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登山
(宋)张载
对学习来说,做官要会处事,做文化人要先看志气。所以做官之前先教他学习处理事情,让他们先树立志向,志向是教育最重要的问题。
扩大自己的心胸,就能体察天下万事万物。如果没能够体察到万事万物,那么就说明心不专一,心外有心。世上普通人的心,只停留在闻见这样狭小的范围;圣人能够充分施展发挥他的心,不被所见所闻而束缚住他的心,所以当他们观察天下时,没有一种东西在他的心之外。因此孟子认为全部施展自己的心,就会知人性和天的本质。这样说来,天再大也没有外的东西,是因为人有心外之心,所以能使心和天心相合。见闻所知道的,主要是物和物相接触所产生的知,从德性中循理穷源所得的知,不是仅仅从知性达到的,但不以实际的礼加以训练,那性还并非能有所成,所以用知识和实际的礼结合来养成性,道义就会表现出来,就像天地按照它们应有的规则变化运行一样。
说话中有教育内含,行动符合法则,白天有所作为,晚上有自己心得,休息有所存养,瞬间心存正义。
认知道德以大中为根本目的,可以说是把握了问题的实质。选择中庸之道坚定不移地执行它,就是到达到目的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只有知道学习然后才能有勤奋追求的动力,有了动力,然后就会逐渐进步,从而达到目的。
孔子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说由最繁杂到最简洁,能使人不背离正道,不误入歧途。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和《易经》中所谓有“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这是告诉人们只有学习前人的经验才能有所创新。考虑分析前人未做到的而今天自己达到了,依靠以往的知识来考察了解今天,都是这个意思。
人如果志向不远大,心里不想学习,虽然在学,但不会有所成就。人在求进的道路上懒惰,自然不会达到目的。自己并非是天生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必须勤奋刻苦到了从心所欲也不违背规矩的程度,才可以放下书本。如果道德本性卑贱,最终也是无法学成的。
学习却不能够发掘掌握其中的事理,这主要是粗心造成的,就像颜回终于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也是在于他的粗心。现在的学习,就像登山峰一样,当他们在宽阔平坦的地方时,都是迈开大步朝前快走,等到了险峻坡陡的地方都止步不前了,这时必须要有刚强勇敢毫不犹豫的精神才能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