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心理学: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说服人是一门艺术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中也不例外。解决矛盾,一般都通过说服,只有当说服无效,矛盾日益激化,才会采取其他手段处理问题,但仍然需要以说服作为辅助手段。说服不限于思想教育工作,传播知识、治疗疾病、经济谈判等,都离不开说服。即使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之间,也不可能对所有事情的观点完全一致。交谈的各方若要达成一致,就需要做好说服工作。说服工作处处有、经常有,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教师、医生、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等,天天都在做说服工作,一生都不断地说服他人,说服人是有规律的,是一门艺术。

1.说到点子上

有时候,说服他人并不在于你是否滔滔不绝,说了多少话,而是要看能不能说到点子上,只有一针见血,才能立竿见影,使人口服心服。大凡能服人的那种一语道破的话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要针对性强。这是说一定要找准说服对象的思想症结,对症下药,说到点子上,才能产生显著的说服效果。

另外,要直冲要害。这是指说服语言应语句短促,语意明确,语气恳切,旗帜鲜明,一针见血,有响鼓重槌之妙。

其次,要有震撼力。通常指涉及重大原则和立场,特别是对方切身利益等问题的话,一出口必定能给对方重重一击,震撼对方的心灵,促其权衡掂量,分析利弊,最终取其利而从之,做出正确的选择,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

当然,能出口见效的话并不是随便道来的,它必定经过了人们的思索,是语言的精华,是点石成金的思想催化剂。所以,为了提高说服效果,应下工夫寻找能说服人的那一句话。

2.委婉用语

无论你要告诉别人何种事实,千万别一开口就说:“我可以向你保证……”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说:“我懂得比你多,我告诉你的全是实话,听我的准没错。”

这种口吻,无异是在向对方提出一种挑战,引发他持反对意见的冲动,恨不得不等你开口,就设法将你驳倒。

所以,如果你真要证实某件事,千万别让人事前有所察觉,而是巧妙含蓄地,在他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要想教人,先得做到不让对方感觉你是在教他。对方不懂的事,你也得设法让对方觉得他只是忘了,并非完全不懂。

如果某人提出一套你认为不正确的论点,就算你确定所言不实,也最好别一语道破,而是改换一种口气说:“对不起!我的看法与你不尽相同。当然,我也可能犯错,如果我真错的话,我很乐于接受你的指正,咱们不妨就此事一起讨论看看。”

上述这种委婉的说法,保证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天底下绝不会有人因为说“我可能是错的,咱们不妨讨论看看”而对你起反感。相反的,如果你一知道对方犯错,就毫不留情地一语道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衡之以利

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诉说,易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这就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把道理说清道明。

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一系列说服工作,从多方面展开心理攻势,并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最好以征询的口气引导对方一起推理,共同探讨。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人们更坚信不疑。

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否则,只会给说服工作增加难度。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

所谓衡之以利,就是权衡利弊得失,讲清利害关系。

那些实惠观念很强的人,情难动他,理难服他,唯有“衡之以利”是切实有效的一招。且不论对国家、对社会的利害,单从个人实实在在的得失考虑,他也会趋利避害,接受你的说服。那些重情义、明事理的人,并不过分讲究实惠,但你仍要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说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通情达理,也更令人心悦诚服。

4.激将法

刘备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唯一的办法是联吴抗曹。但曹操势力庞大,孙权虽有大志,但忌惮曹操势力,一时间还不想和曹操撕破脸。这个时候,孔明主动要求出使东吴,说服孙权。

孔明到了东吴对孙权说:“值此天下大乱之际,将军屯兵江东,刘备雄踞汉南,分别与曹操争霸天下。如今曹操兵多势大,声威远播,而刘备已陷入困境。如果将军以为贵国的兵力足以抵抗曹操,最好立即与曹操断交,决一雌雄;如果认为敌不过曹操,就干脆献出武装,向曹操俯首称臣才是。”

孙权听了,怒气冲冲地反问:“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刘备又为何不向曹操俯首称臣呢?”

孔明复问:“将军可听过田横的故事?田横是齐国壮士,因讲义气,不臣事汉高祖,最终自杀殉国。况乎刘备,他不仅是汉室的后裔,并有各路英雄仰慕其才能,云集在其麾下。这种人怎么能臣事曹操呢?”

经孔明这么一煽动,孙权大叫道:“本人拥有一大片国土和十万大军,决不受曹操的控制!我决定同他对抗到底。”

孔明的一番话,正是针对孙权具有强烈自尊心的特点,采用了激将法,给孙权的自尊心以猛烈的震撼。结果,说服了孙权与刘备联军,合击曹操,终于爆发了三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赤壁之战。此战将刘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了。

5.限定选择,逼人就范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向一个毫无准备的人突然发问:“请问今天是几号?”他或许能够准确无误地答出日期——比如说19号。但如果改问:“今天是8号还是18号?”他就很可能做出发问者预期的回答:“好像是18号。”

这个实验显示:如果把大前提故意绕开,将选择范围缩小,用具体的选择项“逼迫”对方,使之产生“二者必居其一”的错觉,这时他们会出现“即使是错误的选择也不得不选”的心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错误前提暗示”。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限定选择,逼人就范”的说服技巧。

采用这种避实就虚的战术,转移对方的注意,使之产生错觉,以为“要不要做”的问题已不存在,要解决的只是“怎样去做”的问题了。一旦他选择了你提供的方案中的一项,那么,就可以趁热打铁,你的希望就会变成他的行动。

6.诱导

诱导,就是有次序地、耐心地诱发、引导对方思考,让人真正想通、弄懂。以诱导技巧说理,尽管会多费一点口舌,但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这些口舌也就很有价值了。

战国时,秦国大兵进犯赵国,赵国请求盟国齐国出兵解围。但齐国一定要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舍不得儿子,不肯答应,于是文武大臣轮流劝谏。赵太后生气了,她扬言谁再劝谏,就吐谁一脸口水。

这时候,触龙出马了,他先问候太后身体是否安康,饮食是否称心。然后说,他这次来见太后的目的是希望太后答应让自己的小儿子出任宫廷侍卫,以免自己死后没有人照顾他。然后触龙和太后就“男人女人谁更疼爱孩子”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触龙逐步让赵太后明白,她虽然很爱小儿子长安君,但是她为儿子的将来考虑的太少,导致儿子身无寸功,将来无法在赵国存身。太后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就主动派人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来换取对方出兵给赵国解围。

在这里触龙说服赵太后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诱导。诱导技巧的关键在“诱”字,立足在“导”字。要诱得巧妙,导得自然,应做到四点:

首先,要有目的地诱。要有明确的说服目的,有的放矢,所有的诱导内容,都为总目的服务。触龙的目的就是让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

其次,要有步骤地诱。既有总体设计,又有分步计划。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谈话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话”。这样,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最后,矛盾突现,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自我否定。触龙就是借助“替自己的儿子”求前程这事,一步步瓦解太后对他的戒心,最终把太后引到自己的圈套中来。

另外,在每步诱导中,对方会怎样讲,可能有几种讲法,怎样随机应变,都要有所预料。这样才能避免使自己的诱导变成“哑炮”,一个人唱独角戏。要诱导出对方的话,开启其思路,就要预先有个通盘打算。

总之,用诱导技巧说服人,要认真构思,事先把各方面的环节想清楚,谈话中又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