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谦德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舜典第二

题解

舜,相传为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名重华,属有虞氏,所以又称为“虞舜”。传说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

舜帝是上古之世的贤圣帝君,为孔子所推崇备至,乃羲皇上世第一个由布衣平民而晋升继任,登基称帝的帝王。他由一身之仁孝而推行五教,教化百姓,易风化俗,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被儒家奉为人伦大道的典范。

《书序》云:“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本篇尊仰舜帝的贤德圣明、才华卓绝。他不仅经历种种考验,即位后便巡行四岳、制定刑法、惩处四凶、举贤任能、勤政爱民而鞠躬尽瘁。

西汉伏生的今文《尚书》将《尧典》与《舜典》合为一篇,今依从梅赜古文《尚书》,独立成篇。

○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1]。浚哲文明[2],温恭允塞[3]。玄[4]德升闻,乃命[5]以位。

注释

[1]协于帝:协,相同,相合。

[2]浚哲文明:浚,深邃。哲,智慧。文明,孔疏:“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3]温恭允塞:恭,谦逊。允,确实,信实。塞,塞满。

[4]玄:潜修。

[5]命:任命,授予。

译文

考察古代传说,舜帝名叫重华,他的圣明与尧帝相合。他智慧深邃、温和谦逊,浩大圣德充塞天地之间。他潜修道德,声名远播,朝廷内外,众所周知,于是,他被任以官职。

慎徽五典[1],五典克从[2]。纳于百揆[3],百揆时叙[4]。宾于四门[5],四门穆穆[6]。纳于大麓[7],烈风雷雨弗迷[8]。

注释

[1]慎徽五典:慎,慎重,谨慎。徽,美善。五典,即五教,《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克:能。从:顺从,遵从。

[3]纳于百揆:纳,入,引申为赐予职务。百揆,百官,这里指总管一切事务,后世称宰相为首揆。

[4]时:通“是”。叙:整齐,就序。《经义述闻》:“时叙,犹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

[5]宾于四门:宾,通“傧”,以礼相待。孔疏:“以诸侯为宾,舜主其礼迎而待之。”四门:指明堂四方的门。古代君主在明堂宣明政教,接受诸侯朝觐。

[6]穆穆:端庄恭敬、肃穆盛美的样子。

[7]大麓:山麓。

[8]烈:暴,疾。迷:迷惑。

译文

舜恭敬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常礼教,臣民都能顺从。然后,尧帝又命舜管理百官,总揽部落联盟一切政务,他把各种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接着又命舜在明堂四门礼待前来觐见的四方诸侯。四方诸侯全都肃然起敬、仪容端庄。后来又让舜深入大山丛林中,去主持祭祀山川之事,即使在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下,他也不迷失道路。

帝曰:“格[1]!汝舜。询事考言[2],乃言厎可绩[3],三载,汝陟帝位[4]。”舜让于德[5],弗嗣。

注释

[1]格:来,呼语。

[2]询事考言:询,谋仪。考,考核。

[3]乃言厎可绩:乃,汝,你,指舜。乃言,即言乃,认为你。厎〔zhǐ〕可绩:为“可厎绩”的倒装。“厎绩”是当时的成语,即致功之谓。厎,致,求得。绩,功绩。

[4]汝陟帝位:陟,登,升。帝位,指尧帝的部落联盟首领职位。

[5]德:指有圣明之德的人。

译文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我认为你可以取得功业。经过了三年的考验,你现在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要把帝位谦让给更有圣德的人,不肯继承帝位。

正月上日[1],受终于文祖[2]。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3]。肆类于上帝[4],禋于六宗[5],望于山川[6],徧于群神。辑五瑞[7],既月乃日[8],觐四岳群牧[9],班瑞于群后[10]。

注释

[1]上日:马融谓朔日,即初一。《尚书大传》谓元日。王引之曰:“上旬之善日,非谓朔日也。”今从马说,正义曰:月之始日谓之朔日,每月皆有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郑玄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

[2]受终于文祖:受终,接受帝尧终结的帝位。文祖,帝尧始祖之庙。意谓尧禅让帝位于舜而用礼于祖庙。

[3]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齐,排列整齐。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4]肆类于上帝:肆,遂,于是。类,古代因特殊事情祭祀上天,通“禷”,《说文》:“禷,以事类祭天也。”这里指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

[5]禋于六宗:禋,古代一种精诚洁敬之祭礼。六宗,马融谓:“天地四时,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

[6]望于山川:望祭,祭祀山川之礼。

[7]辑五瑞:辑,合,聚集。五瑞,指诸侯作为符信用的五种玉。《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8]既月乃日:月,日,名词用作动词,即选择吉月,选择吉日。

[9]觐:朝见、觐见,指朝见天子。牧:官长、官员。

[10]班瑞于群后:班,通“颁”,颁发,分发。瑞,即“五瑞”。后,王。这里指四方部族首领。

译文

正月朔日,舜在尧帝的始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观察北斗星的运行情况,以验证日月五星的行度,衡量政事的得失。接着举行祭祖,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部落首领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岁二月,东巡守[1],至于岱宗[2],柴[3]。望秩于山川[4],肆觐东后[5]。协时月,正日[6],同律度量衡[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8]。如五器[9],卒乃复[10]。

注释

[1]巡守:即“巡狩”。

[2]岱宗:东岳泰山。

[3]柴:祭天之礼,祭祀时积聚柴火,将祭品放于柴火之上而焚烧。马融云:“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

[4]望秩于山川:秩,次第。郑玄注云:“遍以尊卑次秩祭之。”谓以望祭之礼按照尊卑次序先后祭祀山川。

[5]肆觐东后:肆,遂,于是。觐东后:接受东方氏族部落首领的觐见。

[6]协时月,正日:协和齐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使各国诸侯相同。正,定。

[7]同律度量衡:同,统一。律,音律。古代十二律,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其中,单数六种称六阳律,双数六种称六阴吕。单称“律”包含十二律吕。度,测量长度的器物,如丈、尺。量,斗、斛等容器。衡,称重量的器具,斤、两。

[8]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礼,可能承上“慎徽五典”之目,然而绝非“吉凶军宾嘉”和“公侯伯子男”五礼。五玉,即上文的五瑞,拿在手中称瑞,陈列起来称玉。三帛,即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二生:两种活物,即羊羔和雁,卿大夫拿着的。《周礼·大宗伯》:“以禽作六挚,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一死贽:贽,古代卑者见尊者所献的礼物,即野鸡。

[9]如五器:如,和,与。五器,即上文所说“五瑞”、“五玉”。

[10]卒乃复:卒,终。乃,于是。复,返还。《尚书大传》:“诸侯执所受圭与璧朝于天子,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

译文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用燔柴焚烧的祭礼祭天,并以望祭之礼,按照地位尊卑祭祀了山川。然后,接受了东方氏族部落首领的朝见。舜将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晦朔,日之甲乙名称一一齐正,并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修治了五种礼法,确定臣子觐见时所献礼物:五种瑞玉、三种彩帛,卿持活羊羔、大夫持活雁、士持一死雉。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至于五种瑞玉,待合符之后,朝见完毕,仍然返还诸侯。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1],如岱礼[2]。

注释

[1]南岳:《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周礼》以衡山为南岳,唐、虞五岳即是霍山也。

[2]如岱礼:和巡狩泰山之礼一样。

译文

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霍山,像祭祀泰山一样行礼仪。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1]。

注释

[1]如初:和最初巡狩泰山一样。

译文

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了华山,祭祀礼仪同祭泰山一样。

十有一月朔巡守[1],至于北岳,如西礼。

注释

[1]朔:北方。

译文

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在华山一样。

归,格于艺祖[1],用特[2]。

注释

[1]格:到。艺祖:即上文所说的文祖。

[2]用特:用一头公牛祭祀。

译文

舜回来后,到尧帝的始祖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公牛。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1]。敷奏以言[2],明试以功[3],车服以庸[4]。

注释

[1]群后四朝:言四方诸侯各自会朝于方岳之下。凡四处别朝,故云“四朝”。

[2]敷奏以言:敷,布,普遍。奏,进,告。敷奏,遍以政事奏告,这里是述职之意。

[3]明试以功:试,用。明确考察政绩,试之以官。

[4]车服以庸:庸,功劳。根据功勋赏赐给他们车马、冠服。

译文

此后,舜规定每隔五年巡视一次。诸侯按四方之位,各朝于方岳之下。朝见时,诸侯须口头向天子述职。然后据其所言,明确考察他们的实绩。根据评定的政绩大小,论功行赏,赏赐给他们车马衣物作为酬劳。

肇十有二州[1],封十有二山[2],浚川[3]。

注释

[1]肇十有二州:肇,开始。十二州,参见《尚书·禹贡》。

[2]封十有二山:即封禅。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称“封”;在泰山旁小山上除地为墠,祭地称“禅”。十二山,出自《周礼·职方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云:“九州皆有镇山,扬州会稽,荆州衡山,豫州华山,青州沂山,兖州岱山,雍州岳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霍山,并州昭余祁,凡九山。唐虞十有二州,则山镇当十有二,无文可知。”

[3]浚川:疏浚河道。

译文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封土为坛,祭祀十二名山,并疏通了河道。

象以典刑[1],流宥五刑[2],鞭作官刑[3],扑作教刑[4],金作赎刑[5]。眚灾肆赦[6],怙终贼刑[7]。钦哉[8],钦哉,惟刑之恤哉[9]!

注释

[1]象以典刑:象,刻画。典刑,常刑。一说谓古无肉刑,只有象刑,在犯人的衣服上画着不同的图形以示惩罚。一说把五刑的形状刻画在器物上警示世人,就像铸鼎象物一样。《尚书正读》:“盖刻画墨、劓、剕、宫、大辟之刑于器物,使民知所惩戒。”

[2]流宥五刑:流,流放。宥,宽宥。罪轻者或流放以宽宥。五刑,即指墨、劓、剕、宫、大辟。

[3]鞭作官刑:官,官事,公事。

[4]扑作教刑:扑,用檟木、荆条鞭挞。古代学校用来体罚的器具。教,学校,道业。

[5]金作赎刑:金,古代多称铜为金。赎,赎罪。

[6]眚〔shěng〕灾肆赦:眚,过时,因一时糊涂而犯罪。肆,遂,于是。

[7]怙〔hù〕终贼刑:怙,依仗,凭持。怙终,作恶到底,犹今言“怙恶不悛”。贼,杀。意指对有所仗恃而终不悔改者视如杀人而不赦免。

[8]钦:敬。

[9]恤:忧惧、谨慎。

译文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来警示世人,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饶恕,用鞭笞来惩罚怠慢、贻误公事的庶人、官吏。用荆条教育不服从教化的学生,还有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凡是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严加惩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啊。

流共工于幽州[1],放驩兜于崇山[2],窜三苗于三危[3],殛鲧于羽山[4],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1]共工:尧帝时的大臣,见上文。《左传》:“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僣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杜预云:“即共工。”幽州:即“幽都”,见上文。

[2]驩兜:尧帝时大臣,见上文。《左传》:“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杜预云:“即驩兜也。帝鸿,黄帝也。”崇山:泛指南方极其边远的山区。

[3]窜三苗于三危:窜,逐。三苗,古代民族,与尧帝、舜帝都曾有过战争。三危,原指神话中的山名,这里泛指西方极其边远之地。

[4]殛鲧于羽山:殛,一说流放,一说诛杀。鲧,尧帝时大臣,见上文。羽山,神话中鲧遭流放或诛杀之处,一谓在今江苏赣榆与山东郯城交界处,一谓在今山东蓬莱东南。

译文

舜帝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了三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了。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1]。百姓如丧考妣[2],三载,四海遏密八音[3]。

注释

[1]殂落:死去。

[2]百姓如丧考妣:百姓,即百官、群臣。这里泛指百姓。丧,死。考妣,父母。《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3]遏密八音:遏,止。密,静谧。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里泛指一切演奏的音乐。

译文

舜继承帝位二十八年之后,尧帝逝世了。天下的百姓像失去亲生父母一样无比悲痛。三年之中,全国上下停止了一切的乐音,百姓都在沉痛中默默地哀悼逝去的圣君。

月正元日[1],舜格于文祖[2],询于四岳,辟四门[3],明四目,达四聪[4]。

咨十有二牧[5],曰:“食哉,惟时[6]!柔远能迩[7],惇德允元[8],而难任人[9],蛮夷率服[10]。”

注释

[1]月正元日:即正月初一,见上文“正月上日”。

[2]格:祭告。文祖:即尧帝的始祖宗庙,见上文。

[3]询于四岳,辟四门:询,谋。四门:指明堂四方的门。见上文“宾于四门”。

[4]明四目,达四聪: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5]咨十有二牧:咨,告。牧,州的行政长官。十二牧,即十二州长,泛指四方部落首领。

[6]食哉,惟时:是“惟时食哉”的倒装。时,通“是”。食,通“饬”,谨敬。

[7]柔远能迩:柔,安抚。能,亲善、和睦。迩,近。

[8]惇德允元:惇,厚。允,信实。元,善之长。

[9]而难任人:难,阻挡,拒绝,引申为疏远。任人,即佞人,指奸邪之人。

[10]蛮夷率服:蛮夷,泛指华夏族周边的民族,诸如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率服,循服,顺服。

译文

正月朔日,舜帝祭告于祖庙,和四方部落首领共同谋划政事。遍开明堂四门,宣明政教,广视听于四方,以期博闻远见。

告诫十二州的长官说:“谨慎啊!要敬授民时,不违时令。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戴中原的百姓。敦厚德行,信任善人,疏远奸佞小人,四方的少数民族受到感化,就能俯首称臣,倾心归附!”

舜曰[1]:“咨!四岳。有能奋庸[2]熙帝之载[3],使宅百揆[4],亮采惠畴[5]?”佥曰[6]:“伯禹作司空[7]。”帝曰:“俞[8],咨!禹,汝平水土[9],惟时懋哉[10]!”禹拜稽首[11],让于稷[12]、契暨皐陶[13]。帝曰:“俞,汝往哉!”

注释

[1]舜曰:有别于上文所称的“尧曰”,此下“帝曰”皆指舜帝。

[2]奋庸:奋起功事。

[3]熙帝之载:熙,振兴。帝,帝王、君主。载,事。

[4]使宅百揆:宅,居。百揆,百官。

[5]亮采惠畴:亮,辅助。采,事。惠,顺。畴,类,事。意指居官相事,顺其畴类。

[6]佥:皆。

[7]伯禹作司空:伯禹,即大禹。神话中相传禹从鲧腹中剖出,鲧为禹父,鲧又号称崇君,为伯爵,故禹又称伯禹。大禹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后来治水有功,接替舜为部落联盟首领。司空,官名,与司徒、司马并列,司田甸、工事等,这里指水利之官。

[8]俞:然,相当于现在说的“好吧”。

[9]平:治。

[10]惟时懋哉:时,通“是”,指担任司空这项职务。懋〔mào〕,勉励。

[11]稽〔qǐ〕首:跪拜礼,叩头到地。

[12]稷:人名,即后稷。姬姓,名“弃”,为周族始祖。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其母姜嫄履巨人足印怀孕而生。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封为后稷,封地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

[13]契暨皐陶:契,又作“偰”、“高”,子姓,尊称阏伯。相传为殷商族的宗祖神,被奉为殷商族的始祖。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怀孕而生。尧称帝时做司徒。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化之官,封都商丘,为火正。暨,与。皐陶〔yáo〕,又作“皋繇”、“咎陶”、“咎繇”,又名“庭坚”。相传为东夷族首领,是一位贤臣,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舜任其为掌刑法的官。他执法公平、正直,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译文

舜帝对四方部落首领说:“唉,四方部落首领啊!谁能奋发有为,振兴帝王的功业,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呢?就让他担任统帅百官的重任,辅佐朝政以顺成万事。”四方诸侯和群臣都说:“可以让伯禹担任司空之职。”舜帝说:“好啊!大禹,你治理水土大有功劳,要勤勉去做啊!”大禹跪拜叩头,谦让于后稷、契和皐陶。舜帝说:“好了,还是你去吧!”

帝曰:“弃[1],黎民阻饥[2],汝后稷[3],播时百谷[4]。”

注释

[1]弃:即后稷,因被母亲姜源抛弃而命名,见《毛诗·生民》。

[2]黎民阻饥:黎民,百姓,庶民。阻,还,仍。阻饥,仍旧饥饿。

[3]汝后稷:即“你主管农事,执掌农官。”后,动词,主,掌。

[4]播时百谷:播,播种。时,通“莳”种植。百谷,谷类的总称。

译文

舜帝又说:“弃,百姓久陷饥荒,你担任主管农事的稷官,就教导百姓种植各种谷物吧!”

帝曰:“契,百姓不亲[1],五品不逊[2]。汝作司徒[3],敬敷五教,在宽[4]。”

注释

[1]百姓:此处指百姓、庶民。

[2]五品不逊:五品,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伦理关系。郑玄注曰:“五品,父、母、兄、弟、子。”逊,顺、驯。

[3]司徒:官名,三公之一,主管教化。

[4]敬敷五教,在宽:敬,恭谨。敷,布,开展,施行,传播。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五教。宽,宽厚,不苛刻。

译文

舜帝又说:“契,百姓不亲善和睦,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的伦常大道不和顺。你担任司徒,恭谨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常道,但不要太严苛,要宽厚施教啊!”

帝曰:“皐陶,蛮夷猾夏[1],寇贼奸宄[2]。汝作士[3],五刑有服[4],五服三就[5]。五流有宅[6],五宅三居[7]。惟明克允[8]!”

注释

[1]蛮夷猾夏:猾夏,侵乱中国。猾,乱。

[2]寇贼奸宄:寇,群行攻劫为害。贼,害人,违法。奸宄〔guǐ〕:盗贼、凶乱之意。

[3]士:官名,狱官之长。

[4]五刑有服:这里指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五种刑具。服,承受。这里指服刑。

[5]五服三就:三就,即指原野、市、朝三个行刑之地。

[6]五流有宅:见上文“流宥五刑”,意指五刑之流,各有所居。

[7]五宅三居:指五刑之流,按照所居之地分为三等。

[8]惟明克允:指只有明察公正,使刑罚与其罪相符,才能使众人信服。允,公允。

译文

舜帝又说:“皐陶,现在四边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造成内患外乱。你担任刑狱之官,施用五刑,五刑都要有承服者,原野、市、朝各有当刑处;五种流放之刑,各有处所,分别流放到三处远近不同的地方。只要明察刑案,定罪公允,百姓就能信服。”

帝曰:“畴若予工[1]?”佥曰:“垂哉[2]!”帝曰:“俞,咨!垂,汝共工[3]。”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4]。帝曰:“俞,往哉!汝谐[5]。”

注释

[1]畴若予工:畴,谁。若,善。工,官名,为百工之长,掌管百工之事。

[2]垂:人名,相传为舜时掌百工之官,传说擅长工艺,被誉为“巧倕”。

[3]共工:共,动词,作。孔传:“共谓供其职事。”

[4]殳斨暨伯与:殳斨,人名,传说为炎帝之孙伯陵与吴权的妻子私通,生的第三个儿子。见《山海经·海内经》相传殳斨变了叫“不详”天癸,开始制作箭靶。暨,与,及,和。伯与,人名,相传为舜的臣子。

[5]谐:宜,适合。

译文

舜帝询问说:“谁可以担任百工之长这个职位?”群臣都说:“垂啊!”舜帝说:“好!垂,你担任掌管百工的官职吧!”垂叩头跪拜,谦让于殳斨和伯与。舜帝说:“好了,去吧,你适合这个职位。”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1]?”佥曰[2]:“益哉[3]!”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4]。”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5],帝曰:“俞,往哉!汝谐。”

注释

[1]上下:上,丘陵。下,草泽。

[2]佥:皆。

[3]益:即伯益,又作“伯翳”、“柏翳”、“伯繄”;又名大费,传说为赢秦祖先。

[4]虞:官名,负责掌管山泽禽兽。

[5]朱、虎、熊、罴:山泽之中的四个“灵兽”。在神话传说中作为氏族首领的名字,这里指四个大臣。

译文

舜帝询问:“谁能够掌管山泽禽兽、林牧渔副之政呢?”群臣都说:“伯益啊!”舜帝说:“好!伯益,你担任我掌管山泽的虞官吧!”伯益叩头跪拜,谦让于朱、虎、熊、罴诸人。舜帝说:“好了,去吧,你适合这个职位。”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1]?”佥曰:“伯夷[2]!”帝曰:“俞,咨!伯[3],汝作秩宗[4]。夙夜惟寅[5],直哉惟清[6]。”伯拜稽首,让于夔、龙[7]。帝曰:“俞,往,钦哉!”

注释

[1]典朕三礼:典,主持。三礼,泛指礼法。马融注曰:“天神、地祇、人鬼之礼。”郑玄注曰:“天事、地事、人事之礼也。”

[2]伯夷:东夷族部落首领,齐太公始祖,姜姓宗祖神,相传为尧舜之时臣子。舜时为秩官,典三礼。非商末周初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的伯夷。

[3]伯:“伯”下当缺一“夷”字,实指伯夷。下句“伯拜稽首”同。

[4]秩宗:主掌宗庙祭祀的礼官。

[5]夙夜惟寅:夙,早。夜,晚。寅,敬。

[6]直哉惟清:直,正直,无私。清,清明、廉洁。

[7]夔、龙:神话中的两个氏族宗祖神。这里指舜时的两个臣子。夔,相传为尧舜时的乐官。尧帝之时作乐,百兽闻而起舞。舜帝之时,专司典乐,教育贵族子弟,曾作《九招》、《六列》、《六英》诸曲,以彰明贤帝之德。龙,传为舜时的纳言之官,专司体察下情,传达政令。

译文

舜帝询问:“唉,四方部落首领。谁能替我主持三礼之政事呢?”群臣都说:“伯益啊!”舜帝说:“好啊!你掌管祭祀的礼官吧!不论早晚,都要恭敬庄重地祭祀鬼神,而且要正直无私、清正廉洁。”伯益叩头跪拜,谦让于夔、龙二人。舜帝说:“好了,还是你去吧!要敬重职事、恭谨不怠啊!”

帝曰:“夔!命汝典乐[1],教冑子[2],直而温[3],宽而栗[4],刚而无虐[5],简而无傲[6]。诗言志[7],歌永言[8],声依永[9],律和声[10]。”八音克谐[11],无相夺伦[12],神人以和。夔曰:“於[13]!予击石拊石[14],百兽率舞[15]。”

注释

[1]典乐:司乐正之官。典,主持,掌管。

[2]冑子:即贵族子弟。

[3]直而温:正直而温和。

[4]宽而栗:宽大而谨慎。孙星衍疏:“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性以相反者相成也。”

[5]刚而无虐:无,通“毋”不要。刚强而不要苛刻暴虐。

[6]简而无傲:简易疏大而不傲慢。

[7]诗言志:《毛诗·周南·关雎》:“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即为此义。

[8]歌永言:永,同“咏”。

[9]声依永:根据歌咏的需要来运用五声宫、商、角、徵、羽。

[10]律和声:声,唱出的歌声。意指唱出的歌声要合乎音律。郑玄注曰:“声之曲折又依长言,声中律乃为合也。”

[11]八音克谐:八音,即八种乐器鸣奏出来的声音。八种乐器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克,能。谐,和。

[12]无相夺伦:夺伦,走调,打乱旋律。夺,乱,失去。伦,理,次序。

[13]於〔wū〕:“乌”的古文,同“呜”,叹美之词。

[14]予击石拊石:拊,轻击。石,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15]百兽率舞:指扮演成各种兽类的舞队感动于乐而起舞。

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为乐正之官,教导贵族子弟,使他们为人正直而温和,处事宽厚而恭谨,性情刚强而不暴戾,言谈简约而不傲慢。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歌是把这种思想情感咏唱出来,唱出的歌谣与思想情感一致,又要合乎吟唱的音律。八种乐器演奏出的音调能够调和,相互间不失去次序,这样让神和人听了都能够感到和谐起来。”

夔说:“是啊!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发为乐歌,使扮演成各种兽类的舞队都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1],震惊朕师[2]。命汝作纳言[3],夙夜出纳朕命,惟允[4]!”

注释

[1]堲〔jí〕谗说殄〔tiǎn〕行:堲,通“疾”,憎恶。殄,病,败。意指憎恶谗言、恶行。

[2]震惊朕师:师,民众,指耸动我众人。

[3]纳言:官名。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4]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夙夜,早晚。纳,入。允,信实。

译文

舜帝说:“龙啊!我憎恶那些耸动众人的谗言恶行。我任命你为纳言之官,随时下达我的敕命,反映百姓的呼声,必须真实不虚。”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1],钦哉!惟时亮天功[2]。”

注释

[1]汝二十有二人:有,通“又”。马融注曰:“禹及垂以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注曰:“十二牧与禹、垂、益、伯夷、夔、龙、殳斨、伯与、朱虎、熊罴共二十二人。”

[2]惟时亮天功:时,通“是”。亮,辅佐,辅助。功,事。

译文

舜帝说:“告诫你们二十二个人,要恭敬尽职啊!要承受上天旨意,辅助成就功业!”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1],庶绩咸熙。

注释

[1]黜陟幽明:黜,废除、罢免。陟,登任,上升。幽,暗,昏庸。明,贤明。意指没有功绩的黜退,功绩卓著的升迁。

译文

舜帝每隔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经过九年三次的考核,黜退昏庸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功勋之臣,国家的各项政事都兴盛起来。

分北三苗[1]。

注释

[1]分北三苗:分出三苗的一部分迁移到北方。

译文

又把三苗的一部分分出来,迁移到北方。

舜生三十征庸[1],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2]。

注释

[1]征庸:召用,任用。

[2]陟方乃死:方,方岳,四方之岳,这里特指南岳。陟方,即巡狩四岳。传说南岳一带,有苗作乱,巡狩至南岳,死于苍梧之野。

译文

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世。

○ 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