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快车
热门话题,流行时尚,抢手职业,最新潮流,……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许多人失去了自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也许能够成为真正大导演,可是他却去学习法律,因为此时法律正热,律师最火;有的人明明可以成为最伟大的画家,可是他却去学习经济,因为这时经济人才奇缺,各单位都在高薪诚聘;很多人明明是技术专家、业务好手,可非要追求权力位置,因为大家都认为只有被提拔才意味着被认可……。大多数人热衷于一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赶热门,追求财富、权势、名誉,却很少听人说:“我一生都在追求我的事业,我的快乐。”
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置身于热门行业、职业、话题时,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利、地位和财富,快乐和自己的事业就跟着来了。不过,等他们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快乐没有来,反而带来了痛苦。潮涨潮落,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做,抑或那本来只是一些炫目的泡沫。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电脑软件公司的经理,因为公司的效益不好就要被解雇了,但是这时一个为他工作的电脑程序员开发出一个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投入市场后非常受欢迎,卖得很火。经理保住了他的职位。为此他非常感谢这位电脑程序员,并提议要将他擢升为部门经理。没想到这位程序员立刻回绝道:“我天生就是做程序设计的。如果现在你提升我的话,我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而一事无成。噢。我手头还有一个程序要做,我可以走了吗?”说罢匆匆离去,又开始他新的程序设计。“人摆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不仅造成心理压力,而且污染环境。我们现在身处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的运作十分强调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岗位,并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份坚定与执著。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厉以宁先生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在他年轻时,他很执着地选择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但在文革中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几乎全面终止崩溃,许多人都成为御用工具,为计划经济、为左倾冒进、为很多荒谬的政策去呐喊辩护。厉以宁没有追赶这些流行,他坚持利用每一个机会去研究西方经济学,尤其当他被下放到资料室做资料员时更是如鱼得水,沉潜下来锲而不舍地做自己的学问。终于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厉以宁就开天下风气之先,宣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市场经济、股份制等许多对国人而言闻所未闻的新思想,他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自己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被称为“中国股份制第一人”、“厉股份”等。但也有另外一类经济学家,他们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变色龙一样,经常在各种媒体、公众场合露面,什么流行他说什么,政策需要他怎样说他就怎样说,从来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及独特的观点,青年学子们形象地称他们为“流行经济学家”。
我们往往讥笑女人们热衷于拼命追赶各种服饰的流行而不能自拔,其实对许多人而言,身不由己地追赶流行是一种通病,职业也好,思想也好,学术也好……,在流行的潮流中,他们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可最终,他们失去了自己,也没体现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