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强则可成大事
(清)曾国藩
“智、仁、勇”这三个大德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明。古往今来,那些才能出众的人,人们常称之为英雄。英就是明啊。
所谓“明”有两种:他人只看到近前东西,我则可以看到极远的东西,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的东西,我则可以看到精细的东西,这叫精明。所说的高明,好比是身在一室,所能看到的距离毕竟有限,登上高楼所能看到的就远了,登上高山的话,看得就更远了。所说的精明,好比是极为细微之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它就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了。又比好是粗糙的米,捣两遍的话,就可以把粗粮全部除去,捣上三遍、四遍,那么它就精细白净至极了。
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精明则有赖于后天方面的学问。我们如今侥幸居高位,天赋方面算不上十分高明,全靠学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置显微镜观察事物,好学如同捣击熟透了的米。总而言之,必须心里了如指掌,然后才能说出自己的决断。心里明白而做决断这叫英断;心里不明白就做出决断,这叫武断。对自己武断的事情,产生的危害还不大;对他人武断的事情,招致怨恨实在太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决断,才能保住自己的福分。
至于要担当大事,全都落实在明强两个字上。《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五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使不明白的弄明白,使柔弱无力的变得坚强。成就大事,没有志气做不成,志向不坚定也就做不好,即使是修身养家,也必须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这四个字说得很好,大慰我心。自古以来,豪杰之士都以这四个字为大忌。我家祖父教导别人,也说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所以男儿自立于世,一定要有倔强之气。只是好几万人被困在坚固城池之下,最容易暗中消磨锐气。能保持数万人的刚强士气,长时间不致消磨折损,这正是过人之处,更要在这一点上下功夫。
凡是强盛的国家,必须得到很多贤良的群臣和百官相辅佐;家庭的强盛,必须多出贤良的子弟。这也关系到天命,不全由人来谋划。至于一个人的强弱,则不外平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形。孟子能集思广义而使他满足,这和曾子的自我反省而又能屈能伸效果是一样的。只有实践曾、孟与孔子告诉仲由的强胜的道理,才稍微可以久长。此外,斗智与力的强弱,则有因为强壮而迅速兴旺,也有因为强壮而惨败。古往今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力都不可一世,而他们的灾难与失败也显然不同寻常。近代如陆、何、肃、陈也都是早就知道自己胆力过人,而他们都不能保持到最终。所以我们在不如人的地方、需要自修的地方,谋求比别人强胜才好,在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谋求比人强胜就不好。假如专门在胜人处逞强,他的这种强胜,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即使他终身都强胜能横行乡里安稳度日,也是君子不屑一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