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微生物灾害研究概况
微生物灾害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欧美以及日本等就开始研究出口商品、军用品以及民用品等方面的微生物灾害及防治技术,主要对象是皮革制品、纺织品、木材及其制品、纸张等。60年代以后,研究工作开始涉及塑料、橡胶、金属材料、光学仪器、精密仪器等。如“阿波罗”登月号所用的精密仪器都采用了有效的防霉措施。
国外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产业部门都开展了微生物灾害的研究,旨在调查微生物灾害的实态、研究防治技术、确定综合性的防范措施等。在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设立了“国际生物灾害情报中心”。日本于1973年成立了防菌防霉学会,同时出版《防霉防菌》杂志,定期举办讨论会,日本的大阪大学、筑波大学、近畿大学、东京农业大学、井上微生物灾害研究所、东京综合防霉研究所等都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外企业主要有陶氏杜邦(DowDuPont)、龙沙(LONZA)、巴斯夫(BASF)、科莱恩(Clariant)、朗盛(Lanxess)、索尔(THOR)、特洛伊(TROY)、舒美(S&M)、温克(VINK)、艺康(Ecolab)、路博润(Lubrizol)、亚什兰(Ashland)、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东亚合成、石塚硝子、品川燃料、松下电器、妙抗保、山宁泰等。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重视微生物灾害及其防治的研究。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南昌大学、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等研究所和大学先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内企业主要有百傲化学、潍坊天赐、万厚生物、迪美生物、晋大科技、山的实业、中科先行、崇高纳米、润河纳米、博富科技、北京艾斯尔、洁宜康、洁尔爽、淄博博纳、潍坊裕凯、润鑫、三博、霍夫曼、海科迈斯、天佑晶创、江苏纳盾、晋江拓普旺、广东奥纳、新大地、中联化学、博雅化工、恒盛诺德、新诺科、桑迪、桑普、华润、江苏爱特福等。
中国工业杀菌剂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催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随着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以及精细化学品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杀菌剂的生产制造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以至于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主流工业杀菌剂产品的制造基地(表1⁃9、表1⁃10),中国的工业杀菌剂行业形成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1⁃9 异噻唑啉酮产能统计单位:t/a
表1⁃10 溴硝醇产能统计单位:t/a
然而不断变化的行业法规是影响工业杀菌剂市场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遵守这些法规的成本越来越高,过去五年中引入的新产品很少。自从杀虫剂产品指令于2000年中期在欧盟生效以来,原有大量的生物杀灭活性物质已从市场上消失。同时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了行业内进一步整合。
虽然遵守政府对产品安全的要求会大大增加测试和其他开发应用成本,但在许多产品和细分市场中,盈利能力仍然被认为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客户迫切需要使用生物杀灭剂,除了使用注册产品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