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情樂府(楊慎)
楊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生平詳見本書卷三《洞天玄記》條解題。撰《陶情樂府》(四卷,又《續集》、《拾遺》各一卷),現存嘉靖間刻本、嘉靖三十年(一五五一)簡紹芳刻本、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本、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上海商務印書館印任訥輯《楊升庵夫婦散曲》本。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金毅點校本《楊升庵夫婦散曲》。參見邵毅平《今本〈陶情樂府〉與〈續陶情樂府〉》(《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七年第一輯)。
陶情樂府序[1]
楊南金[2]
太史公居博南,酒邊寄興,寓情於詞曲,傳詠滿滇雲,而溢流於夷徼。昔人謂“喫井水處,皆唱柳詞”,今也不喫井水處,亦唱楊詞矣。吾聞君子之論曰:“公辭賦似漢,詩律似唐。下至宋詞、元曲,文之末耳,亦不減秦七、黃九、東籬、小山。”噫,一何多能哉!
或曰:“君子不必多能。王右軍之經濟以字掩,李伯時之文藝以畫掩。公之髙文大作,毋乃爲詞曲所掩乎?”予答之曰:“君子不必多能,爲能未多而求爲君子者言也。若夫能已多矣,不必去其多能而後爲君子也。譬之女子在德不在容,爲嫫母言可也。若夫在莊姜,則柔荑凝脂,螓首蛾睂,固其自有也,奚必亂髮壞形,而始爲貞專邪?”觀者以是求之。
嘉靖丁酉正月吉,鄧川兩依居士書。
陶情樂府序[3]
簡紹芳[4]
升庵太史公謫戍博南蒲驃荒裔時,天下知與不知者,皆危之。嗣其策筇竹,度笮橋,橫衝虺瘴,甘嘗蒟醬,而遊精黑水之源,騁目崑崙之麓,齊跡夷險,一視龍蠖,殆駕素虯、乘翠雲而相佯,曷嘗摧心抑節,纖翳悲苦?及捩祕蒐奇,申睂髙論之餘,乃揚情綺語,命韻追悰,製元人樂府數十齣,皆自叶鵷簧,偏諧鳳律。俾狂山狠谷,樂土平邑,乾海黃塵,青樓繡閣,歌之者崇逸思,聞之者排窮愁。《楊柳》、《大堤》之曲,出江潭屈子之口;《芙蓉》、《曲渚》之篇,爲遼東亭伯之辭。遵聲究志,聿當鏡仰。豈謂托染欲塵,以折慢幢,而頹風忠藎,實效裨激。且太史紅顏而出,華顛未歸,幾三十稔,得古今奇謫。然氣益平宕,言益溫藻,海鱗風翼,順適萬里,曾徘徊局脊,復作羈逐狀耶?是可知其人矣!君子毋曰此風流緒藝,易視之也。臨川拙莊楊子、澹齋余子請刻之[5],謾書以傳好事。
嘉靖三十年春,新喻西嶨簡紹芳書。
(以上均明嘉靖三十年簡紹芳刻本《陶情樂府》卷首)
陶情樂府序[6]
張含[7]
博南山人集所倚聲爲樂府,傳詠滿滇雲,而人莫知其興攸寄也。予嘗贈之詩云:“事到東都須節義,地當西晉且風流。”故知山人者,莫如予矣。昔人云:“喫井水處,皆唱柳詞。”觸情匪陶也。昔人云:“東坡詞爲曲詩,稼軒詞爲曲論。”若博南之詞,本山川,詠風物,托閨房,喻巖廊,謂之曲史可也。昔人云:“以世眼觀,無眞不俗;以法眼觀,無俗不眞①。”推此意也,雖與《九歌》並傳可也。
嘉靖甲午夏,禺同山人書②。
(明嘉靖間刻本《陶情樂府》卷末)
陶情樂府續集小序
簡紹芳
升庵太史《陶情樂府》,語俊律叶,駕東籬而隸挺齋,鏘如也。禺山張子序之曰“西晉風流”[10],又曰“《九歌》並傳”,其論美矣,然未至也。夫湘纍露才揚己,怨也;竹林波流茅靡,亂也。翁以直氣大節,處滇廿餘年,得古今奇謫,詞意溫實,略無蔕芥;托染欲塵,以折慢幢,何怨何亂乎?無怨,其箕山棄飲之瓢乎?無亂,其桐江扶鼎之絲乎?可以勸忠,可以裨化,將不在茲乎?
《續集》刻成,紹芳特窺管豹,以續文貂,且以闡禺山之幽,終前序之義云。
嘉靖乙未冬,新喻西嶨簡紹芳書。
(明嘉靖三十年簡紹芳刻本《陶情樂府續集》卷首)
陶情續集跋
王畿[11]
詞曲盛於元,今所傳《太平樂府》、元賢傳奇可見矣。國朝名公鉅卿多不爲之,惟越之劉東生、蜀之晏振之,近日則武功康對山、終南王渼陂、髙郵王西樓、章丘李中麓所製,與東籬、小山埒能角妙。然皆隱處退休之餘,尋壑經丘之興也。
吾師升庵先生在滇廿餘年,寄情於豔曲,忘懷於謫居,吟餘賞末,時一爲之,所謂托焉而逃者乎?同門東溪李侯君錫[12],手輯之爲一卷,藏於巾笥。安寧太守桂溪鄭公見之[13],捐俸鍥梓,名曰《陶情續集》,蓋拾魯泉董公所刻之遺也[14],屬畿識其末簡云。
嘉靖乙巳仲冬望日,鄉進士門生王畿謹跋。
(同上《陶情樂府續集》卷末)
[1] 版心題《陶情前序》。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滇中重刻本《升庵長短句》卷首《升庵長短句序》,與此文文字稍異,末署“嘉靖丁酉正月望日兩依居士楊南金序”,王文才輯校《楊慎詞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據以整理。
[2] 楊南金:別名用章,字本重,號兩依,別署兩依居士,鄧川(今屬雲南洱源)人。成化二十二年丙午(一四八六)舉人,弘治十二年己未(一四九九)進士,授江西泰和知縣。歷任監察御史、湖廣僉事、江西參議等職。以老歸,年八十餘卒。重修《鄧川州志》。著有《裨鄉集》、《三教論》、《守土訓》。傳見《新纂雲南通史》卷二〇四。
[3] 此文又見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本《陶情樂府》卷首。
[4] 簡紹芳:號西嶨,新喻(今江西新餘)人。僑寓蜀中。弱冠遊滇南,題詩山寺,楊慎見而異之,爲忘年交。年幾六十,始歸鄉。著有《贈光祿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楊慎年譜》、《西嶨叢寱》。傳見同治《新喻縣志》卷一、《明詩紀事》等。
[5] 拙莊楊子、澹齋余子:楊拙莊、余澹齋,俱臨川(今屬江西)人,生平未詳。二人據董汝泉刻《陶情樂府》及李君錫刻《陶情續集》,重加遴選,合刻爲《陶情樂府》。參見邵毅平《今本〈陶情樂府〉與〈續陶情樂府〉》(《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七年第一輯)。
[6] 版心題《陶情後序》。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所收《陶情樂府》卷首有此文,題《陶情樂府序》,署“張愈光”。
[7] 張含(一四七九—一五六五):字愈光,號半谷,別署禺同山人,永昌(今雲南保山)人。南戶部右侍郎張志淳(一四五八—一五三八)子。正德二年丁卯(一五〇七)舉人,七試春闈不第。遂隱居鄉里,吟詩作文,爲“楊門六學士”之一(楊慎《病中永訣李、張、唐三公》詩後注)。著有《禺山文集》、《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等。傳見王兆雲《皇明詞林人物考》卷一六、過庭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一四“張志淳傳”附等。
① 以法眼觀無俗不眞,民國二十五年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本無。
② 嘉靖甲午夏禺同山人書,民國二十五年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本作“張愈光”。
[10] 禺山張子:卽張含(一四七九—一五六五)。
[11] 王畿:安寧(今屬雲南)人。嘉靖十九年庚子(一五四〇)舉人。官宜賓知縣。
[12] 李君錫:東溪人。生平未詳。
[13] 桂溪鄭公:安寧太守。生平未詳。桂溪或爲地名。
[14] 魯泉董公:董魯泉,安寧知州。生平未詳。其所刻《陶情樂府》,當卽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簡紹芳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