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先生重逢学堂进 长姐复回喜欢欣
“解放军来后,不分穷富,小孩子都是可以读书的。”这个念想给了湿冷的空气一点温暖的慰藉,难过的时候,戚科夫会想起村邻传说的这句话。
可是他能到哪里读书呢?村里的私塾已经停了,那管事先生本是汪地主老婆的亲戚,自从解放军打到杭州,就吓得关了私塾,连夜逃回家去了。李氏说邻村的私塾也停了,大小孩子们全部散在家中。
县城的学堂是开办着,可到城里读书,戚科夫是想也不敢想的。现在解放,佃户们得以减租,可他们戚家早无田地又无壮劳力可以耕田种地,估计依然是贫穷,吃个饱饭也都是奢望。
这么想着,戚科夫垂了头,恹恹地跟在村人后边回了家。
建国后的第一个冬季来了,天气渐冷,戚科夫为给家中取暖,往山里去拾取烧柴,每一趟来往常常需要一天。
这一天,他正艰难地背了柴进入村口,忽然感觉有手将他背上的柴托了起来,回头一看,“呀!”竟是几年不见的邱先生!
“邱,邱先生,是您吗?您,您回来啦?”惊喜涌到了戚科夫的脸上,他将柴全部放到地下,拉紧了邱先生的手。
“呵呵,回来看看你们!”邱先生俯身,将柴背在了自己身上。
戚科夫争抢不过,只能跟在邱先生身边,一边托了柴,一边与他回村。
邱先生一路询问戚科夫的情况,得知他被逐出私塾后,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不由深深叹息。
等到了戚家坐定,他看着周遭,认真地对戚科夫言讲:“你从小读书刻苦、成绩优秀,不能这样长期荒废学业,这样就太可惜了!”
“可是,我能到哪里读书呀?”
“傻孩子,你怎么不明白?如今解放了,共产党已帮助穷人翻身,你不但可以回到学堂读书,而且可以申请学费减免。”
“真的?”戚科夫一下跳了起来。
“真的!”邱先生重重地点头,“我在上海教书,已有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申请了。稍晚些,我帮你打听最近的学堂,带你去报名,申请学费减免。”
“他们会同意吗?”戚科夫对私塾管事先生与汪地主赶走他的情景,至今记得清楚,只怕带着希望去,携了失望回。
“呵呵,应该会同意。”邱先生笑着拍他的肩膀,安慰着:“如果免不了,我代你支付,可好?对啦,不但是你,就是你妹妹和小弟,到了年纪,一样是可以进学堂的,不要让他们也耽误了。”
“我们也可以读书吗?”田花拉着槐壮,小心翼翼地走近了邱先生。
邱先生伸手拉了他俩:“为什么不可以!新中国的孩子,只要愿意,都可以读书!共产党,本就是老百姓的救星!”
“老百姓的救星”,这话,戚泉木是听过的,可是田花与槐壮还是第一次听到。两个孩子懵懵懂懂,看着泪水模糊的兄长,看他忍不住抓了衣袖一次次擦眼泪,直至立在邱先生面前,咬着唇一边哭一边咧着嘴,笑容蓬勃地飞出,一遍遍说着“太好啦!这真是,太,太好啦!”,他们的眼睛里也闪动起高兴来!
为了戚家几个孩子的就学,邱先生当晚留宿在私塾。
李氏听说了消息,连夜问村邻借了些土产,预备送给学堂的管事。
戚家人没有想到,新开的乡里小学就设在邻村——原来的土地庙里。拿了继母给的土产,戚科夫装满了忐忑的心情,跟着邱先生来到小学,原以为要大费些口舌,他甚至准备好像原来一样,给私塾管事先生跪下来恳求。
谁知,小学的负责人,人称张校长的一口答应收下戚科夫,只要村里能出个证明,新年过后就让他来插班,学费全免。
戚科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被邱先生拉着,激动得结结巴巴地向张校长道谢,要转身时,才想起手中的土产,又转回去,递到张校长面前。
张校长被朴实的孩子逗笑了,将那土产又推了回来:“要谢可不是谢我,是我们的党要好好培育下一代,培育来自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的有用人才,所以你们才会有这样好的机会!”
“我们的党要好好培育下一代?来自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的?”
戚科夫跟着邱先生回村的时候,一路反复念着这几句话。快乐淹没了他!
邱先生欣慰,这从古时直到当今,真是穷苦人家想也不敢想的!历朝历代,无论谁人做了皇帝,都不会让全体老百姓做国家的主人,老百姓的孩子,也不可能有同上学堂、同读书的好辰光!
……
1950年的春节到来了。泉珠第一次高高兴兴、带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中——她说自己与姐妹们已进了上海的纺织厂做女工。这纺织厂是属于国家的!她已可以堂堂正正拿当工人的工资了!
“什么叫属于国家的?”田花趴在姐姐身边,眼睛将好奇的星星闪烁着。
“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不再是纱厂老板私人的了!纺出来的东西,也全部属于人民,是大家的!”泉珠努力用自己学听到的话,向弟妹们解释。
“那这里的田地,这里河中的东西,还有山上的山货呢?”木秀拿着大姐给自己可做新衣的第一块布料,好奇地问着。
“我们议论的时候,厂长说也会是大家的!”泉珠肯定着。
正煮着南瓜粥的李氏手一抖,差一点将粥汤洒在地上:“之前一直在说减租,听你如此讲,难道说村里的田地,也不会是一户人家的了?”
“我好像听村长也这样讲过。”戚科夫代为应答。
他们戚家村,已有了第一位村长,是传富伯母的堂弟周喜林。传富伯母还活着的时候,说他在日本鬼子来的时候,就不见了踪影,一家人曾以为他被日本兵打死了。哪里想到,他是寻到了金萧支队,参了军,一直跟着部队,先打日本兵,后打国民党反动派。县城解放后,又打了几场仗,周喜林受了伤,部队领导便让他回到家乡养伤,留下来做好村里的工作。
“村长这样讲了,那一定是真的!”李氏惊喜。
四顾旧损的墙壁、破损的家什,她第一次踏踏实实浮起可以过上好日子的念想!
解放后,因着村长的教育,要她去做典妻的人家,已不再计较她典身的年数。她不用为了孩子们再在两个村子间往返奔波。只是戚家全无田地、科夫与槐壮又充不得壮劳力,她对一家生计的担忧一时难以完全放下。听到泉珠和科夫这样的消息,李氏如何能不开心?
戚科夫看着继母犹豫了片刻,伸手又抓了一把碎米放进煮开的粥里,和弟妹们一起笑了起来。泉珠将一块布料拿了过来,塞在李氏手中欢喜地说:“这一次,给科夫与槐壮做的,是真的新衣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