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略战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

  【阐释】围魏救赵,是军事上的一个成功策略;是“避实击虚、避强击弱、避治取乱、避锐击衰”,借以退敌,进而破敌的一种计谋。它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普遍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不是简单的双方对峙,互相克减;而是通过双方各自的内部矛盾性来转化。围魏救赵的故事源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计的谋划者孙膑曾说:“凡要解决杂乱纠纷,不能操之过急,使用力气;排解争斗者,不能参与搏击,应避开实力之处,击其虚弱所在,变其趋势,止其纠缠,形势自然会转向顺利。”孙膑正是运用这一军事策略,使齐国两次大胜魏国。

  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352年;魏国大将庞涓率五百乘战车伐赵国,直围赵都 邯郸。齐威王拜田忌为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齐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下令向邯郸进发,孙膑制止说:“现在魏围赵都,其精锐必倾国而出,我军不如直趋魏国,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假称攻它的襄陵,进而攻击它的大梁。庞涓闻讯,必回师来救,我于中途伏击,魏师必败无疑,则邯郸之围岂不不战自解了。”不是齐军向魏国境内进发。庞涓闻此消息大惊,便下令退兵,回救襄陵。于是邯郸解围。

  此时齐军伏兵于要道之旁,以待庞涓,并派习;将去诱战。庞涓果然中计,魏军长途跋涉,疲备不堪,突见伏兵四起,顿时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损失惨重,齐师大获全胜。

  这就是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

  十年后,魏惠王派庞涓为人将,率三军攻打韩国。韩国告求齐国出兵解围。

  齐国朝臣形成两派.主张不救者认为:韩魏相拼,两相削弱,此乃邻国之幸。主张救韩者认为:若魏胜韩、灭韩而得韩地,则必攻齐,齐将无安宁之日,不如救韩、扶韩以抗魏。齐宣王见孙膑微笑不语,即问道:“军师笑而不言,莫非救与不救皆非良策?”孙膑敛容说:“正是!不救韩,则魏得韩而肥,其势必增,因而不救不对;但魏攻韩,齐立即去救,则代韩作战,我受危,韩受益,所以救也不对。”孙膑接着说:“应答应救韩,以安其心,韩知有齐为后盾,必尽力抗魏,待双方力疲,我再引兵而往。”众人听了无不佩服。齐师救兵出齐境后没有赴韩,却直向魏国大梁前进。此时魏军正连胜韩军,趾高气扬,听说大梁危急,庞涓恨得咬牙切齿,只好班师回魏。

  孙膑得知庞涓回救大梁,便佯装弱小之状撤离魏境。以诱魏军追击。孙膑计算:日暮庞涓之军即可到达马陵。那马陵.两山夹一谷,道从谷中过,山谷深又狭,谷底道旁有一大树,正是天生伏击之处。孙膑命士卒剥去树皮,他用黑炭在白木上大书:“庞涓死于此树下!”并吩咐,夜里看见树下火光时,一齐放箭。庞涓于当晚赶到马陵道,大军在山谷中缓缓前行。这时有人报树上有字,因天黑看不清。庞涓高喊:“打火来照!”众军士一齐点起火来,庞涓看得分明,大惊说:“我中计了。”急忙传令速退。哪里还来得及,两旁山上,万箭齐发。庞滑身中数箭,遂自刎身亡。齐军全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