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正确吗
大家都听说过“是药三分毒”这种说法,它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偏激,毕竟还存在着很多“药食同源”的中药,花椒、山药、黑芝麻这类产品既属于药品,又属于食品,如果非说它们有三分毒,这种说法似乎过于苛刻。
不过“是药三分毒”对于保障我们用药安全还是很有意义的。药物是把双刃剑,药物一方面具有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它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它包括副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效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我们常说的副作用就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当一种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时,治疗作用以外的其他作用都可认为是副作用。例如阿托品能够抑制M受体。受体如同多米诺骨牌,存在于身体的多个器官,控制各种各样的功能,一旦被激活或者抑制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身体反应。当使用阿托品抑制胃肠道M受体时,可以解除消化道痉挛,缓解胃肠道疼痛,这就是它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它也会抑制腺体的M受体,影响分泌功能,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等情况,这些是我们不需要的,这就是阿托品的副作用(图1-3)。
图1-3 阿托品
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就是我们俗称的过敏反应,不是你从字面上理解的那种意思。很多人都知道青霉素会引起过敏,使用前要做皮试,这就属于变态反应。很多药物都会引起人体变态反应,有时需要吃抗过敏药缓解,我还见过对抗过敏药过敏的人呢!
继发反应是药物的另外一种不良反应,它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作用所诱发的反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导致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在体内繁殖,进而引起新的感染。
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我们可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表1-1)。
表1-1 不良反应等级表
药物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其与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及药品本身等因素都有关系,这就意味着某种药物或许张三使用时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李四使用时就一切正常,也可能王五这一次使用时没有不良反应,下一次使用时却出现了不良反应。
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液(含中药注射液)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口服制剂,由此可见,输液是风险较大的给药方式。很多老年人喜欢在冬季来临的时候去医院输液,输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认为这能够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其实输液是将这些药物注入静脉,并不能溶解动脉中的血脂或者斑块,而滥用输液“通血管”,反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没有任何药品是绝对安全的,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写得越多,说明该药品被研究得越充分。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公众,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用药小贴士】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写得多,不表示药品不安全;什么都不写,并不表示药物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