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南。王屋,王屋山,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北,西跨山西垣曲县,绵延至山西、河北,山有三重,形如屋舍,故名王屋。
[4]大行、恒山:大行,即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南起河南济源市,北抵河北北部一带,绵延数千里。恒山,五岳之一,为北岳,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
[5]至于碣石,入于海:碣石,渤海北岸的山石,即今河北乐亭南。入于海,山势连绵直尽海岸。
[6]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西倾,参见上文注解。朱圉,即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太华,华山,见上文注解。
[7]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熊耳,即今河南卢氏县西南。外方,即今河南登封境内的嵩山,为五岳之中的中岳,又称太室。桐柏,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出自淮河。陪尾,一说在湖北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8]导嶓〔bō〕冢,至于荆山:嶓冢,即今陕西宁强。荆山,即南荆山,在湖北南漳南一带。
[9]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内方,即今湖北钟祥县西南,越过汉水与荆门交界,今称章山,又名马良山或马仙山。大别,即今鄂皖边界的大别山。岷山,多谓今四川松潘西北的岷山一带。依据上下文,可知岷山当指长江北岸,今湖北一带。衡山,荆州境内长江以北的一座大山,并非南岳衡山。
[10]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九江,意指湖北东部长江北岸广济一带的水系,参见上文注解。敷浅原,即今江西庐山东南的高地。
译文
疏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达了黄河西岸的北条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了壶口山到雷首山的道路,直至太岳山。从南面循着厎柱山,东面越过析城山就到了王屋山。从南北纵向的太行山到恒山直达东北的碣石山,山势直趋渤海。
从西倾山,经由朱圉山、鸟鼠同穴山直达华山;接着循熊耳山,经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到达陪尾山都得到了治理。
沿汉水,从嶓冢山开通道路直达南条荆山;从内方山直达大别山。从岷山的南面通到长江北岸的衡山,接着越过长江北岸众多河流,就通到了庐山的高地敷浅原。
导弱水[1],至于合黎[2],余波入于流沙[3]。
注释
[1]导弱水:弱水,即今甘肃张掖河,源自甘肃山丹,西流入居延海,居延海又称居延泽,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分为东西两泊,东居延海即张掖河注入之地。
[2]至于合黎:合黎,马融合黎指地名,郑玄认为合黎指山名,孔传认为合黎指水名。指山名而言,认为合黎斜亘于今甘肃张掖、高台至天城一线的东北方,绵延三百余里,俗称要涂之山。
[3]余波入于流沙:余波,即指黄河的下游。流沙,泛指西北广大沙漠地区,或谓阿拉善沙漠。
译文
疏导弱水,通到合黎山下,下游一直流入广大的沙漠之中。
导黑水[1],至于三危[2],入于南海[3]。
注释
[1]导黑水:参见上文注释。
[2]至于三危:三危,参见《舜典》注解。
[3]入于南海:南海,即今内陆海青海,或谓在三危以南,是古人假想中的南海。
译文
疏导黑水,通到三危山,一直注入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1],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2],东过洛汭,至于大伾[3];北过降水,至于大陆[4];又北,播为九河[5],同为逆河,入于海[6]。
注释
[1]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积石,参见上文注释。龙门,参见上文注释。华阴,华山的北面。
[2]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孟津,古代黄河渡口,即今河南孟津县南的黄河北岸一带,由于河道变迁,现今黄河河道移至孟津以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道久经变迁、改移不定。
[3]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洛汭,洛水注入黄河,在河南巩县东北洛口。大伾,一说即今河南浚县。一说在河南荥阳汜水镇。
[4]北过降水,至于大陆:降水,源自今山西屯留方山至河南林县、河北一带,入河之处在今河北肥乡、曲周之地。大陆,又称巨鹿泽,即大陆泽,参见上文注释。
[5]又北,播为九河:播,分散,分布。九河,指古兖州境内黄河下游的诸多河道,参见上文注释。
[6]同为逆河,入于海:逆河,海水涨潮时倒灌入河。逆,迎而承受之意。
译文
疏导黄河,始于积石山,通到龙门山,向南流到华山的北面,又向东流厎柱山,又向东流到孟津一带,再往东越过洛水入河处,直达大伾山;然后折向北流,经过降水入河处,直通到大陆泽;又向东北一带流去,分为众多的支流,这些支流河道的下游入海口都灌入了海水,最终导入大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1];又东为沧浪之水[2];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3]。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4],入于海。
注释
[1]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即汉水的源头,参见上文注释。漾,即漾水在汉水上游,发源于嶓冢山,漾水向东北流经陕西沔县,西南与沔水会合,又向东经褒城与褒水会合,而后称为汉水。
[2]沧浪之水:指汉水中游均县至襄阳一段。
[3]过三澨〔shì〕,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三澨,一说为澨水,源自湖北京山县潼关河,又名司马河,流至汉川县注入汉水。一说为地名,一说为澨水,在淯水入汉处,即今襄方城一带。南入于江,汉水过了湖北襄樊之后,向东南流过大别山西南麓,向南注入长江。
[4]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汇,意谓汉水与长江会合,水势向东汇成彭蠡泽。北江,即指长江下游,在彭蠡以东的一段,并非指汉水。
译文
疏导漾水,始于嶓冢山,向东流去称汉水;又朝东而流称沧浪之水;再往南流去就经过三澨水,直至流向大别山,再往南流去就注入了长江。向东回流汇聚形成了彭蠡泽,彭蠡泽以东的长江故称北江,直至导流入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1];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2];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3],入于海。
注释
[1]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沱,长江上游的支流,在岷江以东,其上源与岷江相接,岷江分出的一条支流与沱江相连接。凡是长江所出的水皆可称为沱。当时四川的渠江诸水,诸如渠水、巴水、岩水都可称沱。
[2]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澧,澧水,又作“醴”,现在有南、北、中三源,三源会合之后,从湖南的桑植东南流去,经过大庸、慈利、石门、澧县注入洞庭湖。今川东诸水以下,江西九江以上的长江河道所经过的一处湖沼。九江,指今湖北广济、黄梅、安徽宿松、望江一带。东陵,指现今安徽安庆、枞阳、彭蠡以西,九江以东的地区。
[3]东迤〔yǐ〕北会于汇;东为中江:迤,斜行。汇,水众多,回旋停蓄潴而成泽。中江,长江下游分道入海的三条支流之一。
译文
疏导长江,始于岷山,向东分出的支流统称沱江,长江的主水道径直折向东流,直达支流澧水一带,然后流过九江,通到东陵;再由东陵偏北斜行汇聚于彭蠡泽,然后自彭蠡泽往东称为中江,最后直通东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1],入于河,溢为荥[2];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3];又东北,会于汶[4];又北东,入于海。
注释
[1]导沇〔yǎn〕水,东流为济:沇水,源自山西、河南交界的王屋山,至河南武陟县注入黄河。东流为济,据说济水有三伏三见,沇水潜行于地中为一伏,从东出,二源合流为济水即是一见。从济水以下,又潜入到河中为再伏,越过黄河而向南流去,水溢成泽,又为一见。
[2]入于河,溢为荥:入于河,源自王屋山的济水往南注入黄河。溢,指黄河漫溢,形成荥泽。荥,荥泽,在今河南荥阳,汉代之时已经淤平。黄河南岸重新出现的济水即源于此。
[3]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菏,即今山东菏泽市,相传菏泽古代为一个大的湖泊。
[4]又东北,会于汶:汶,汶水,发源于今莱芜岳阴山,汶水从巨野分为两股,流入东南菏泽的一股即为泗水,流入东北,穿过巨野泽,与汶水相合的即为济水。
译文
疏导沇水,向东流称为济水,注入黄河,接着越过黄河,在黄河南面漫溢形成了荥泽;再向东流经由陶丘的北面,又朝东汇聚于菏泽一带;继而向东北流去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然后折向东去注入大海。
导淮自桐柏[1],东会于泗、沂[2],东入于海。
注释
[1]淮,淮河。桐柏,桐柏山。在今河南桐柏。
[2]东会于泗、沂:泗,泗水。沂,沂水。两河在江苏省邳县一带会合,后经洪泽湖出淮阴与淮河相会,向东流至苏北出海。或谓向南流经洪泽湖、宝高湖、扬州一线在三江营注入长江。现今淮河入海口循于黄河故道,向东行至套子口入海,名为中山河,或称新淮河。
译文
疏导淮河,始于桐柏山,向东流与泗水、沂水会合,又向东流去注入大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1],入于河。
注释
[1]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沣,古代的泾河、渭河、浐河、涝河、灞河、潏河、沣河、滈河号称关中八水,渭南以沣水为最大。沣河发源于陕县秦岭之中,南源出自甘肃泾源县西南的大关山,北源出自宁夏自治区固原县六盘山东麓,两个源头在平凉一带会合,后经泾川、泾阳至高陵南注入渭水。
译文
疏导渭水,始于鸟鼠同穴,向东流与沣水会合,又向东流与泾水会合,再往东流去与漆、沮二水会合之后,就注入了黄河。
导洛自熊耳[1],东北会于涧、瀍[2],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3]。
注释
[1]导洛自熊耳:洛,洛水,源自陕西洛南的熊耳山。熊耳,在今陕西洛南西南。
[2]东北会于涧、瀍:洛水疏通之后,向东北流至河南洛阳市,涧水则与洛水在洛阳的西南会合,瀍水则从北面流入洛阳,向东注入洛水。东会伊水之后,又东经河南巩县南,又东北流至洛口注入黄河。
[3]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伊,伊水。源自河南卢氏县东熊耳山,与洛水所出的熊耳山同为一脉。伊水经嵩县、伊川、洛阳、偃师注入洛水。又东北入于河,意指洛水向东与伊水会合之后再向东北流,在河南巩县北注入黄河。
译文
疏导洛水,始于熊耳山,向东流与涧水、澧水会合,又往东流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1],九山刊旅,九川涤源[2],九泽既陂,四海会同[3]。六府孔修,庶土交正[4],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5]。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6]。
注释
[1]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州,即上文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攸,所。同,平。四隩,即“四奥”,四方地境。宅,居。四隩既宅,意指四方都可以成为居住的地方。
[2]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山,泛指九州的山川林泽,一、及岐至于荆山;二、壶口、雷首至于太岳;三、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四、太行、恒山至于碣石;五、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六、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赔尾;七、嶓冢至于荆山;八、内方至于大别;九、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刊,辟除、削除。这里指辟除妨碍排洪的障碍。旅,道、治。九川,指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河、渭水、洛水。涤,清除,疏通畅达。
[3]九泽既陂〔bēi〕,四海会同:九泽,指上文所举得九个湖泽,即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荥波、菏泽、孟潴、潴野。陂,堤坝,防止泽水决溢。会同,会同京师,指各地进贡的道路畅通无阻。
[4]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六府,掌管贡赋税收的六个府库。孔,甚,很。修,治、备。庶土,泛指九州众多的土地。交征,意谓通过考察,勘定各州土地质量的等级以供征税。
[5]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厎,致,获得。慎,谨慎。咸,皆。则,法则。引申为依据的标准。三壤,土壤分为上中下的三品九等。成赋,交纳赋税。中邦,指九州。
[6]锡土姓,祗〔zhī〕台德先,不距朕行:锡土姓,意谓分封诸侯、分土赐姓,建立诸侯国。在夏禹时代,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封制。以夏部落为中心的部落联盟逐渐演变而称为以夏方国为中心的统一体国家。祗,恭敬。台,同“怡”。距,抗拒、违抗。朕,我。
译文
九州的水土治理已经完成,四方境内都可以安居了,九州的大山道路已经开通,九州的大河已经疏浚了水源、河道,九州的湖泽也都已经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的交通贡道都已经畅通无阻了。掌管贡赋税收的六个府库都已经整饬修备的很好,各州土地都勘定了质量等级,谨慎恭敬地规定了财货贡赋的多少,按照土地肥瘠上、中、下三种标准来确定税额,缴纳赋税。然后裂分土地、宣赐名姓,分封诸侯、建立方国,恭敬地以遵从德教、敬修德业为先,不违背帝王的政令法则。
五百里甸服[1]:百里赋纳緫[2],二百里纳铚[3],三百里纳秸服[4],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5]:百里采[6],二百里男邦[7],三百里诸侯[8]。
五百里绥服[9]:三百里揆文教[10],二百里奋武卫[11]。
五百里要服[12]:三百里夷[13],二百里蔡[14]。
五百里荒服[15]:三百里蛮[16],二百里流[17]。
注释
[1]甸服:即指在天子领地上服各种劳役。甸,指王田,天子的领地。本文将大禹时代国都以外第一等为甸服。
[2]百里赋纳緫:意指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穂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緫,同“总”,把庄稼连茎割下,束成一捆。意谓把庄稼都全部交出去。
[3]二百里纳铚〔zhí〕:纳铚,入贡禾穂。铚,农具、短镰。割下的庄稼要用短镰削下穂头,因此用镰来代表穂。
[4]三百里纳秸服:秸服,即去掉禾茎的尖端芒毛。
[5]侯服:在甸服之外的五百里范围,是五服之中的第二等,距离国都一千里。侯,即斥侯。
[6]百里采:采,一说担任王事的官为采,一说不得其土地人民,取其租税为采,一说指卿大夫的食邑。
[7]男邦:比卿大夫的等级稍高,拥有土地和人民的小国。
[8]诸侯:比男大一点的封国。
[9]绥服:侯服之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一千五百里。绥,安。绥服,绥靖安抚。
[10]揆文教:指掌管文教事务的官员。揆,官,这里名词作动词,即掌管、管理。
[11]奋武卫:意谓振兴武力,保卫国家。
[12]要服:绥服之外五百里,距王都二千里。要,约束。
[13]夷:易,更改,改变,指移风易俗。
[14]蔡:散,指自由迁徙。
[15]荒服:要服以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二千五百里,是最远的一服。取其地荒远、政教荒忽之义。
[16]蛮:即按照蛮夷的习俗对待。意谓尊重其风俗,维系其联系。
[17]流:流动、散乱。即游移不定、迁徙无常,没有固定的居所。
译文
规定帝王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甸服:相距国都一百里范围的缴纳赋税,要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穗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二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穗头,三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去掉秸芒的穗头,四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粗米,五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细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侯服:相距侯服百里范围内的为大夫采地,二百里范围内的为男爵小国,三百里范围的封为诸侯。
侯服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绥服:相距绥服三百里范围内的设置官员、推行文教,外二百里的地域要奋扬武威保卫帝王。
绥服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要服:相距要服三百里范围内的百姓要移风易俗,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自由迁徙,减免税赋。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荒服:相距荒服三百里范围内的要因俗治理、减省礼节,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流动迁徙,无须纳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1],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2]。禹锡玄圭,告厥成功[3]。
注释
[1]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渐,浸入。被,及。流沙,古人认为西方极远的大漠。
[2]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朔,北。暨,及。朔南暨声教,意谓日所照临的地方皆为天子的声教所化育。
[3]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指禹被天帝赐玄圭。玄圭,即黑色的瑞玉。
译文
东面直抵大海,西边延及大漠,南北都到了极远之地,华夏的声威教化都流布于四海九州。于是,上帝颁赐给大禹黑色的瑞玉,以昭告天下治水成功,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