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潮骚しおさい(一)
歌岛不大,周长不足四公里,人口不多,只有一千四百人左右。
歌岛景色优美,有两处绝佳。八代神社是其一,占据了小岛的制高点,面向西北而立。
登高远眺,伊势海的四周尽收眼底,歌岛被伊势海环抱着。歌岛与知多半岛南北相望,距离不远。渥美半岛坐落在伊势海的东面。向西而望,是绵亘的海岸线,从宇治山田[1]开始,一直延伸到津市[2]和四日市。
石阶很高,足有二百级。拾级而上,就来到了鸟居,一对石狮子威严地守护于前。历史沧桑,从远古开始,伊势海就一直与它们相依相偎着。鸟居前原本松树繁茂,枝叶交织,形成一座天然的“伊势鸟居”,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的画框中一样。然而,这些松树已于几年前悄然枯死了。
山上的绿意还不浓时,春天的温暖已经把海藻们变成了赭红色。从港口方向吹来西北季风,因此,站在这里只感觉寒冷刺骨。
在八代神社,可以参拜绵津见海神。渔夫们常年在海上作业,因此他们对自身的安全有了祈求,慢慢地就把希望寄托在海神身上,形成了对海神的敬仰。不幸遭遇海难却大难不死的人,都会在得救后来这里供奉香火。
八代神社里有无比珍贵的六十六面铜镜,八世纪时制造的葡萄镜也有幸可见,还有日本仅存的一批中国六朝镜的仿制品,有十五六面。镜子的背后雕刻精致,画面以鹿群和松鼠群为内容。它们在过去能够抵达这里真是不容易,要经过波斯的重重森林,还要走很长的陆路,然后漂洋过海而来,几乎走了大半个地球,最后在这个岛上定居。
和歌岛毗邻的东山上有一座灯塔,是另一处绝佳的景致。
在灯塔下面的断崖下,伊良湖海峡的波浪不断地拍打着岩石。这里十分狭长,是连接伊势海与太平洋的纽带。风大的时候,海浪往往咆哮着、翻卷着、飞泻着。在伊良湖海峡的东边,礁石遍布,冷落荒凉,这里距离渥美半岛很近。在伊良湖海峡上面,有一座小小的灯塔,无人值班。
站在这座灯塔上,太平洋在东南方向隐现。西风刮来的时候,清晨站在隔着渥美湾的东北面的群山上,甚至还能眺望到富士山。
数不清的轮船来自名古屋和四日市等地,它们和众多的渔船擦身而过。轮船只要经过伊良湖海峡,灯塔里的人就能看到船只,并能清晰地辨认出是哪一艘船只。
借助望远镜,货轮“十胜号”慢慢进入视野,这艘船行驶在三井航线上,载重量为一千九百吨。上面有两个穿制服的船员,一边走一边交谈着。
过了一会儿,来自英国的“塔里斯曼号”轮船缓缓驶入港口。船上有个船员正在甲板上投掷套圈,甚至连影子都很分明。
值班室中,灯塔的值班员伏在桌上,把往来船只的情况都汇总在一张报表上,包括船的名称、信号、符号等,就连船的行驶方向和经过这里的时间,都无一遗漏。最后,再把内容拟成电文。用这种联络方式,可以让还在港口的货主提前做好准备。
时至下午,夕阳隐藏到了东山背后,灯塔的周遭顿时暗淡了下来。一只老鹰出现在大海的上方,挥动着它那有力的翅膀,似乎想与老天比个高低。它在空中翱翔着,忽然做出了要低飞的姿态,却又倏地回到空中,滑翔而去。
黄昏时分,一个年轻渔民提着一条很大的比目鱼离开村子,匆忙地赶往灯塔。他年纪并不大,前年刚毕业于新制中学。他身材魁伟,结实有力,只是尚有一些孩子气,不过倒也符合他这个年龄。和岛上的居民一样,他皮肤黑得油亮,鼻子直挺,不过嘴唇闪着光泽,眼珠又黑又亮,这是海洋赐予生活在它怀抱中的人们的礼物。但这简明的表象,并不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具有独特的智慧,因为他在校时的成绩简直是糟糕透顶。
他已经在海上忙了一天,此时还穿着捕鱼时的那身粗布工作服,那是他去世的父亲留下来的。
他从寂静的小学校园中经过,一步一步地爬上水车旁边的陡坡,最后抵达了八代神社背后。此时,黄昏的夕阳洒下一层虚光,神社院子中的桃花嫣然含笑。从此处出发,不用十分钟就能登上塔顶了。
这山路十分险峻,不习惯走山路的人在白天也会跌跌撞撞。但是,即使蒙住这个年轻人的眼睛,他的脚也会找准方向,因为那些松树裸露的树根和凸起的岩石,都会成为他的向导。所以,即使他边走边思考着什么,脚下也是稳稳当当的。
落日洒下余晖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坐着“太平号”返回了歌岛港。日复一日,年轻人随着船长和另一名伙计,都靠这只汽船出海捕鱼。返港后,年轻人把捕获的鱼装到合作社的大船上,把汽船固定在岸边,提起那条比目鱼就打算去灯塔长家。此时,他忽然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就沿着岸边行走。傍晚时分,渔船都熙熙攘攘地挤向岸边,海边顿时就喧闹起来,叫嚷声不断。
沙滩上出现了一名少女,正靠在一处名叫“算盘”的木框边休息。平时起重机把船拖上岸时,会把这个木框垫在船底,从而顺利地让船移动。女孩应该是刚把船拖上岸,正在休息。
她额头的汗珠细细密密的,脸蛋也变得通红。从西面吹来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她的整张脸暴露在风中,长发被风扬起,整个人显得活力十足。她上身是一件棉坎肩,下身是一条扎腿工作裤,手上戴着的粗白线手套早已变得脏兮兮的。和那些渔家妇女一样,她有着健康的肤色,然而她的眉眼却十分清秀。只见她一动不动地盯着西方的天空,那边的云层低低地压了下来,乌黑一片,把夕阳的那点光芒紧紧罩住。
年轻人并不认识她。按照常规,岛上的人他都该认识。外地人来到岛上,他能立刻分辨出来。只是岛上的女人都大大咧咧,绝不会一个人对着大海陷入沉思,这个女孩却似乎不一样。
为了看清这个女孩,年轻人故意走到女孩面前,站在对面对着她细细打量了一番,如同孩子在反复打量素不相识的人一样。女孩微微蹙了蹙眉头,然而却对年轻人不理不睬,还是一个劲儿地盯着远方的海面。
沉默的年轻人和少女打了照面后,就匆匆地离开了。此时的他,心里涌现出一种朦朦胧胧的愉悦感。因为对少女的凝视有些不礼貌,所以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羞愧。一直等他开始往灯塔而去的时候,这种心理才慢慢隐去。
他的目光穿过了一层层的松树林,无声地投向下面波澜壮阔的大海。月亮还没有爬上天空,海面上一片幽暗。海浪还在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海面。
“女人坡”(据说在这里会遇到身材魁伟的女妖怪)是他的必经之路。只要过了此处,就能眺望到塔顶带有明亮灯光的窗户了。塔上的灯光让年轻人感到十分刺眼。村里好久都没电照明,因为发电机坏了好久了,家家户户只能靠煤油灯如豆的灯光。
灯塔长对年轻人有过帮助,所以年轻人才会不辞劳苦地过来送鱼。快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年轻人因为成绩不佳,眼看就要留级而不能毕业,但家中生活窘迫,实在无力承受额外费用。他母亲到灯塔附近捡拾松针的时候,遇到了灯塔长的夫人,于是大倒苦水。夫人回家一吹枕边风,灯塔长就专程去见了自己的至交,也就是年轻人所在学校的校长,因此,年轻人才得以顺利毕业。
毕业以后,年轻人就开始了捕鱼生涯。他会时不时地把鱼送给灯塔长,有时还会顺道替他们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由此一来,灯塔长夫妇对年轻人都颇有好感。
灯塔的台阶是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台阶旁是一块小小的平地,灯塔长的家就在这里。远远地,从玻璃窗上,就能看到灯塔长的夫人正在厨房中不停地忙碌着,像是正在准备晚饭。年轻人在外面大声地招呼了一声,门开了。
“新治来了啊!”
年轻人赶紧把手里的大比目鱼递了过去,太太一边接一边对着屋里大喊:
“久保给你送鱼了,孩子他爹!”
屋里传来灯塔长亲切的声音:
“真是不好意思,老麻烦你跑来跑去的。新治,赶紧进来吧!”
站在厨房门口的年轻人使劲搓着手,脚步略微有些迟疑。那只比目鱼被放在一个搪瓷大盘子里,它还在微微翕动着,鱼鳃处还有血不断地淌出来,在它那光滑银亮的身体上,渗入几滴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