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吃饭的和做饭的差别
交公粮那是一整天的事,尤其是有些人家里的粮食还不干,还要放在大街上等着晒。
虽然大家都穷,能抗的尽量抗了,有些还从家里带了几个烧土豆,可是看着热乎乎的好吃的还是心里难受的,咬牙不吃东西也就算了,水总要喝呀。
虽然苏冬月的茶只卖一毛一碗,一会儿,她的箱子里也放满了硬币了。
“给我来两张鸡蛋饼。”终于有个男人,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走过来跟苏冬月买吃的了。
这还只到下午一点,应该还有很多人在硬抗。
“好呢。”苏冬月微微一笑,熟练的拿了一个袋子,将一个鸡蛋饼用夹子卷起来放到袋子里递给了他,又同样的方法拿了一个递给了孩子。
弄完这个,还找了两个杯子,给两人一人倒了一杯开水。
还好以前她创业前就做过地摊,现在倒是还能做的顺手。
“水我们就不要了,我……,手里没那么多钱。”这男人低下头,看了看旁边的孩子,迟疑的小声回了这么一句。
“哦,水是送给你们的,对了,还有礼物送给小朋友。”
苏冬月笑了笑,拿了一颗糖递给了孩子。
这个山里都是穷人,一毛钱也要掰着用,舍不得花钱买水,她也理解,至于一颗糖铺子上才卖一分钱,她从厂里拿来一块钱一大包,也就哄哄孩子,求个人心暖。
“不是说水一毛钱一杯吗?”
“是呀,刚我们喝水都付钱了,你不退给我们呀。”
她这个举动马上就召来了麻烦,之前喝茶花钱的不干了,嚷嚷着找她算账。
“大家别吵,你们喝水付钱了没错,但我茶叶也是花钱了的,而且我从人家水井里拉水管过来,给人补贴了钱,烧水要煤钱,我耽误着在这里烧水还要工钱呢,所以跟你们要钱合情合理。”
苏冬月一开始还是和他们讲道理的,只是这些人根本不听,看这情况,苏冬月倒也没急,眼珠转了转,计上心来。
“要免费也行,买两个鸡蛋饼,送一杯水,买四个送一杯水,还加一瓶汽水。”
苏冬月指了一下旁边放的就鸡蛋大小,各种样式的小塑料瓶的汽水,对他们说道。
这个汽水卖价五分,到现在只卖了五瓶,都是家里条件稍好,还有小朋友的买了的。大多人舍不得买,看看都走了。
“行,你给我来两个鸡蛋饼,退我之前的水钱。”
那个人倒是真贪便宜,估计这会儿也饿了,不退水钱,他也想买吃的了,但还跟苏冬月计较了一毛钱。
苏冬月也说话算数,将水钱还给了他,但吃了两口干的饼,还是忍不住又把一毛钱拿来买了水。
时间越来越过去,到了下午,还有很多人的粮食没有称,以及被强迫放在旁边晒的。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饿了,如果没人卖吃的,可能都还会坚持一下,无奈苏冬月做的吃的那个调料太香了,太吸引人了,很多人都从一开始的抗拒到不自觉围了过来。
“需要帮忙吗?”
就在苏冬月忙的不可开交时,旁边突然有人问了那么一句,转过头便见沈君墨站在那里,正看着她。
“好,谢谢。”
苏冬月这会儿是真的忙,偏偏简美凤他们的粮食也还没交好,虽然他们两个人抽了一个帮忙,但人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
而且简美凤也只能帮忙给买日用品的找一下东西,在锅里煮的炸的,她还做不来。
忙到七点多,终于闲下来了,因为收粮食的要收工了。
交了粮食的回家时还挺轻松,可是有些因为粮食有问题交不了的,却是很气馁。
他们三人也是忙坏了,就是沈君墨都汗透了衣服,苏冬月拉来的一大车东西也基本卖的所剩无几了。
“美凤妹子,你怎么还在这里呢,你们家的粮食有点儿问题,老三还在装背篓,怕是要背回去了。”
就在苏冬月他们收摊,准备去叫苏华成回去时,邻居过来叫了他们一声。
听说粮食出问题了,简美凤都顾不上帮苏冬月了,转身就要跑去看情况,倒是被苏冬月给拦住了。
“妈,你帮我把东西收起来,我过去看看。”
苏冬月知道苏华成肯定是被欺负了,就因为他们家地差,苏华成夫妻就怕东西送不掉,玉米棒稍一大截他们都放着准备自己吃,怕不干守着晒了几天,晚上还用火烘了。
“爸,怎么回事呀?”苏冬月进屋里去的时候,那几个收粮食的已经在收东西了,而苏华成却是一边抹眼泪,一边把几袋玉米往背篓上放。
“我们家的玉米颗粒太小了,他们说不要。”
苏华成看到苏冬月进去了,赶紧拉着衣袖擦了眼泪,简单回了一句。
“颗粒小了那说明是精华,粮食这种东西可不是看颗粒的,你说大米颗粒比玉米小吧,它咋还比玉米贵呢?黄豆也小,它还营养丰富呢。”
苏冬月没和苏华成说,倒是直接去把收粮食的拦住了。
这些人其实也不是很懂粮食,就是城里来的,都听村干部介绍。
“那一样吗?那是不同种类能比较吗?”
两个年轻的负责看称的,倒是和苏冬月争辩了一句,说话时,还是要收称。
“那是,吃饭的和做饭的肯定不一样,因为你是收粮食的,所以就能不懂装懂,刻意刁难交粮食的,你们可真行呀。
我就问你们,你们知道一斤玉米能磨多少玉米粉,你敢说这个玉米一斤,不能和你自以为是的那些大颗的相提并论吗?”
苏冬月也不和他们瞎争论,只是就情况认真理论了几句。
这一句话倒是把那些人问住了,几个人开始交头接耳,商量对策起来。
“但是这个玉米颗粒太小,实在没看相,收上去影响肯定不好。”
最后乡长还是拒绝了,不过语气没那么强硬了,理由还变成了看相不好。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也跟着附和起来,眼看局面就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