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邮票的要素
邮票是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用于邮件付费标志的邮资凭证。在方寸之间,一般都包含着图案、铭记、面值这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些邮票缺少某一要素。另外,邮票在使用过程中,内涵逐步丰富起来,票名、刷色、齿孔、志号、背胶、材质、水印也跻身于邮票的基本要素中。
(1)图案 指邮票的主图、说明文字和边饰等。
(2)铭记 指印在邮票上,表示发行国家、地区、发行机构的标记。一般以文字、缩写字母或特殊的记号表示。
(3)面值 印在邮票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金额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
上海迪斯尼小全张
(4)票名 邮票名称也称为票题、票名,表示邮票内容或发行目的。邮票名称通常由邮票发行部门确定,并在邮票上印有表示相关内容、发行目的的文字。也有些邮票虽然确定了票名,但不印在邮票上。
(5)刷色 邮票图案的颜色。邮票刷色从早期的单色、双色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世界邮票目录的刷色译文对照表有240多项,刷色分得又多又细,仅绿色就有10多种,每一种又有明暗之分。
(6)齿孔 邮票边缘上的孔洞称为邮票齿孔,为了便于撕开邮票而凿打。分撕后,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的部分称为孔,合称为齿孔。1840年5月,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在英国诞生时,是没有齿孔的。当时人们使用这种无齿票时,需要把整张邮票一枚一枚地剪开,很不方便。
关于邮票齿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19世纪的一天,英国人亨利·亚切尔(也有译阿策尔)来到了一家小酒吧,要了一点酒坐在角落里喝了起来。正在这时,他看到一个人也买了酒,坐在他旁边喝了起来,喝完后就趴在桌子上写信。写完信了,从兜里拿出一大张多枚连在一起的邮票。那个时候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开使用。但这个人身上没有带剪刀,无法分离邮票。于是问亚切尔是否有剪刀借用一下,亚切尔抱歉地说没有。这个人只好准备将邮票用手撕开,但又怕撕坏了,就停了下来。
待了一会,亚切尔看到这个人摘下他领带上的别针,然后用别针在邮票四边上整齐地扎起了小孔。扎完后一撕,邮票就很整齐地撕了下来,这个人将邮票贴在信上后起身走了。亚切尔在一旁观看了整个过程,这使他思考了起来,如果用机器将邮票周边打上小孔,那就不用剪刀剪邮票了,能很容易地将邮票撕开使用,这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他开始研究制造邮票打孔机。经过不断地实验和改进,打孔机终于诞生了。1848年11月23日,亚切尔注册了打孔机的专利权,英国于1853年从他手中买到了专利权。1854年1月28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打有齿孔的邮票,主图为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亚切尔因此被人们称为“邮票齿孔之父”。
(7)志号 指印在邮票下角的编号,一般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全套枚数、枚号等。如,纪10《保卫世界和平(二)》,在邮票左下角印有“纪10.3-1”,“纪10”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字头纪念邮票的第10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本枚是第一枚;在邮票右下角印有(60),表示本枚邮票是“纪”字头纪念邮票中的第60枚。又如,T100《峨眉风光》邮票,在邮票左下角印有T.100.(6-6),表示这套邮票是“T”字头特种邮票的第100套,“6-6”表示这套邮票全套共6枚,本枚是第6枚。志号大多出现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普通邮票、个性化邮票、军用邮票、欠资邮票等,在邮票下角不印志号。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邮票上使用“志号”的国家,其他国家发行的邮票,有的采用了“志号”,有的没有采用。
纪10保卫世界和平邮票(第二组)
(8)背胶 涂刷在邮票背面的胶层,便于将邮票粘贴在邮件上。当身边没有胶水时候,只要把邮票背后打湿就能粘贴。
(9)材质 印制邮票所采用的材料,分纸质和非纸质材料两大类。纸质邮票大多采用道林纸等专用纸张。非纸制材质包括金属、塑料、丝绸、木制、皮质、陶瓷、玻璃等。1955年,匈牙利发行了一种铝箔材质的航空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
奔马小型张
(10)水印 指印刷邮票纸张中的潜影图文,具有防伪作用。原理是在造纸过程中,用钢质水印辊滚压初步脱水的纸浆,水印辊上的图文在纸浆上压出纹印,干燥后迎光透视可见纸中的潜影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