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安全
一、南京临时政府(民国元年元月元日至二月十五日)
此时正值列强(英、日、俄、法、德、美等)侵犯中国边陲,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民族主义,倡导维护国家安全,民前一年(1911)由同盟会所领导的拒英、拒法、拒俄等运动,可代表当时民间对国家安全的策略。然列强并未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二、北京(洋)政府(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至十七年六月八日)
北洋政府,政治中心在北京,国政由北洋军系主导,分初期、临时执政府及中华民国军政府三段。威胁国家安全的,在外有列强侵扰,在内有一波波的政争以及军系混战。
(一)列强侵扰
北洋政府时期,因承继晚清不平等之条约,列强的政治、经济势力遍及全国。有“条约”、“开放”、“停靠”三种口岸,多达92个地方,其中48处设有海关。在16个条约口岸出现“租界地”或“侨民居住地”,有如列强的“自治飞地”,外国不但握有“治外法权”,还掌握地方行政权与收税权。如天津有——英、法、德、日、意、俄、比、奥租界;汉口有——英、法、日、德、俄租界;广州有——英、法租界;厦门有——英、日租界;上海有公共租界(原英、美租界合并)和法租界;镇江、九江有英租界;重庆、沙市、杭州、苏州、福州有日租界;鼓浪屿有公共租界(包括英、美、德、法、日、西、荷、比、瑞(典)、挪、丹等国)。
同时列强在中国部署军事力量,大型军舰停靠沿海港口,炮舰驶入内河条约口岸,并远达重庆。在驻军方面,民国二年,北京使馆团有2078人——英370人、美329人、日307人、俄301人、法288人、意199人、德151人、奥64人、荷35人、比31人;天津列强军队6219人——英2218人、法1021人、美975人、日883人、俄808人、德国282人、奥21人、意11人。山海关沿铁路线一带有列强军队1253人。当然有其他条约口岸或租界地,多有驻军,形成此段时期“有国无防”。
同时列强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英国长江流域、西藏、广东及威海卫;日本东北、内蒙、福建;俄国东北、内外蒙、新疆;法云南、广西;德青岛及胶济线;美以门户开放“政策”得列强所得之利益。因此,北洋政府时期,发生列强一系列侵扰交涉。其重大者:
1.民国二年四月十六日,善后大借款,列强控制中国盐税与内外借款权。
2.民国元年四月至七年十一月,与英、日、俄等之禁烟交涉。
3.民国三年二月至十六年一月,上海、天津、汉口等地之租界问题交涉。
4.民国五年九月至六年八月与日本郭家屯事件交涉。
5.民国八年十一月至九年一月,与日本福州事件交涉。
6.日本假第一次世界大战,侵扰青岛、胶济路及山东省,引起中日山东问题(民国三年九月至十二年二月)长期交涉。
7.民国四年一月至十二年三月,与日本“二十一条”交涉。
8.民国七年三月至十年二月,“中日军事协定”交涉。
9.民国四年五月至七月,中俄蒙“恰克图条约交涉”,民国八年十一月,外蒙取消自治。
10.民国八年一月至九年五月,中俄新疆交涉。
11.民国九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十月,中俄中东铁路交涉。
12.民国十年六月至十三年七月,中俄对俄蒙通商与俄撤废原在美国兵卡问题交涉。
13.民国二年十一月至九年四月,中英西藏交涉。
14.民国七年一月至十二年三月,英占云南片马交涉。
15.民国十一年二月至十五年七月,威海卫租界交涉。
16.民国十四年六月,中英及列强,五卅、汉口等惨案交涉。
(二)内部纷争
1.党争
(1)“二次革命”。民国元年二月袁世凯继任总统,中华民国并未真正统一,同盟会与立宪派内又分若干派系,彼此既联合又斗争,且互握军队与地方政权,因宋教仁被袁暗杀,引发同盟会(国民党)民国二年七月“二次革命”,旋失败,党人多流亡海外。
(2)护国军之战。袁世凯为晚清重臣,充满帝王思想。民国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袁帝制自为。引发是月二十五日,由蔡锷等领导之护国军之战,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独立,民国五年六月六日袁世凯卒,形成南北分裂。
(3)广州军政府。民国六年九月一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而有“一国两府”。以及数年之“南北战争”。
(4)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民国九年七月,在苏联第三国际支持赞助下,以李大钊、陈独秀(所谓北李南陈)为首成立中共“临时政府”,经民国十年七月二十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俄人马林主导,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军系混战
袁卒后,其北洋派分为皖(段祺瑞)、直(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两派,与奉军的张作霖,叛直后的冯玉祥、晋军的阎锡山,新直系孙传芳,与奉分裂出来的直鲁联军张宗昌、李景林,及地方上若干小军系,彼此勾勾扯扯,互争互用;南方广东军政府无力指挥各省,各省多有一个以上军头,有时内斗,有时联合对外,造成全国军系混战。在北洋政府统治地区内,其重大战役:
(1)民国九年七月直(曹锟)皖(段祺瑞)战争,皖败直胜。
(2)民国十一年四月直(曹锟)奉(张作霖)战争,奉败直胜,造成直系的霸权。
(3)民国十三年九月三日江(直、齐燮元)浙(皖、卢永祥)战争,卢败齐胜。
(4)同月十五日,第二次直(曹锟、吴佩孚)奉(张作霖)战争,因冯玉祥收张作霖贿款100万日元,阵前倒戈,直系大败。
(5)民国十四年二月胡(陕军胡景翼)憨(镇嵩军憨玉昆)之战,争夺河南地盘,胡胜憨败。
(6)同年十月(十日)孙(孙传芳)奉(张作霖、张宗昌),孙胜奉败,孙自任五省——江、浙、赣、皖、闽五省联军总司令。
(7)同年十一月郭(郭松龄)奉(张作霖)之战,郭为张之部下,统重兵在滦东,受冯玉祥策动,并暗通直督李景林;反奉,郭败死。
(8)同年十二月冯(冯玉祥)李(李景林)之战,李败走山东,投张宗昌。
(9)民国十五年一月,“讨赤之战”,张作霖奉军、阎锡山晋军,张宗昌、李景林直鲁联军,吴佩孚旧直军,联合讨伐冯玉祥(赤)军,迫冯军退出北京、察南,流窜至绥远五原,损失惨重。
3.匪祸
匪祸与内战,同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破坏社会民生、国家安全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事的两面,彼此影响,互相依存。各军系招兵买马,争城夺国,是内战的主因;内战的发生,溃兵哗变,流散兵枪,更增加匪祸的声势。人民因战乱匪祸无以为生,当兵或为匪成了年轻人两大出路。军系收匪成军,视为常事,匪亦视“招抚”为升官捷径,黄淮流域,为主要产兵匪之区。北洋政府的国防军(直皖等系)多来自这一带。但著名的土匪:王天纵、白朗、“老洋人”张庆、孙美瑶亦在此一地区发际。张作霖亦是东北著名的胡匪,受晚清招抚,十数年间,不但变成“东北王”,且以大元帅开府北京。
(1)王天纵。嵩山十大土匪弟兄,辛亥革命后被刘振华招安,刘后官抵省长、督军,十大弟兄多为司令、师长。
(2)白朗(河南宝丰)。民国元年初,即“拉杆”为绿林头目,最多时率众万人,历时两年多,转战豫鄂皖陕甘五省,征程数千里,攻破县城50余座。官方先后更换张镇芳、段芝贵、段祺瑞、陆建章为“剿白统帅”。民国三年八月白在鲁山石庄附近负伤不治,所部由赵倜(河南督军)编为“宏威军”,民国十一年赵失败后,余部多操旧业。
(3)张庆(老洋人)。民国十一年十月,张与李鸣盛,自称建国军、援豫军,部众2万,经叶县、舞阳东窜,在皖北得倪嗣冲(原安徽督军)宅大批军火,再返河南,袭外国教士,英、美、法提严重抗议,吴佩孚派靳云鹏招抚,后受张作霖运动叛吴,终被部下所杀。
(4)孙美瑶。著名的临城劫车案(民国十二年五月六日)的主角,因涉外籍人士11人,引起国际交涉,后孙部被收编为山东陆军第11旅。孙任旅长。
三、国民政府北伐与剿共
(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至二十六年七月七日)
此段时间,政治中心初在广州、武汉,后移南京。国政由中国国民党与国民革命军主导。国家安全的威胁与北洋政府时期类同,外有列强侵扰,内有党争、政争及新军系混战。政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系)”为口号,用“安内攘外”政策来维持国家安全。
(一)列强侵扰:此时期列强以日、苏、英为主
1.日本。日军发动一连串军事侵略,企图蚕食中国,其重大事件:
(1)民国十七年五月,济南惨案,阻国民革命军北伐。
(2)同年六月,日关东军炸死张作霖,侵扰东北。
(3)民国二十六年六月,“中村事件”,日参谋部中村大尉私自侦察辽北与安岭之兵工厂,被驻军捕杀,引起交涉。
(4)同年七月,“万宝山事件”,吉林万宝山日警射杀堵塞水道之中国农民。
(5)同年九月,“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一年之内,东北全境陷日军之手。后日本制伪满洲国。
(6)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陆海空军侵占上海,遭国军(第19路军、第5军)强烈抵抗。三个多月后,在各国协调下,日本撤兵。
(7)民国二十二年一月,日军攻占山海关。
(8)同年二月,日军进攻热河,国军(包括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在长城、冀东强烈抵抗,五月有塘沽协定。
(9)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察哈尔(东楂子)事件,察省700余平方里地区,国军(宋哲元第29军)撤出。
(10)同年五月,河北事件,日军要求国军及中国国民党撤出河北,后有所谓“何(应钦)梅(津)协定”。
(11)同年六月,张北事件,日军要求国军及中国国民党撤出察省,后有秦(德纯)土(肥原)协定。
(12)同年十月,香河事件,日本人制造地方动乱。
(13)同年十一月,在日军(土肥原)支持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通县成立,殷汝耕(殷琪之祖父)为委员长,日窃据冀东22县,民众近五百万。
(14)民国二十五年五月,由日军策动下,伪“内蒙军政府”在卜嘉(化德县)成立,德王总裁。至十一月,伪蒙军犯绥,被国军(傅作义第35军)击破,收复百灵庙。
(15)同年六月,日本增兵平津山海关,从1771人增至5754人,一军司令部,一旅团,二步兵联队,一炮兵联队、战车队、工兵队。
(16)同年六月、八月有两次“丰台事件”,向国军挑战。日军之蚕食行动,在卢沟桥事变后,终引发全面抗战。
2.苏联
(1)民国十八年五月,苏联第三国际在哈尔滨领事馆召开中国共产党宣传会,密谋破坏中东铁路,被中国军警查获,引起交涉,而有七月十五日中苏绝交。
(2)同年七月二十五日苏联陆空军队进攻满洲里,交涉不成,双方大战绥芬河、扎兰诺尔,国军(东北军)损失惨重。至十二月十八日而有伯力会议,二十二日协定停战。
(3)苏联以地缘关系及盛世才亲苏,其政治、军事、经济力量,于民国二十二年四月后侵入新疆。二十四年五月,盛苏密约,盛借苏500万金卢布。在此前后,盛两次借苏联红军(连同飞机战车)入省平张培元、马仲英、马虎山之乱,民国二十六年苏联红军第八团驻迪化。
3.英、法、美
(1)民国十四年六月,省(广东)港(香港)大罢工,引发英法军队开枪,造成“沙基惨案”国人死67人、伤500多人。
(2)民国十五年九月,英炮舰、无轮船各2艘,炮轰万县县城,毁民房千余家,死伤军民5000余人。
(3)民国十六年一月,汉口、九江,北伐国军与英军小冲突。引起交涉。
(4)民国十六年三月,入南京国军(第2、6军)劫掠英、美、日领事馆,英、美炮舰向城内开炮数十发,而有“南京事件”。
(5)自中华民国建政以来,英国长期经营西藏,并在西藏扩大贸易办事处、置卫队,以印度为后援,作为对中国西南侵略中心。
(6)民国二十四年八月,英领事至和阗,援马虎山,并于二十六年三月策动喀什麻木提叛变政府。
(二)内部纷争
1.党争。此时中国国民党因联俄容共政策,初分为三派:(1)西山会议派(谢持、右派),(2)改组派(汪兆铭、左派),(3)主流派(蒋中正)。彼此斗争,而有“中山舰事件”、“宁汉分裂”、“扩大会议”,后者并组“护党救国军”。再后有胡(汉民)蒋(中正)之争,胡在广州联合粤桂军系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对抗。
2.两种战争
(1)国民革命军自民国十五年七月北伐,至十七年六月克复北京,军队由原有八军约15万人,增至49个军。加上中间投入的冯玉祥军、阎锡山军,形成四大军系:第一集团军蒋正中;第二集团军冯玉祥;第三集团军阎锡山;第四集团军李宗仁。再及粤、桂、川、黔、滇等省部队,共为282个师约202万人(张学良30万之东北军尚不包括在内)。裁军“编遣会议”引发新军系之战:
a.民国十八年五月冯玉祥军在宋哲元指挥下在河南异动,要求蒋中正辞职,旋失败。
b.同年十一月,李宗仁在广西通电起兵反蒋中正,后失败。
c.民国十九年一月,唐生智在河南起兵反蒋中正,旋失败。
d.同年四月,阎锡山自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副之,联合反蒋,而有五月之“中原大战”,双方经惨烈激战,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阎冯军大败。
e.民国二十二年有第19路军,联日共反中央之“福州事变”,旋平定。
f.粤、桂、湘、川、黔、滇等省内部军系首领互争之战。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民国十三年一月,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联俄容共”政策,用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以“共产党精神、灵魂取代国民党躯壳”,发展迅速,中国国民党于民国十六年四月清党,八月一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八一建军),引发国军剿共战争,国民政府以“攘外必先安内”,作全国性追剿,经第一、二、三、四、五次及豫鄂皖之清剿,至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退入陕北之共军,因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功败垂成,此星星之火,后因抗战成长,终至燎原。
四、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至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此段期间在外威胁国家安全者为日军侵略。国民政府早已预知,而在全国重点地区,京沪、平津,建设国防工事,同时“统一意志、集中力量”以御强敌,并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经八年艰苦抗战,日军终于无条件投降,全国除极少数军系(晋阎、桂李)外,所有军队形同一统。而对列强关系,亦加以调整。
(一)列强关系
1.抗战初期列强——美、英、法、意、荷、比、葡等国冷漠观望,德主调停,苏援中国。苏希望日本精锐武力,消耗在中国,以免在日苏边界冲突中转向苏联。
2.民国二十八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民国三十年四月,日苏中立条约签字,日军侵略太平洋及东南亚。
4.同年七月,中华民国对德、意绝交。
5.同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日美大战开始。
6.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在华盛顿发表二十六国反侵略共同宣言,中华民国列为“四强之一”。
7.同年十月十日,英、美等国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民国三十二年一月中美、中英另订平等条约。
8.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中、英、美三国元首举行“开罗会议”。
9.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中、美、英联合发表波斯坦宣言。
(二)苏联侵扰边疆
1.民国三十一年三月,苏联策动新疆迪化政变,杀盛世祺(机械化旅长),多人被捕。
2.民国三十二年四月,苏联撤迪化驻军红军第8团,包括飞机制造厂。
3.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苏军助伊宁乱党,攻陷专员公署,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艾力汗条热为主席。
4.民国三十四年一月,苏联红军及哈萨克人陷伊宁,国军预备第7师副师长杜德孚等官兵4000余人死亡。
5.同年二月,“雅尔塔秘密协定”,苏联恢复在外蒙与东北之特权。
6.同年八月,苏联对日开战,侵入中国东北及热察等省。
(三)国内分裂
此段时期,除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新京、长春)、“伪冀东自治委员会”(通州)、“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北京)、“伪蒙自治政府”(张家口)、“伪国民政府”(南京),另外中央政府(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中共在陕北延安成立“边区政府”,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全国四分五裂,七个“政府”明争暗斗,有的相互征战,根本无国家安全可言。
五、战后国共战争(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至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一)列强侵扰
此段期间,列强日本已无条件投降,被盟军占领,英、法、德、意、比、荷、挪、奥等国,不论战胜战败,皆饱经战祸,重振声威困难重重。然新兴美、苏两大列强,不论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紧盯着中华民国不放,造成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与伤害。
1.苏联
(1)民国三十四年六月,由美国总统杜鲁门转告中国政府,斯大林愿助中国复兴,且与中国共产党无关,中国政府怕苏联助中共叛乱,八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独立,使苏联占尽中国便宜。
(2)同年,苏联红军霸占东北地区,拒不撤退,培养、装备、训练中共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并将葫芦岛、营口、张家口交给共军。
(3)同年,苏联红军将东北过去日本战时所建——电力、煤矿、钢铁、机械、化学、水泥、食品、造纸、纤维、非金属等工业,及液体燃料、铁路器材、电报、电话、银行,都掠夺拆迁一空。
(4)民国三十五年四月,苏军表明从东北撤退,但留7万人,在旅大、中东路沿线,以及海龙、贝子府、普兰店、其塔木、开鲁、岫岩、佳木斯、双河镇、四平、赤峰等地,掩护并助理中共对接收国土之国军作战。
(5)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北塔山事件。
(6)苏联(斯大林)有联合中国控制东北,以对抗美国与将来兴起之日本之企图,然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亲美政策甚为明显,尤其美国派运输工具、空海运中国军队接收东北,触怒苏联(斯大林),而有前述激烈动作。
2.美国
(1)美国为战后列强之首,在中华民国与苏联争夺领导权、经济权或控制权。然不了解国共实质关系,硬以美国方式调度,误国军剿共战机,补共军周旋时间,终至大陆赤化,引发韩战、越战等大陆战争及长期美苏冷战。
(2)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美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希望国共停战,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盼扩大基础,容纳其他政治分子、和平统一。同月马歇尔使华。
(3)同时,美设置驻华军事代表团,协助中国整编军队,并留驻三师美军(近9万人)分驻青岛、天津及北宁路天津至山海关之间,支持国军接收东北,并防卫华北。
(4)马歇尔经“政治协商会议”、“军事三人小组”、“停战协商”,而有三次停战:a.民国三十五年一月十三日;b.同年六月三日;c.同年十一月八日,使共军谈谈打打占尽上风。在此期间,共军直接攻击经过平津间安平之美国陆战队。
(5)民国三十六年一月,马调停失败回国,始认识“中共有意在中国建立共产形式政府”。
(6)此后马返国出任美国国务卿,对中国政府与蒋中正成见已深,对魏德迈所提对华政策建议,全部封锁。美对华援助处处掣肘,至民国三十八年一月,马氏下台,中国大陆已完全改观,八月美发表白皮书,将大陆赤化责任,完全推给国民政府。
(二)国共战争
1.抗战胜利后,国共战争是国内安全最大的威胁,全国各地(除台湾外)及人民都牵连在内,无一幸免,造成空前浩劫、生灵涂炭。
2.抗战胜利时,国军约有470万部队,包括有重装备的陆军,可观的空军,及少数可用之海军。共军——连同第8路军(第18集团军)及新四军,有57万部队,但皆为轻装备陆军,很少有攻坚的火炮,建立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四大军区,及华中、华南之零星势力,双方兵力悬殊。
3.大陆“陷共”,最主要是国军打败仗,一个战役打败下来,不仅是军队被歼灭,连同军队的有生力量——土地、人民、资源、财富——全部由正数变为负数。几个连续战役——山东及济南战役、东北及辽沈战役、华北及平津战役、华东及淮海(徐蚌)战役,打败后,共军已在主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后一年四个月(民国三十八年三月至三十九年十月),共军快速占领全部大陆、海南岛及西藏,至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国军打败仗的原因甚多:
(1)政治方面:政府分裂内斗、腐化贪污;
(2)经济方面:财金紊乱、经济崩溃;
(3)社会心理方面:士兵厌战、官压民变;
(4)军事方面:a.战后中央对非中央系部队歧视与待遇不平,化编或调边远地区作战,引起不满或叛离;b.借战后“整军”,裁非中央系军官近30万人,编“军官总队”,使此有战场经验干部心有怨气,后多被共军所用;c.处理百万伪军不当,杀官夺兵,或以“汉奸”、“敌伪”,驱之投共;d.因高级将领派系分明,能打仗将领——关麟征、薛岳不用,用刘峙指挥徐蚌(淮海)会战,焉有不败之理;e.有些曾受中央敌视将领,紧要关头投共——如高树勋、韩练成、吴化文、卫立煌、何基沣、张克侠、张珍、程潜、陈明仁等多人,大陆陷共前许多地方将领为求生存,更无论点,且国军最高统帅部及各级指挥单位,多有中共地下党潜伏,随时为中共提供详细情报,如参谋次长刘斐、作战厅长郭汝瑰,又以统帅部直接指挥作战,刘、郭参与机密指挥,所以每战必败。
六、撤守台澎金马
(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至民国九十年初)
(一)前期(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至七年十二月)
此段初期,国共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并在沿海各地有海空陆各型战斗,国家安全威胁完全来自大陆中共政权;中共以解放(占领)台澎金马为其极终目的,政府宣布“反共抗俄”政策。初则建军备武,欲图反攻,但为美国所不许。民国六十年十月,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由中共政权取而代之。民国六十二年二月,美国与中共互设“联络办事处”,民国六十七年十二月,美国总统卡特宣布与中共建交,并以“台湾关系法”维持美国与“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民间关系,同时结束“美国在华军官顾问团”及“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一日,颁布“动员战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组织纲要。二月十六日正式成立。
“国家安全会议”主席蒋中正(兼),秘书长黄少谷。下设:1.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大猷,指导全国科学发展。2.“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至柔,研究国家建设方向。3.“国家安全局”,局长王永树,负责全国——国内外安全,并指挥“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原保密局)、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民国六十四年四月六日,严家淦继任“主席”,秘书长黄少谷,民国六十七年五月,蒋经国继任“主席”,秘书长黄少谷,六十八年六月,沈昌焕为秘书长,七十年十二月王敬煦接安全局局长,七十三年五月,王道渊继任秘书长,七十四年十二月宋心濂接安全局长,七十五年六月蒋纬国接任秘书长,九月陈雪屏接任“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七十七年一月李登辉继任“主席”,七十九年八月洪寿南接“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八十年六月“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撤销,八十二年三月施启扬任秘书长,六月,殷总文任安全局长。八十三年九月丁懋时任秘书长。
此一机构,初设时,有三个目标:1.指导科学发展;2.研究国家发展;3.国家安全系统之建立。第一项颇为成功,有目共睹;第二项似无建树;第三项,在保密情况下所知不多,但安全局内部事端不少。
民国五十八年,中日发生“钓鱼台列屿”(日称间阁群岛)争议。至今未决。
此段期间,内部之国家安全威胁,为分离分子与台独思想,但皆为政府善意疏导,开放党禁、报禁,大量放宽言论自由,以及厉行民主,并发展经济所化解。
(二)后期(民国六十七年十二月至九十年初)
自民国六十九年十二月,中共改革开放,海峡两岸关系渐趋稳定,并向“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提出“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四流”(经济、文化、科技、体育),民国七十三年六月,邓小平有“一国两制”的倡导。但为防止分离分子制造“台独”,不放弃对台使用武力。
民国七十六年七月,蒋经国“总统”宣告解除戒严,十月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七十九年十月“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相继成立。八十年六月“国统会”通过“国家统一纲领”,三月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对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民国八十年十二月成立)作为对口交涉机构。五月李登辉“总统”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期间,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两岸露出和平的曙光。八十一年十二月,经两岸“两会”之努力,有所谓“九二”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并促成八十二年(1993年)四月在新加坡的辜(振甫)、汪(道涵)会谈,为海峡和平工作达到高峰。台商往大陆投资亦快速发展。
但因李登辉日本情结,及不当言词表现,被中共疑为“暗独”。此后民国八十四年一月有“江(泽民)八点”的发表,四月有“李(登辉)六条”回应,双方较劲,六月李登辉访美,触怒中共,而有七月与八月两次东海海域试射飞弹动作,一对准台湾北部,一对准台湾南部,双方交涉陷入低潮。民国八十八年五月李登辉就职演说,企图对“一个中国”原则加以背弃,民国八十六年十一月,李登辉在“国统”会上发表“戒急用忍”政策,阻止台商赴大陆投资。此不但妨害“台湾中华民国”经济发展,亦对国家安全造成莫大的损害。这些双方不愉快过程,经民国八十七年十月,辜振甫亲赴沪京见汪道涵、钱其琛、江泽民而有解围。惜民国八十八年七月,李登辉又对外记者说出“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促使双方官方来往中断,至今未恢复。故“中华民国”今天之国家安全,外在为:中共态度;内在为:国土分裂,以及美国态度。兹分论于下:
1.中共态度
(1)原则。民国八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重提两岸必须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和平统一。中共宣称不放弃对台动武的三个条件。
(2)时机。综合近年中国领导阶层以及“国台办”之言论,在下列情况下,中共最可能对台用武:
a.台湾一旦宣告“独立”;
b.台湾内部发生大规模动乱;
c.外国势力(指美、日)明显干“预中华民国”内政问题;
d.“中华民国”发展核子武器;
e.“中华民国”长期拒绝两岸统一问题谈判。
以上各种情况中,以台湾一旦宣告独立最具危险性,同时必将引起台湾内部动乱而削弱防御能力。此为政府应戒慎警觉防备。
2.国土分裂
近来台湾朝野,同意以“中华民国宪法”为依据,避免国土分裂,或引起中共动武,此为国家内部安全最好的指标。不过最近执政的民进党,仍保有“台独党纲”,以及步步去中国化,用一些小动作,向“台独”进展,使大陆不安,此点尚需两岸用高度智慧化解。
3.美国态度
至今美国表面上以“台湾关系法”来维持与台湾民间关系,然实际用供应“防御性”武器,维持台海和平,来掌控台海局势。此一局面能维持多久,很难预料。美国是以自己利益为最优先考虑,在历史上已经三次出卖中华民国—(1)民国三十八年八月所发表之“白皮书”;(2)民国六十年十月“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3)民国六十七年十二月与中共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料亦非“中华民国”当局所能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