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酒、有剑,策马扬鞭(《少年行四首·其一》)
一眼千年,当我们沉浸在诗词的永恒魅力之中时,虽然时光一如既往地匆匆流逝,但我们的心灵却是青春不老,心中红颜犹在。所以,这一篇我和大家分享一首和青春红颜有关的唐诗——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首诗的风格是不是感觉和我们印象中的王维的诗歌的风格不大一样?
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王维大概是盛唐诗人里最“佛系”的那个,他那些广为流传的诗句,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等,好像都蕴含着一派悠闲恬静的禅趣,显示出一种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界。
但是我们别忘了,除了这些“佛系”的诗篇,王维也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这样开阔的边塞诗,写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深情的亲情诗,以及“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样侠气逼人的游侠诗。
这样的王维也是真实的王维。读王维的诗集,我甚至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要问哪一位诗人最能将盛唐文化的各种特质集于一身,我首先想到的竟然不是李白、杜甫,而是他——王维。
盛唐文化最重要的特质究竟是什么?我想到的答案是两个词——“开放”“包容”。只有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时代才能有这样开放、包容的胸襟,而开放包容的主要特点就是文化气质的多元化。
生活在盛唐的诗人,通往成功的道路有无数条:你可以漫游边塞,也可以幽居山林;你可以傲立朝廷,也可以漂游江湖;你可以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一条拜将封侯的光辉道路,就像高适;你也可以身居高位,指点江山,描绘盛世蓝图,就像张九龄;你可以像李白那样信仰道教,也可以像王维一样崇尚浮屠,当然更可以像杜甫一样忠实于儒家理想,你还可以在“丝绸之路”上用国际视野展望世界与未来……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时代。而王维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既有盛世繁华,也有心灵私语;既有驰骋边塞的豪情,也有隐居山林的悠闲;既有忠君爱国的执着,也有洞察世事的超然……他的身上,真的有集道家的自然、佛家的超脱与儒家的执着于一体的气质,这难道不是盛唐文化自信、开放与包容的最佳缩影吗?
而这首《少年行四首·其一》,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般意气风发的王维,同时也看到了少年般青春飞扬的盛唐气质。王维的《少年行四首》虽然很有名,但并不是唯一使用过《少年行》这个诗名的组诗。换句话说,《少年行》这个诗名并不是王维的原创,而是乐府杂曲歌辞的名字,原来的名称为《结客少年场行》,最早源于三国时期曹植的《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芒。”诗歌写的就是那种轻生重义、快意恩仇、慷慨激昂追求建功立业的少年侠客。其后,南朝的鲍照、北周的庾信,都写过同题的诗歌,例如,鲍照的《代结客少年场行》中有“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仇”的句子,少年任侠之气扑面而来;庾信的《结客少年场行》中也有“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这样洒脱豪迈的少年侠客形象。
到了唐代,写少年游侠题材的诗歌更多,诗名多作《少年行》,有时候也会在诗名前加上地名,例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等。
除了王维,李白、杜甫、王昌龄、张籍等著名诗人,甚至连和尚诗人贯休也写过《少年行》组诗。这么多一流诗人都写过《少年行》,塑造的都是少年游侠的形象,虽然风格各有不同,但这些少年游侠除了无一例外都年轻帅气、生猛勇武,还具备三大共同的基本元素:马、酒、剑。
既然是游侠,当然首先少不了漫游天下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帅气的交通工具——马。所以杜甫的《少年行三首·其三》一开始就说“马上谁家白面郎”,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其二》一开始也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其二》一开始当然就是“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还有贯休的《少年行三首·其三》中的“马上黄金鞍”,等等。有时候,我会忽然产生一种奇思妙想,若是将所有这些诗人《少年行》中的少年游侠全部聚集在一起,一色的英武少年、一色的金鞍银镫、一色的锦帽貂裘,那在阳光下该是何等耀眼、何等醉人哪!这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唐朝少年吧!
其实,我这样的想法也算不上是什么“奇思妙想”,因为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一》和我的想法就不谋而合。
你看他是怎么写的:“咸阳游侠多少年。”“咸阳”当然是代指长安,所以王维不是写一位、两位长安的少年游侠,而是“多”少年,这是长安少年游侠的群像,是一群鲜衣怒马的白马王子啊!当然,这首诗中的白马王子暂时没有骑在高头大马上,而是“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马暂时处于休息状态。那么,少年们都干什么去了呢?
这就要说到唐诗中少年游侠的第二大共同元素——酒。侠客豪情岂能少了烈酒助兴?你看李白笔下的《少年行二首·其二》:“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杜甫的《少年行三首·其三》:“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王昌龄的《少年行四首·其二》:“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张籍的《少年行》:“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倡楼醉”……
真是痛快啊!这些少年游侠,也许来自五湖四海,以前从来没见过面,以后会不会再见面也未可知,但他们丝毫不在意,他们的相聚就是这么豪爽,连彼此的姓名都不用问,就在路旁的酒肆中,要上最好的美酒,痛饮一番,再潇洒挥别。萍水相逢,又各奔东西,再度浪迹天涯。
有少年游侠的地方必然有烈酒相伴,所以王维才会这样写:“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少年游侠,为什么会将他们的坐骑系在柳树上呢?因为是“新丰美酒”让他们闻香下马了。
“新丰”是地名,汉高祖刘邦置新丰县,就在今天的陕西临潼县北。据说刘邦定都关中,他的老父亲住在长安深宫之中,思乡情切,闷闷不乐,刘邦就按照故乡丰邑的样子改造了街巷房屋,还迁来丰邑的乡民,改称“新丰”。太上皇很高兴,就住在新丰,天天和父老乡亲们欢聚饮酒,再也不会因为思念故乡而长吁短叹了。于是在后来的诗词中,“新丰”就成了贵族聚会宴饮或者富贵之后与故人欢聚叙旧的代名词。
“新丰”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一个镇名。新丰在今天的江苏丹徒,据说这里盛产名酒,于是诗文中常用“新丰”泛指美酒的产地。李白就写过“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二》)的诗句。
王维这里写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应该是泛指美酒,“斗十千”化用的是曹植的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李白的《将进酒》也化用过这两句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美酒的浓香,让这一群少年游侠聚集在长安城边。相逢是缘,虽然彼此不知道对方来自何方,要去向何处,姓甚名谁,但这些都不重要。“新丰美酒”对“咸阳游侠”,这样的少年郎,酒气与侠气集于一身,凭着相同的气味,他们就成了英雄不问来处的知己。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说的就是这样的相聚吧?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高楼”在这里多半是指豪华的高档酒楼,这里有名贵的新丰美酒。被名贵的新丰美酒吸引而来的鲜衣怒马的少年游侠们,浑身上下充斥着“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意气风发!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吧,一幢富丽堂皇的酒楼,醇美的酒香在空气中飘溢,酒楼前的林荫道旁,一行粗壮的垂柳上,拴着一溜的高头白马,一色亮锃锃的金鞍银镫,白马旁边侍立着一色的衣着光鲜、英武不凡的少年随从,而他们的主人——那些更加年轻英武的少年,正在酒楼里狂歌痛饮,他们不拘一格的纵情欢笑,和着浓烈的酒香,在空气中尽情发酵、发酵……
千载以后的我们,每当读到这样的诗篇,是不是也情不自禁地醉了呢?思绪是不是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个青春飞扬的少年时光呢?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我喜欢这样的少年郎,我更向往这样自信又狂放的盛唐风采!
当然,诗解读到这里,似乎已经解释完了,但细心的你,也许还会有一个疑问:不是说少年游侠应该有三个共同元素吗?现在才说到两个——酒和马,那第三个怎么没有出现呢?
是的,第三大元素是“剑”。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其一》里有剑:“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其二》里也有剑:“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没有随身宝剑,比如说龙泉剑、太阿剑、干将剑、莫邪剑之类,又如何能够体现出少年游侠的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呢?
的确,剑,这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并没有出现在王维的这首《少年行四首·其一》中,但是你别急,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虽然没有随身佩带宝剑,但他们随身携带的,有另外一种武器——弓箭。
《少年行四首·其一》是王维《少年行四首》的第一首,也只是少年游侠传奇故事的一个开场序幕而已,真正的《少年行》传奇还在后头。我们不妨来读一读王维《少年行四首》的其他三首。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三首《少年行》,我就不逐句解释了,但大致的故事情节是很清晰的。这一群少年游侠聚集在咸阳,在相逢痛饮之后,他们将去往何方呢?这三首诗就是答案。
原来,这不是一般的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侠客,而是准备到边疆去杀敌报国的少年壮士。“羽林郎”本来是指汉代的禁卫军,“羽”指的是国家之羽翼,“林”指的是如林之茂盛。汉代以后,历代禁军常设羽林军,唐代有左右羽林军,这是国家最精锐的部队,也是由最高贵的世家子弟组成的。但这些少年郎并非纨绔子弟,而是练就了一身武艺。他们能够驰骋疆场,挽强弓、射长箭,百发百中;他们出生入死,为了边疆安定不惜背井离乡。原来这些“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少年郎,并不是只图自己的一时快活、恩怨情仇,他们的弓箭,对准的不是私人仇敌,而是入侵国家的敌人,他们的胸中始终充盈着家国情怀。“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视死如归简直如出一辙。
这才是真正的盛唐风采!这才是真正的少年侠士!当这些少年凯旋的时候,连天子都要亲自为他们设宴庆功,让他们拜将封侯,要赐予他们这个世界上最耀眼的荣华。这才是真正的不负少年、不负青春的无上荣光。
其实,王维不仅仅写过《少年行》,他还写过《老将行》,还有“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取胡马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诗句,同样表达了盛唐时代少年侠士赴边报国的慷慨激情。
原来,在王维的笔下,不是只有“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万事皆空”,更有这种“相逢意气为君饮”“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情壮志。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有马、有酒、有剑(箭),有一位白衣少年,扬鞭策马,回眸一笑,绝尘远去。那个笑容,比阳光更明媚;那个眼神,比秋波更清澈;那个背影,比火焰更耀眼。那是我心中的盛唐,也是我心目中的青春。
青春不会远去,少年仍会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