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身份的“原罪”
身份的条件作用: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秩序
我还记得我是从何时开始在意自己是一个黑人的。那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暑假前的最后一个学校日,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和邻家小伙伴漫步在放学路上,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热情似火的整个暑假。然而就在这时我却得知,我们这些“黑人”孩子是不可以去本区公园的泳池游泳的——只有周三的下午除外。于是那个夏天,每逢周三,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紧裹着泳衣和毛巾,从自家社区向一旁白人社区里那块“神圣”的游泳池接踵而行,活像一群流浪的吉卜赛人。那种古怪的、每周一次的“朝圣”活动,正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在芝加哥地区盛行的种族制度的真实写照。
用心理学家威廉·克劳斯的话来说,这就是我与种族制度这一客观现象的一次“不期而遇”。这种制度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难道我一辈子都只能在周三下午游泳么?凭什么呢?更要命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很快我就发现我们社区的黑人小伙伴们都不能去溜冰场玩——每周四晚除外。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只是普通的孩子而已,但现实却是我们只有在周三或周四才能被当作普通人?这些区别对待的手段实在过于刺眼,而且后果相当严重。我在13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应聘地区高尔夫球场的球童,一大早6点钟就赶到现场,足足等了一天,最后却被对方告知他们不招“黑人”。虽然当时并不太明白身为黑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过我却越来越意识到,这事儿肯定不简单。
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我现在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一切。我越来越认识到这无非就是一种人生境遇,一种和我的种族、和我在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身为一个黑人密切相关的境遇。这种境遇简单来说:如果我在周三下午跟着“流浪大军”们一道前往游泳池,那就没问题;但如果我在其他的时间去,那就没门儿。对于当时七八岁大的我来说,这种境遇可真是太糟糕了。然而这种境遇本身还不是最糟的,假设由于我忘了出门倒垃圾而被父母限制游泳,我是不会如此难过的。真正令人沮丧的是,导致这一处境的原因是我是一个黑人,而我对此无能为力。而且如果身为黑人就是限制我游泳的充分理由,那么还有多少类似的遭遇会随之而来呢?
又经过了许多年,在一次访谈中,一位大学生(后文中也将提及他)跟我分享了一次类似的经历。他所在的“非洲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程中大部分都是非洲裔和其他少数族裔学生,而他是仅有的两名白人学生之一。他向我介绍了他的遭遇:如果他发表的某些言论未能很好地顾及非洲裔美国人的感受,或是表现出不知该如何替他们着想的态度,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在漠视种族问题;而如果他保持缄默,那么就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来自其他同学的质疑。与我遭遇的“泳池处境”类似,他在当时当地的处境也令他开始在意到自己的白人身份,而在此之前他从未对此有所关注。
随着相似经历的不断积累,一大堆令人困扰的问题也由此引发: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处境呢?还有多少?涉及生活中的哪些领域?它们会否对某些重大事件产生影响?能否有效避免?是否必须对此时刻保持警惕?
我遭遇到的“泳池限制”曾让我感到一头雾水,也不晓得它源自何方。如今,许多与身份挂钩的类似处境仍然困扰着我,但好在我找到了追本溯源的有效办法。我认为它们源自某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围绕着某种身份(如种族)进行构建的过程。这一构建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特征,也映射出个人和团体为了有更多发展机会和更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无休止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芝加哥地区的社会构建就是围绕着种族秩序进行的——严格的居住隔离、心照不宣的就学划分,还有职业歧视等,这些都意味着当时当地的黑人群体必将遭遇大量与身份相关的受限处境,而在诸多限制中,那个曾令七八岁的我感到忧心忡忡的“泳池限制”恐怕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本书将要介绍“身份的条件作用”这一概念(这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取的名字)。它意为由既定的社会身份(年迈、年轻、同性恋、男性白人、女性、黑人、拉丁裔、政治保守派或自由派、躁郁症患者、癌症患者等)所引致的一些需要相机应对的处境。一般来说,“条件作用”是指在某种场合下为了实现某些需求或目的而必须处理的某种状况。比如在我童年时期的芝加哥,我能否顺利进入泳池取决于当天是否是周三,这就是一种条件作用。在上文提及的“非洲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程中,那位白人大学生在发言时需要额外考虑非洲裔美国人的感受,否则他将遭到严重抵制,这也是一种条件作用。而以上两种条件作用之所以被我称为“身份条件作用”,就在于这些变量均由当事人的某种特定的社会身份而产生,也即只有与当事人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才会面临这样的条件作用,而其他人则不受影响。本书的目的即在于检视“身份条件作用”在日常生活、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以及在某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我们不认为与社会身份挂钩的一些因素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何况我们一直都在抵制这种影响)。我们坚信:困难来临时,我们应当乘风破浪、斗志昂扬。坦白说,我本人也坚信这一点,不过我还是要在书中指出这一信条的明显局限,那就是在某些现实处境之下,我们的社会身份的确发挥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绝不亚于学习表现、记忆力、运动能力、上进心、人际关系融洽度等普遍由个体天赋、行为动机以及个性偏好等决定的各种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将这一尚未得到足够认知的社会现实摆上台面。我希望传递的是:笃信个人主义而忽视社会身份的影响,其代价将是沉重的。社会身份影响着个人的成就和发展,影响着在身份多元化的社会和世界中生活的质量,影响着我们对由身份引发的分配不公问题进行纠正的能力,我们绝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身份条件作用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有些是对个人行为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例如泳池限制;而另一些则相对微妙,它们并不直接约束行为,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同样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