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良方:让您动静结合、形神兼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藏象

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传统运动养生功法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运动养生功法能增强五脏生理功能,使其协调平衡,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1. 五脏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其中,心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1)心

藏象学说中的心,在中医文献中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别。血肉之心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侧重于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故有神明之心的说法。

①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二, 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二是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通过传统运动方法可使心气旺盛,从而脉搏有力,面色红润且有光泽。

②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其二,主宰生命活动,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传统运动方法就是通过集中意念,使大脑达到一个“入静”的状态,从而达到养“神明”之目的。

③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心阳皆起着重要作用。

④ 心气与夏气相通应 心应夏气,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着内在联系。天人相应,自然界中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通应。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2)肺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① 肺主气 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通过传统运动方法,可使天地之精气内纳,使脏腑中的浊气外吐。

② 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③ 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

④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即宣通和发散之意。肃降,清肃下降之意。肺气必须在清虚宣降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⑤ 肺为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⑥ 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

⑦ 肺气与秋气相应 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

(3)肝

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①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② 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③ 肝喜条达恶抑郁 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木性条达,故条达亦为肝之性。若肝气升发不及,郁结不舒,就会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等症状。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症状。中国传统运动方法通过使人放松、入静,可使练习者的情绪安定,使肝的疏泄功能及藏血功能维持正常。

④ 肝为刚脏 肝为风木之脏,其气易逆易亢,其性刚强,故称刚脏。肝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肝体阴用阳,其气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也忌过亢。肝为刚脏由肝体阴用阳之性所致。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

⑤ 肝体阴而用阳 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

⑥ 肝气与春气相应 肝与东方、风、木、春季、青色、酸味等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春季为一年始,阳气始生,万物以荣,气候温暖多风。天人相应,同气相求,在人体则与肝相应。故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

(4)脾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① 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传统运动养生功法中的八段锦、五禽戏中都有一些动作是用来调理脾胃的;还有一些动作要领可以直接作用于脾胃,如“意守丹田”“舌抵上腭”等可以促进消化,又如“虚领顶劲”有助于脾的升清功能。

②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③ 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

④ 脾宜升则健 五脏各有升降,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在中者能升能降。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生理功能正常,故曰“脾宜升则健”(《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⑤ 脾喜燥恶湿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脾喜燥恶湿,与胃喜润恶燥相对而言。脾能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脾。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并且对于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

⑥ 脾气与长夏相应 脾主长夏,脾气旺于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此外,脾与中央方位、湿、土、黄色、甘味等有内在联系。

(5)肾

肾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① 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② 肾主水液 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③ 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肺主降,肾主纳,练习者通过呼吸使气沉丹田时,便可增强肺的肃降和肾的摄纳功能。吸入的天地之精气与肾中的先天之精气相合,便可化生为人体的真元之气,而使人体内部的元气迅速凝聚加强。

④ 肾主一身阴阳 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盛。所以说,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本,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

⑤ 肾主封藏 肾主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肾主封藏的理论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养生学非常强调收心神、节情欲、调七情、省操劳以保养阴精,使肾精充盈固秘而延年益寿。

⑥ 肾气与冬气相应 肾与冬季、北方、寒、水、咸味等有着内在联系,如冬季寒水当令,气候比较寒冷。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冬季的岁运,正常为“静顺”,万物归藏;在人应肾,阴平阳秘,封藏有节。不及为“涸流”,太过为“流衍”。不及与太过,四时阴阳异常,在人则肾之阴阳失调,封藏失职。

2.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六腑的生理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1)胆

胆居六腑之首,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① 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之,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于小肠,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②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 胆主调节脏腑气机 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④ 胆气主升 胆气主升,实为胆的升发条达之性,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同义。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则脏腑之气机升降出入正常,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⑤ 胆性喜宁谧 胆为清净之府,喜宁谧而恶烦扰。

(2)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① 胃主受纳水谷 胃主受纳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 胃主腐熟水谷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是指胃有将食物消化为食糜的作用。

③ 胃主通降 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胃主通降是指胃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胃之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

④ 胃喜润恶燥 喜润恶燥是指胃喜于滋润而恶于燥烈的特性。胃之受纳腐熟,不仅赖胃阳的蒸化,更需胃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方能消化水谷,维持其通降下行之性。

(3)小肠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属火、属阳。

① 小肠主受盛化物 小肠主受盛化物是小肠主受盛和主化物的合称,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

② 小肠主泌别清浊 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4)大肠

大肠主传导和主津,即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属金、属阳。

① 大肠主传导 大肠主传导是指大肠有接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的作用。

② 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注的饮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之后,将其中的部分水液重新吸收,使残渣糟粕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重新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称为“大肠主津”。

大肠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始终不断地接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并形成粪便而排泄糟粕,表现为积聚与输送并存,实而不能满的状态,故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5)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6)三焦

三焦,是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府。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其阴阳属性为阳。

① 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② 疏通水道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 运行水谷 “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④ 上焦如雾 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⑤ 中焦如沤 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⑥ 下焦如渎 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3. 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的形态似腑,而功能似脏。除胆属于六腑之外,其余的五个奇恒之府都没有与五脏的表里配合,也没有五行的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