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心理学:好人脉是处出来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同道中人好说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等级观念。虽然说现代社会倡导人人平等,但是在我们平时的交际中,这却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是一条优化我们交际圈的有利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最早出自《战国策》,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形成了这种观念,这种思想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中国人常说,婚姻大事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虽然近年来这样的婚姻观念遭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批判,但其实这种观念还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不够门当户对的新人们就是因为结婚前本不是一路人,所以导致了婚后根本没有共同语言,生活中矛盾重重,最终导致婚姻的不幸。所以,与其把两类人硬拉到一起,还不如多结识一些同道中人,免得双方产生不必要的尴尬与不适应。

根据一些专业媒体的报道,在北京有不少富人俱乐部,每年的会费达10万元,这还不算其他的消费。你也许会不理解地问:富人都怎么了,花这么多钱值得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里是与自己志趣、背景、经历相仿的人。生意人更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于生意的需要,他们更需要接纳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如今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富人俱乐部,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市场需求。

在北京,从出租车司机到企业白领,几乎都对一些富人俱乐部如数家珍:如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和中国会所。

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俱乐部门口,车上下来几位穿着西装的巨商,他们穿过大堂,乘上电梯直达俱乐部。出示会员卡,笑容可掬的服务小姐毕恭毕敬地把他们迎进楼厅,在这些私密的空间里他们从陌生人发展成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都想知道:来这里的生意人到底是怎样一个层次的人?

“俱乐部不是有钱就可以去的,要成为其会员,一要看收入,二要看职位,三要看所从事的职业。普通人即便有钱,也甭想加入。”一位外企的高层人士这样说。这就是高级俱乐部同一般高级饭店、酒店等不同的地方。

总体上来讲,这些俱乐部主要成员是外企高级经理、私企老板等高收入专业人士以及各界社会名流等。“在国内有机构的外国企业、国内大企业的老总几乎都是俱乐部的会员。因此准确地说,这些俱乐部其实就是企业领袖俱乐部。”

虽然是俱乐部,但说到底还是为了生意。由于国内外大的公司基本都是俱乐部的常客,因此,俱乐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商务交流的格调和氛围。“我们想先交朋友,然后再来谈生意。”这是很多会员的想法。优美的环境,私密的空间,一旦一笔生意谈成了,所获得的将远远超过付出的会费。

其实,不只是中国商人这样,全世界的商人都是这样。美国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们就专门有一个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只有成功的商人才能够参加,而且别的大学的毕业生根本不能参加。

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就应该同哪个阶层的人交往,你是什么身份的人就应该同与你同样身份的人交往。官员只和官员打交道,商人只和商人谈生意,知识分子只喜欢同知识分子交往,工人喜欢与工人凑热闹,学生一般也只能和学生交流。

社会就是一个大聚落,每个阶层的人在自己的交际圈中形成了一个个小的聚落,其他阶层的人是很难进入的。这个小聚落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优势互补,而且还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这一个个小小的聚落才能共同组成社会这个大聚落,而不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隔阂地处在社会这个大聚落中。

人脉箴言

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交际之道,是为了让自己在自己所属的圈子里有更好的作为。跟同道人交往很容易产生共同语言,也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更容易成为关键时刻能帮上忙的挚友。多与同道人交往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