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关键帧与中间帧
在制作动画时,形成动画效果的一个个连续的画面,我们称之为“帧(Frame)”。播放动画时,画面每切换一次,就是播放了一个帧。在流畅的动画中,一秒钟的时间要播放8到12个连贯的画面(帧)。动画中表现一个运动所使用的帧数越多,运动效果就越流畅;帧数变少,运动效果就不那么流畅了。
为了描述这个概念,动画师们常常使用一个名词—“FPS”(Frames Per Second,帧频),也就是动画每秒钟播放的帧数(切换画面的次数)。
大家看明白了吧?FPS和动画的时间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制作了一定的帧之后,所采用的FPS越高,动画的时间就越短;所采用的FPS越低,动画的时间就越长。
在制作动画时,人们往往要制作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个动画帧(别害怕,参与的人数常常也是很多的,看看动画片结束后的制作人员表就知道了)。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设计、制作动画,动画师们将这些帧分为两大类:关键帧和中间帧。
关键帧:表示人物或物体动作起点、转折点、终点状态的帧,因为只要有了这些帧,就可以表示出运动的基本状态,所以我们称之为“关键帧”(下图红色圆形)。
中间帧:表示人物或物体在关键帧之间的过渡状态的帧,因为它们处于两个关键帧之间,所以我们称之为“中间帧”(下图绿色圆形)。
关键帧与中间帧
“关键帧”看起来很“关键”,其实“中间帧”也很重要!一个运动是否流畅,就是由中间帧的多少决定的!中间帧太少,运动就会失去连贯性,变成卡顿的“幻灯片”了!
在动画发展的初期,动画师还没有发明“关键帧”的方法。所有动画都是从第一帧开始一帧一帧画下来的。有时,动作快的地方画了好多帧,动作就变慢了;动作慢的地方画的帧太少,动作又变快了。动画的节奏很难控制,更别说提前就设计好动作节奏了。
后来,通过使用关键帧的制作方法,动画师可以先把关键帧画出来,并计算好关键帧之间所需要的中间帧的数量。这样,不但可以在动画全部完成之前就设计好动画的节奏和效果,还可以使动画制作更有效率。
在我们的书中,虽然绘画和拍摄的时候是按顺序从第一帧开始逐帧拍摄到最后一帧的,但是在拍摄之前,如果你能先把关键帧设计好,就可以让拍摄过程更顺利。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动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