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遽种疫苗倍觉暖 初探新校几多欢
“科夫……快点,快点跟上……科夫……”
接到家乡的信得知木秀受辱前,泉珠正预备带着戚科夫到沪西小学报到。
戚科夫到上海时,虽未开学,但并不妨碍她带着期待又紧张的大兄弟去沪西小学门外向内瞧望,这比带他去黄浦江边上看轮船要更加让他开心!
戚科夫小心翼翼地站在校门外,看着自己就要进去读书的沪西小学,满心欢喜,恨不得像那站在枝头的小鸟一样,能生出一双翅膀飞进院内——这与家乡利用土地庙改建的农乡小学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堂呢!
学校门卫老伯相当和善,听泉珠说兄弟即将来就读,就打开边门,让姐弟能够站在校门内四下里看看。戚科夫因而可以清晰地看见三层高的大楼内有着整齐的教室。教室的窗上安装着透明的玻璃,室门外贴着标牌写着年级与班级。楼边又有操场,虽然面积不大,但安装了单、双杠,还有两个高大奇特的家伙:高高的铁腿矗立着、低着脖子、四方脸的嘴里衔着铁圈——篮球架子,一旁还有白线划过的砂土跑道、沙坑与两个他叫不出来的“木箱子”。
“那个叫跳马。”看戚科夫眼不交睫、满带惊讶与欢喜地看着校园内的设施,泉珠只觉自己的心里也洒进了阳光——她自己从未进过的学堂,看着这样的小学也是满足与羡慕。
戚科夫不好意思地笑着,点了点头,转眼又见校园墙边一排青翠的小树与攀上墙的爬山虎等带着新嫩的希望,长满了阳光:“呀,那些都是新种下的。”
门卫老伯笑应:“是啊!它们都是今年春天新种下的,就像你们这些小学生一样,会慢慢长大的。多亏我们新中国成立了,你们才有这样好的读书机会,一定要抓紧,认真学习,不要白白错过好时光!”
看戚科夫用力地点头,门卫老伯告诉他,《解放日报》已公布了党和政府制订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我就是听见这个,才有了念头,接兄弟到上海来读书的。”泉珠想起,厂长带着大家开会学习的时候,也特地读到的这个好消息。
“向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戚科夫重复这两句话,只觉得满心满口都是甘甜。
他一度担心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到城里来读书,是会被人家轻视的。可现在报纸上都登了国家的方针,要向广大工农开门,那他还有什么可紧张担心的呢?
戚科夫又想起一个问题,转向泉珠:“大姐,那你呢?你现在是工人,是不是也有书可以读?”
泉珠笑起来:“大姐已经工作啦,没办法像你们一样在学校专心读书。不过,听长珍姐说,明年,工厂里就会开设扫盲班,会有老师来厂里教工人们读书认字的。”
“那太好啦!”戚科夫雀跃起来。
放下心中担忧的少年,激动融化了快乐,跟着泉珠回家。进了弄堂,姐弟二人遇到邻里,有人不断热情地与他们打着招呼。不少人特意关心刚刚来到城里的戚科夫,还有阿伯,拿出了糖果点心,硬是塞在他的手里,也将阳光塞进了他的手里,他的心里。
姐弟两人的开心一直持续到打开家乡的来信。
信是李氏托人写来的,信中诉说了木秀与田花的遭遇。戚科夫看了前几行字,就急起来,“大姐……要不然,我还是回乡里去读书吧?家里没有男丁,只恐二姐与小妹还要受欺侮。跑了汪里兴与他阿爹,但还是有坏人的!”
泉珠面色凝重,咬紧了嘴唇,但她坚持让戚科夫将信全部读完。一直看到农会干部为木秀与田花两人做的安排,姐弟俩才将心放下了些。
“继母让你放心读书。她也会经常回家看看的。”泉珠安慰着依然不安的兄弟,“你人小势单,就算回去了,也护不住二姐与小妹。那汪里兴父子是晕了头,忘记现在是解放后的新中国,以为美国佬在打朝鲜,他们又能逞凶逞横啦!这是做梦呢!放心吧,农会是为农民说话、不会再让农民受欺侮的!”
戚科夫听着没有发声,他又看了一遍手中的书信。驱散了急切,他可以真正看出农会干部为二姐与小妹所做的努力!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乡保长从来是不会为他们这些小民说话的,更何况是他们戚家这几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木秀那样做过童养媳又失了身的女子!
“大姐,解放后,好像很多事体都不一样了!”戚科夫攥紧了信,抬起头来,定定地对泉珠说着。
泉珠眼里有热泪涌上来:“是的,很多事体都不一样了!”
留在上海的戚科夫很快感受到了更多的不一样——生活中所遇的桩桩件件事体处处让他感觉到新鲜、向他吐露出积极的气息。
不说泉珠带他去逛的公园是那样漂亮,也不说与他一样年纪的少年们都是开开心心的,单就说图书馆,那里面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那么多的书!散发出欢喜雀跃的浓浓墨香!而那么多的人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里面不出声地读着。泉珠说这些人里有的要读大学,有的是工人要学习技术……
“我,也想考大学,也来这里读许多书……”戚科夫看着书架上让他羡慕的书本,喃喃地出声。
“那你开学后多认些字!”泉珠十分欣慰兄弟的好学,“等你上了中学,就给你到这里来借书。”
而不用等到戚科夫开学,他就能在弄堂口设的免费读书摊头上挑书看了。起初,戚科夫并不敢去拿那上面五颜六色的连环画,只敢站在小朋友身后,看他们翻着有图有文的书页。
坐在小板凳上读小黑板上里弄干部在上面用粉笔写了的时事新闻,戚科夫告诉大家:免费的读书摊头,里面有小人书、报纸……
而他在上海安定下来没多久,就有里弄干部来家里走访,预订了日期安排泉珠带戚科夫去打针、种天花疫苗。
“什么叫疫苗?”戚科夫听见天花两字,已然紧张,不知这疫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里弄干部看到他咳嗽,以为他从乡下带了天花来,需要治疗的吗?可他得过的不过是肺炎啊!
天花的恐怖戚科夫是知道的。曾有一年,村里有村民得了这个病,家家户户人心惶惶。李氏说那痘疮是极厉害的,患病的人一多半难活,就算活了,生痘的地方结疤落去后会留下一个个麻坑。不但如此,天花痘疮十分传人,不但碰了、摸了那痘疮,就是与患病的人走近些,也是会传着的。所以,李氏要求几个孩子远远地躲着那些患天花的人家。戚科夫去采野菜、摸鱼抓鳝的时候也是用破布围牢了口鼻。曹六禄老爷更是派了乡丁看着,不许患痘疮的人家出门打水、种田,只恐将病气过给村人。可还是有几户村民先后患了病,也不知是不是过人的,吓得曹老爷的乡丁也不太敢到村子里了。
戚科夫远远听着患天花的人家传出一阵阵哭声,只觉得又是难过又是害怕。听说难得有一家略有余粮的村民摸黑去求郎中,可郎中也不敢前来,只开了药方让村民自己抓药熬煮。半月后,总算村里不再有人家冒出得天花的消息,村民方敢小心翼翼地在村里走动,可毕竟有人患这病死去了。有一户得病的男孩子坐在门槛晒太阳的时候,戚科夫与李氏壮胆略略走近看了几眼,只见他面颈有十几个结痂的疮疤,李氏叹说,这后生只怕要落了一脸的麻坑,难讨媳妇。
戚科夫想到这里,不由伸出手臂又凑头到里弄干部面前,分辩道:“阿嬷,你看,我没有生痘疮,也没有麻坑,我咳嗽不是得了天花,不需要打针的。”
里弄干部听了,与泉珠相视而笑,向戚科夫解释说:“傻孩子,打针种疫苗就是不让你们得这个病呢!”
“打了针,就可以不得天花了吗?”戚科夫又是好奇又是不安,“竟有这样的针?一定要不少钱吧?我到上海来读书,姐姐要为我付学费,又要安排我生活,没有那样多的钱,我还是不要打了!”
泉珠心中安慰,摸着戚科夫的头:“傻兄弟,我们的党要让人民身体健康,要消灭天花,所以给大家打疫苗是不要钱的。我们厂里的工人们也都打过了。”
“真的?”戚科夫惊喜地看向里弄干部。
里弄干部笑着连连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们的党建立了新中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怎会是假的?现在天花疫苗全国各地都在打呢!”
“那,是不是,我家乡的二姐和弟妹也可以打到疫苗?”满腔的惊喜从戚科夫心里跑出,声音都有些尖细起来。
泉珠也欣喜地看着里弄干部,她与戚科夫一样,当然希望家乡的人也远离那可怕的痘疮。
“肯定也能打到的!”里弄干部笑着肯定,一阵温暖涌向戚科夫!“我要通知下一户要接种的人啦。”干部起身走到门口却又转回头来,“对啦!泉珠,你之前到厂里与里弄开证明,要为科夫申请学费减免的事怎么样了?”
“之前学校老师已通知了。决定减免科夫的学杂费用呢。”
“上海也能减免我的学费?”戚科夫更加激动,忍不住站了起来,“那,那我一定好好地读书,好好学本事!”
“哈哈,不但你要好好地读书,就是我们,也是要努力读书、学本事的!”从里弄干部打开的门,涌进杨长珍开朗的笑声。她还拉着一个探进头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