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养性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死,要重于泰山

(西汉)司马迁

修身是有智慧的标志,具有同情心并好施舍于人是仁义的起点,慎重对待取予之事是守道义的表现,如何对待耻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标准,树立名节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最高准则。士人具备了这五种品德,然后可以立足于世,与君子并列齐名了。所以祸害没有比贪欲私利更惨痛的了,悲伤没有比心灵上受到创伤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使祖先受辱更丑恶的了,侮辱没有比受宫刑更大的了。遭受过宫刑的人,是没有人愿与他们并列的。这不是一时的现象,而是从来就是如此啊!……

自古以来,人们就以作宦官为耻。那中等材质的人做事若与宦官相牵连,没有不灰心丧气的,更何况是慷慨的士人呢!如今朝廷即便是缺乏人才,怎么能要我这样的受到宫刑的人去推荐天下的豪杰俊士呢!我依仗着先人遗留的事业,得以在朝廷里供职,已有一二十年了。所以常常在想,首先,我没有贡献诚信,博得有奇才大德的盛誉,以此来取得皇帝的信任;次之,又没能为皇帝拾遗补缺,推荐贤能之士,使山林隐士得以显名;再次,对外又没能充数于行伍,攻城野战,获有斩敌将、拔敌旗的战功;最后,也没能平日积微小之分,取得高官厚禄,用来光耀宗族朋友。这四方面,我一无所成,只是苟合迁就,取容于皇上,没有什么成绩贡献,可见我这一生也就是如此了。当初我也还杂次于下大夫的行列,陪奉外朝官员发表些微不足道的意见。不在那个时候依据国家法令制度,发挥我的思想看法,今天已经身残,当了个洒扫殿阶的仆人,地位低贱,再想昂首扬眉,议论是非问题,不是看轻了朝廷、羞辱了当代士人吗?哎呀!哎呀!像我这样的人还说什么呢!还说什么呢!

我的先人没有为皇上立过什么特殊的功勋,家里也没有皇上颁赐的写上红字的特权凭证;当个小小的太史今,与占卜巫士并没有多少区别,本来就是供皇上戏弄的,像对待戏子小丑一样养活着,被世人所轻视。如果我犯法受戮,离开人间,就如九牛去了一毛,与蚂蚁有什么区别呢?那样,世人也不会把我同烈士一样看待,只是智穷罪大,不能免掉罪名,结果走上了死路罢了,为什么这么样呢?是因为我平素所处的地位低下才落到这个地步啊。人总是要死的,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死的场所不同啊。作为一个人,首先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不为别人的脸色所辱,其次不为别人的言语所辱,其次屈身下跪受辱,其次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戴上刑具、遭鞭打受辱,其次被髡刑受辱,其次被钳刑受辱,其次毁坏肌肤、断裂肢体受辱,最下作的是受腐刑,这算达到顶点了!《礼记》说:“刑罚不施加于大夫之身。”其意思就是士人的品节尊严不能不勉励啊。猛虎在深山里,百兽震惧恐怕,可是待到它掉进陷阱,被关进笼子里,摇尾乞食,这是因长期的威力慑服约制,它才渐渐被驯服下来。所以对于士人而言,即便在地上划个范围作为监牢,按情势说也不该进去。即便削个木头狱吏,按情理说也不能与他对案,这是因为士人早就有为避免侮辱而自杀的决心。如今犯人手足都戴上枷索,裸着身体挨鞭打,长期幽禁于牢狱之中。当这样的时候,他们见到狱吏,就五体投地,叩头求饶;见到狱卒,战战兢兢,屏住呼息,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长期管制所产生的必然情势啊。及至到了这个地步,要说没受侮辱,也只是所谓厚着脸皮罢了。这种人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由此说来,勇与怯是在权势的对比中形成的,强与弱是在具体情况中表现出来的,这道理是很清楚的,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人不能在法网加身之前白手洁身,因此意志消磨衰颓了,及至要挨鞭抽棍打了,才想自杀,这不是差得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格外慎重对大夫的用刑,大概就是为了这个吧?

按情理说,人没有不贪生怕死的,他们思念父母,照顾妻子儿女。至于为义理激发而死的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不能不去死啊。我太不幸了,很早就丧失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孤然一人,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儿女的感情怎样?再说,真正勇敢的人不必有义节而死,怯懦的人若仰慕义节在什么地方不能勉励自己而牺牲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然而我也很懂舍生取义的道理,何必自投罗网受囚禁之辱呢!再者,就是奴婢贱妾还自杀,何况我受辱的程度已使自己很难制止自杀的念头呢?我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宁愿这样囚禁于狱中,是因为我内心想做的事还没有成功,如果就这样无声无响地死了,我的文采就不能显扬于后世了。

古时,富贵而名湮无闻的人,不可胜记,只有不拘小节、豪迈非凡的人才芳名永存……这些人都是因为胸中有难解开的情结,因为理想实现不了,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后来人理解自己。至于左丘明失明,孙膑受膑刑,永远不被当政者重用,他们就隐居在家,论列学术,著书立说,用来抒发满腔悲愤,想以文章著作流传后世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怀。

我不自量力,近来借助我拙劣的文笔。搜罗天下散失的文献,并对前人行事略加考证,综核事件的始末,考察历史成败兴衰的规律,上起轩辕,下至现在,写成十表、十二本纪、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目的是想探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弄通古今历史的变迁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草草写成,尚未定稿,就遭受此祸。顾惜我书没有完成的刑罚,我难道还有悔恨之心吗?可是这话只能对聪明人说,不能对庸俗人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