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概念透视: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间的区别
2019年,互联网尤其是电商行业中的热词不得不提“私域流量”,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国互联网的流量争夺史。从1996年开始,截至2019年,我国互联网的流量战争更新迭代,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互联网流量战的4个阶段
私域流量的诞生与互联网流量的争夺战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流量的争夺战为其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我国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让相关从业人员对流量的观念有了新的认知,与之前的粗暴抢夺流量的方式相比,对流量进行精细化运营成为新宠;另一方面,随着微信这一超级社交平台的发展,社交零售模式成为全新的流量增长引擎,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式,许多传统电商、线下零售纷纷转变为社交零售,以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增量。
与互联网的流量战争的粗暴争夺阶段有所不同,私域流量的着重点在于运营客户关系。也就是说,商家不仅关心流量的增长,更加在意具备强复购能力的客户的价值,并且通过社交平台来实现无缝链接,将其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私域”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以及自主App等,私域流量因此基本被认定为是商家与品牌能够自身持有、具有自主权并且可以免费多次利用,进而实现长期经营的流量。私域流量的诞生,标志着商家从流量收割的经营思维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的需求等因素转变为用户经营的经营思维,商家与品牌更加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并且关注和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而非只将其看作增长数据。
“私域”概念的出现是与“公域”一词相对而言的,商家、品牌在许多电商平台当中触达用户,并且完成相关交易,比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整个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流量实质上是属于平台的而非商家或品牌本身,这些平台的流量即属于“公域”范畴。在“公域”范畴内,商家需要花费推广费进行搜索优化,参与平台活动或自行进行满减等活动来吸引客户、促成交易。在平台初期,公域流量的成本并不高,也正因如此而吸引了许多商家、品牌的入驻。然而,随着平台的不断成长,商家的流量成本也会逐步提升。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报告指出,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的获客成本正在逐步提升,在2018年以后,获客成本达到300元/人以上。此外,通过电商平台交易,无论如何平台都会收取一定的“过路费”,而商家会觉得为部分已经具有一定忠诚度的熟客再交这部分费用,对他们而言并不划算。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表1-2所示。
表1-2 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间的区别
事实上,从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态可以看出,流量增长红利正在逐步消失,除了进入平台较早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头部商家,中小卖家在平台上的发展逐步陷入瓶颈。艾媒数据指出,我国互联网网民的同比增长率从2016年的12.2%到2017年骤降到8.2%,2018年略微提升到8.5%,2019年再降到7.5%。就这一趋势进行分析,未来的网民增速也会持续放缓,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在此情形下,对于商家,依靠平台的流量分发带来收益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其实在2019年“私域”这个词大火之前,不少商家就已经通过将交易过的客户拉群等方式,进一步建立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争取经营长期客户关系。因此在流量红利消失的情况下,自行掌握渠道和流量便愈发为商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