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行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构建创新环境

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市停泊着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它是乔布斯的最后一件也是最大一件苹果产品——苹果公司总部大厦。美国媒体将它比喻成“巨型甜甜圈”,苹果粉们却说它像是为地球安装的Home键。去硅谷访问的高管们以能进入这幢瑰丽、科技、气势磅礴、环保的办公楼为荣,即便不能进去参观,旅游爱好者也把这里当作重要的网红打卡地。

不仅是苹果公司,硅谷的创新公司总是特别能理解空间的价值。它们在大楼中间搭建了4层楼高的滑梯,在会议室里摆放着地中海风格的木头船,给员工发放装修经费,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装饰工位,甚至直接用一个房间摆放充满怀旧风格的街机游戏机,发放代币让员工去玩耍。

在创新的诸多要素中,空间始终扮演着一个支持者的角色,身处其中的人有时候感觉不到,但有些聪明的公司会更早发现空间有自己的语法,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帮助人们形成习惯,是一项颇为划算的投资。

2017年,我去柏林参观了一家新创企业neXenio的办公空间,这家企业由德国HPI学院的毕业生创办,主打产品是“电子即时贴”。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早期项目的利润都被用在了办公空间的营造上,这一独特的“空间思想”使得它与其他初创企业明显地区分开来。neXenio的办公空间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宽敞的办公室,摆放着随时就可以来一局的乒乓球台。阳光明媚的下午,员工们都愿意待在露台上,坐在橙色的吊床或沙发上,开一瓶啤酒,讨论新的话题。

1 创造空间

创造空间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明确空间能实现什么功能,传达什么态度。从功能的角度来讲,空间的使用者是活动的人,我们可以观察、归纳出创新者主要的活动类型,然后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持。从态度的角度来看,创新者就是想通过空间传递一定的理念和文化价值,因为态度会主宰参与者的投入程度以及所有决策,是人们行动的基础。所以,创造空间时,既要考虑有形的(物理)部分,也要考虑无形的(精神)部分。

2019年,我与微软硅谷分公司合作举办创新工作坊,围绕“重新设计更具创造性的空间”开展工作。如何开始呢?我们决定先花半天的时间去观察人的活动。我们调研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团队、其他初创企业的员工以及斯坦福d.school的师生,发现人们总是在不同的活动间来回切换。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打字、画草图、与他人交谈、拍照片、喝咖啡、打盹等。当有需要的时候,人们也会主动创造空间以适合自己的需要。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桌子全部移走,允许人们用其他姿势工作,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大家开始躺在地板上,靠在沙发背上,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向下滑,用马克笔在窗户上写东西,用门的横梁做引体向上……甚至有人找来了一段动物园黑猩猩是如何活动的视频,以此作为人类活动的启发。

通过工作坊,我们一起找出了一些能让人活动开来的方式,得到4种主要的创新空间类型。这4种类型不但对公司适用,对致力于创新的公共部门、教育机构、公益组织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来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常常在广场上做演讲,广场成为一个人群聚集的所在。当然,长期以来,广场也承担着集市和传播知识等功能,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复合中心。

在创新活动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具有形式感的所在,用来大规模聚集人群,开展演讲、展示、发布等活动。其实广场空间也并非一定设在室外,朴素一些,把它叫作“聚集空间”也未尝不可。

观众、舞台和聚光灯是构成广场空间的三要素。关于观众如何落座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传统的电影院座位虽然舒服,却充满了太舒服的味道,让人不愿意站起来,不利于创新。因此,很多创新空间会给观众提供灵活移动的椅子、彩色的豆袋椅、长着轮子的沙发等,就是希望人们能在不同的姿态间切换。舞台是留给中心人物的,只需要放一个演讲台即可轻易确立演讲者的舞台位置,而投影仪、麦克风、白板等就是聚光灯,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广场空间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多角度的直播,支持更多身处异地的参与者一起思考、创造、相互交流。

团队空间

团队空间是团队成员共同工作的场所,也是使用率最高的空间。每个团队不管生命周期是长是短,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所以团队空间最好交给团队成员自己去布置。有的团队会装饰一个风格洒脱的会议室,有的团队会把愿景做成一个具体的东西高高挂起,还有的团队会打印很多照片贴在墙上。团队空间布置成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成员在其中感到舒服,充满启发。

不管团队空间风格如何,建议在空间中准备两种工作台——水平的和垂直的。水平桌面就像一个无声的邀请,团队成员自然而然地聚拢在桌子周围,它的水平特性也有利于共同创造,画张图或做个模型都很方便。桌面的问题在于,它在日常场景中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私人属性,我们平时常常接触的桌面(书桌、办公桌等)几乎都是个人工作空间,因此非常有必要放置一块垂直的白板。垂直的平面能创建公开分享的氛围,团队成员不管是写点什么,还是把做好的原型挂在白板上,都意味着这是在向大家发出前来观看的邀请。

团队空间里还有一个隐藏的元素——成员活动的姿态。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姿态是坐着、靠着或倚着,这样的姿势在协作中适合于汇报或深度讨论,但对于激发创意就不是那么理想了。我们需要更为积极的姿态,让脑袋和手活跃起来,因此团队空间中最鼓励的姿态是站立。挺立和站姿表示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和投入,这种活跃性的姿势越多,团队的产出往往越好。所以不管是桌面还是白板,我们都建议设计成适合站立工作的高度,并在下面装上轮子,方便移动。

酷空间

观察一下家里的孩子,他们是不是经常搭建一个小帐篷,把自己装进去,或者坐在椅子的扶手上,努力保持平衡。想象一下,自己是马戏团高空表演的演员。

空间能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刺激。在哥特式的教堂,高高的穹顶不断向上延伸,人们身处其中时,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进而产生一种神圣和崇高的想法;中式的庭院,青瓦粉墙,木门铜锁,旖旎转折,让人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安定、和睦、舒展的闲适之感。同样,如果想要团队成员产出天马行空的点子,最好把他们放在一艘宇宙飞船上!

位于柏林的创新咨询公司J2C(Journey to Creation),将一个著名剧场改作创新空间,黑色的场地很简单,但它拥有巨大的魔力,只要步入其中,你就能感觉到在那里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著名设计公司IDEO在帕洛阿尔托的办公室后院里停着一辆改装过的餐车,外表面用银色可反光的铁皮覆盖,里面是团队的项目工作室。

德国HPI学院,从主楼二层悬挂下来一根色彩鲜亮的蓝色绳子,团队成员可以在用绳子铺成的巨大蒲团上躺着讨论创意。

这些空间不一定很大,却像神来之笔,散发着与周围的一切都不一样的气息。对于那些渴望想出突破性的想法的人们来说,这些地方总是有着独特的吸引力。酷酷的空间还会给成员带来归属感,大家会很愿意带朋友来参观,有一种“这是我的地盘”的感受。

独处空间

我们在前文强调过,创新的基本单元是团队,而团队成员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多数时候你爱他们,但有时你又讨厌他们,所以除了团队工作空间(WeSpace),独处的个人空间(iSpace)也非常重要。

当你特意坐在一个单人沙发上,或者躲在安静的图书室,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头顶上写着“让我自己待会儿”。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读出在不同场合下应该有的行为规范。

硅谷最早的孵化器之一Hacker Dojo,除了各种正在研发的炫酷设备,还有一排小房间特别引人注目,每个房间的面积不到4平方米,其中设有一个台面、一把高脚椅,只适合单人工作。斯坦福d.school也有这样的单人空间,但所有墙面都被换成了白板,就像一个沉浸式的立体纸面,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白空间”。运行一段时间后,学院负责人发现学生们特别喜欢这里,因为当你处在一个全白的环境中,总是会想方设法通过写点什么把空间填满。

2 创新工具和材料

即时贴

创新工具里最不应该错过的一定是彩色的即时贴,一旦进入创新空间,这种用于记录灵感的小纸片就随处可见。有一次我给奥迪中国培训学院做创新工作坊,结束后,院长索拉尔夫·斯科策(Thoralf Scholze)先生感慨地说:“没想到,灵活运用即时贴可以爆发这么大的创新能量。”他让员工采购了大量的即时贴,作为今后技术培训时主要的沟通工具之一。

关于即时贴,我推荐使用以下小贴士。

A.不同规格,不同用法

即时贴有3种最常用的规格,一种是正方形,一种是小长方形,还有一种是与书本差不多大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即时贴比较适合用来记录创意,推进讨论;小长方形的即时贴大小和手机屏幕差不多,可以用于写写画画,模拟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规格的即时贴更接近iPad的大小,适合模拟大屏幕的电子产品。

B.灵活移动才能更好地梳理信息

即时贴的一个好处是它可以被轻易地移动。请你设想一个情景:为完成某项设计挑战,团队成员组成不同的小分队出去观察采访,在短时间内收集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回来后把用户情况写在即时贴上进行分享。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明不同的用户,关于A用户的信息都用黄色,关于B用户的都用蓝色,依此类推。当把这些用户信息都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用户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于是我们着手把写着相同特点的即时贴找出来,重新进行归类,梳理出特点一,特点二……这时,信息的架构通过即时贴便捷地进行调整,所见即所得,非常快速、高效。

C.图文并茂

在即时贴上写字是件很容易的事,然而我不止一次看到很多人在即时贴上写了很长的句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手写了很多字,除了写这个句子的人,其他人读起来相当费劲。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一是每张即时贴上面的字不要超过5个,用清晰、概括的标题表达思考的内容;二是画图辅助,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从经验来看,许多人都不太适应在即时贴上画图,即使我们再三强调这个图片只是用来表达所思所想的,无须任何艺术性。实际上,在即时贴上涂鸦很简单(用基本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就能做到),图形能帮助这张即时贴在信息重新架构的过程中更快地被识别和处理。当团队结束一天的工作时,白板上、墙上、窗户上往往都贴满了即时贴,为了快速处理如此大量的信息,可视化是非常必要的。

D.边写边听,推进讨论

现在公司里很多讨论或开会都是由专人来记录或做会议纪要,但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拿起一叠即时贴,一支书写流利的笔,每个人都写写画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也能让每一位参与者从身体到思想都更为积极。

在一次研究生的设计思维课上,学生们正在做关于如何抑制网络冲动消费的主题练习,大家想不到怎样才能抑制住冲动,就反过来想“我们如何制造冲动呢”。于是,有位同学就提出了一个名叫“穿了么”的创意,她在即时贴上画了一个蓝色和粉色相间的衣架,解释道:你在网站上浏览商品时,常常有些东西不确定是不是必须购买,因为担心买家秀和卖家秀差距很大,怎么办呢?只要安装“穿了么”这款软件,就可以把想买的衣服全下单,“穿了么”会像它的好伙伴“饿了么”一样,1小时内送衣上门,随时随递,即时试穿!

但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立刻招来了新的问题,有人问:“那不满意要退货怎么办?”也有人问“如果收到的衣服脏了、破了,怎么区分是店家的问题还是快递的问题,或者是消费者的问题?”讨论越来越深入,新的点子被不断创造出来,而这一切都仅仅是由一张即时贴引发的。在写、画、听、说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并推进了讨论。

计时器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成立设计思维创新中心时,德国HPI学院院长温伯格教授除了带来祝福和期待,还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计时器(Time Timer)。

简单来说,计时器就是一个倒计时工具,它通过一个红色的表盘显示还剩余多少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红色表盘会越变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发出几声哔哔的提示音。这款计时器产地在美国,用在设计思维创新工作中,却带有浓浓的德国味道。在严谨的德国文化中,对时间的掌控也异常精准严格。如果一位德国人规划了一天的工作时间,他会把这些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单元,当时间单元小于60分钟时,计时器就成了掌控时间和保证效率的最好工具。

在我看来,这个红色的设计真是绝妙,红色给人带来一种潜在的紧迫感,让人在时间压力之下反而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创意表现,但也不要掉入盲目提升效率的陷阱里。在运用计时器设定目标时间段时,最好按照实际需要的时间来设定,不要通过故意缩短时间来追求效率,如果那样做,最后你可能会憎恨计时器,而不是把它当成最好的创新伙伴了。

基础原型材料

关于设计思维,有一种调侃是“停止思考,开始创造”(Stop thinking,start doing)。中国人常说“三思而后行”,所以一些人总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其实关于创新的秘诀之一就是要快速行动。如果空间里有随手可用的材料,就会加速创新的效率。Steelcase公司的沈彦斌先生被调到美国密歇根总部工作后,常常和我提起想从深圳买这买那运到美国去,从简单的球类到可编程的微处理器,这样他和他的同事就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将头脑中的想法做出来并进行测试。他最近一直在为5G工作,深圳活跃的制造业氛围能为他提供大量的科技类测试材料。

因为我们做原型的目的就是要快,要低成本,要能收集反馈,所以制作原型的材料也不需要特别精致昂贵。恰恰相反,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制作原型,如废旧的纸箱、搅拌咖啡用的小木棒、孩子的乐高积木等。原型材料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其实没有对错之分,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原型材料:

•即时贴;

•A4白纸、彩色纸、美纹纸;

•六角细杆水彩笔,可以在即时贴上清楚地写字;

•马克笔/白板笔,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写字;

•白板,能写字的白墙或大张白纸;

•锡纸;

•硬纸板、泡沫板;

•球、戒指、星状物等有特殊形状的物品;

•毛线、绳子、皮筋等可以绑东西的物品;

•建筑类物品,如橡皮泥、乐高、拼插积木等;

•切割工具,如剪刀、美工刀、锯子等;

•链接工具,如胶水、胶带、双面胶、热熔胶等;

•紧固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游标卡尺、喷漆等。

提供这些材料和工具的空间也很重要。材料和工具的存储以开放式为最佳,这样可以保持材料和工具的可视性,如果缺少什么,也能随时补给。有句老话叫“视线之外,思维之外”,人们总是喜欢把注意力首先放到周围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所以保证材料离人们很近,随时充足可用非常重要。

对设计师来说,拥有一个丰富素材的材料室就像是拥有了灵感的宝库。它不是单纯的物料存储,有时还会为设计师从这些材料中找到创意提供灵感。当看到有些设计师会自己准备一个小盒子,把平时收集来的小物件、新奇材料放进去,作为灵感的启发,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就聪明地放大了这个盒子,设立了专门的材料实验室。其中,不仅有上述这些常规物品,还有许多世界各地的新型材料,为设计师们设计新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故事:重新设计“红沙发”

如果你到斯坦福d.school参观,除了满墙的白板、满白板的即时贴,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标志性摆件——红沙发。

15年前斯坦福d.school成立的时候,负责购置家具的夏洛特·奥本(Charlotte Auburn)希望找到既便宜又有设计感的沙发,正好斯坦福大学校园旁边就是宜家家居,夏洛特在那里找到了风格独特的红沙发,搬回来以后,又在下面加上了轮子以方便移动。10年来,老师们和学生们在沙发上听课、记笔记、喝咖啡、放衣服、睡觉……随着来斯坦福大学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红沙发作为一个创新符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创新机构、艺术院校都摆放起了红沙发,这倒是夏洛特当年在买家具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一转眼,这批红沙发已经用了十几年,逐渐到了“退休”的年龄,当斯坦福d.school想要更新家具时,才发现宜家的这款沙发已经停产了……不过,这可难不倒夏洛特,对一个设计思维方面的教授而言,这正是设计新家具的好机会。于是,夏洛特很快召集了一支包含老师、学生和斯坦福大学校友在内的“突击队”,组建了“红沙发工作室”。

A.初定任务

经过讨论,他们把这次的挑战定义为:“我们如何为师生设计一种独特的、用来坐的物品,它要以人为本、易于变化、充满乐趣,能够成为设计学院的新标志!”

这个描述以经典的“我们如何……”开始,包含了用户群体(师生)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用来坐的物品),还附带了一些限制(以人为本、易于变化、充满乐趣等),看起来还比较清晰,已经足够作为挑战的起点。虽然设计过程中对挑战的描述要被改变无数次,但那句物品要“成为设计学院的新标志”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B.设计视角

接下来,大家开始探索红沙发的使用场景,以及人们是如何与沙发交互的。比如,坐、躺、蹲、靠、画以及其他动作是如何发生的,人的状态、物品的状态分别是什么。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最终决定聚焦在5个维度进行进一步思考。

•舒适度:要足以支撑人体的各种姿势;

•移动性:考虑如何方便地移动和存放;

•多用性:支持创新活动的不同环节;

•耐用性:好打理,在频繁使用的情况下,至少能坚持1年;

•美观性:能够代表设计学院的个性和品牌。

C.微缩原型

幸运的是,红沙发工作室中有个学产品设计的校友扎克(Zac)。扎克是一位用瓦楞纸做东西的高手,他可以用瓦楞纸做出床、书桌、书架、演讲台,当然也包括沙发。扎克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公司Chairgami,该公司为红沙发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扎克的帮助下,每人从以上5个设计视角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用瓦楞纸先做起来。结果,大家制作了超过10款微缩原型,有的是在沙发椅背上挖一个小孔种上绿植,让人们即使在室内也能享有室外的感觉;有的是用弹性材料将两个不同的沙发联系起来;有的发展出了单人摇摆沙发和双层沙发的概念;还有的把沙发像吊床一样悬挂起来……我们把这些微缩原型放在一个展示柜里,每次有人路过都会驻足观看,还有人会留下小纸条,把他们的想法反馈给设计团队。

D.第一轮测试

然而,仅仅停留在微缩模型的概念阶段是不够的,为了验证想法,大家做出几个1:1的原型,放到设计学院各个教室和团队工作空间中供大家使用,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对老师、学生、参观者等不同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斯坦福d.school还在公共空间安装了摄像头,以便记录人们使用沙发的情况,再进行后续分析。

一周后,设计团队找到学生、老师,询问他们对新空间的看法,想知道新沙发有没有带来一些改变。

教师A说:“我总是把原来那个红沙发推到教室边上,我不喜欢在课堂上用它,因为沙发太舒服了,我希望学生在上课时精神十足。”

教师B说:“移动家具是个大问题,因为在上课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站起来,这样教室的氛围就会发生有趣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桌子、白板、沙发等所有的家具都要跟着变化。但是我发现,学生们并不愿意移动物品,有时他们想移动沙发,会用脚来踢。”

类似的访谈还有很多,我们把收到的点评、抱怨、疑惑、赞美等分为8个类别进行梳理,包括用户行为、认知、关键引言、发现的设计点、用户的借口、自相矛盾之处以及用户的解决方案,然后从这几个类别中寻找突破口。

E.持续迭代

比如前面收到的“在需要移动时,学生会踢家具”的反馈,我们就会问3个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

学生是否对家具缺乏尊重?或者学生们的手都在忙别的,只有脚可以空着?

•如果……

在新的沙发侧面画一个脚印,标注这里是最佳着力点,一踢就动;

被踢一脚以后,脚印周围还亮了起来,给踢沙发的人一个反馈,他会不会觉得很有趣?会不会更愿意挪动家具?

•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是……

如果家具可以自己寻路,有一个按钮,一按就自动改变教室陈设;

按不同使用场景将家具摆放在天花板上,需要用的时候就把它们从上面降下来。

从这些思考出发,再次改进现有原型,很快展示柜里又多了几个微缩概念原型。

F.创新永无止境

夏洛特说:“斯坦福d.school有持续创建原型的传统,这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空间,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创作需要。”红沙发是斯坦福d.school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原型项目。也许这一批新设计的红沙发投入使用之后,又会成为一个新的创新符号传遍世界各地,但团队希望向世界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不断突破创新、迭代永无止境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