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淮海新聲(朱應辰)

朱應辰,字拱之,一字振之,號淮海,別署逍遙館主人,人稱淮海先生,寶應(今屬江蘇)人。才名與兄應登(一四七七—一五二六)埒,當時比之“雲間二陸”。累試不第。嘉靖十年辛卯(一五三一),歲貢上禮部,遂隱居不仕。晚年築逍遙館於廣洋湖以老。著有《淮南集》、《逍遙館漫鈔》、《淮海新聲》等。傳見清朱克生《明代寶應人物志》(鈔本)、《明詩綜》卷三八等。

《淮海新聲》,現存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詹應甲校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淮海新聲小引

吳敏道[1]

夫繡被覆於江中,影搖淨綠之水;羅衣拂於道上,響動軟紅之塵。歌曲感人,渢且邃矣。淮海先生才情雋麗,襟愫髙閒。張錦幄以坐花,清哇緩乎六引;飛瓊觴而醉月,姸節淩乎七盤。摛毫則思逐紫雲,握板則音翻《白雪》。遂使渼陂卻步,枝山斂容。題曰《新聲》,別於舊調。流傳長樂之館,賞窈窱於芳辰;唱滿莫愁之城,歡玲瓏於清夜。將隔障而娛李白,反車而綣秦青乎?

舫齋吳敏道題。

(清嘉慶二十一年詹應甲校刻本《淮海新聲》卷首)

淮海新聲跋[2]

朱永世[3]

此集流傳江淮間久矣,第版脫字訛。曾孫永世於萬曆甲午秋輯補校正,庶便觀覽。謹跋。

校正淮海新聲跋

朱士彥[4]

十世祖參政君母弟淮海先生,諱應辰,字拱之,一字振之。累舉不第,貢入太學。能爲詩,曰《逍遙館集》。又有《淮海新聲》者,時曲也。末附參政君《鐙詞》數闋,九世祖九江府君《蕪城詞》數闋。士彥少時嘗手錄一本,而其書謬盭脫落,以曲譜正之,多不可讀。後又於族中得舊鈔本,百餘年物也。以校藏本,其脫字謬盭亦相同,意其書本斷簡殘帙,非完書也。士彥心識之,不能忘。

嘉慶五年春,族祖引年翁語士彥曰[5]:“余家袖珍本,萬曆年間刊也,以校鈔錄之本,當有異。”卽從翁假之,僅四十頁。校鈔本,僅《楚狂歌》多【四時花】一闋,而模糊數十字,故鈔者刪去不錄也。至於脫字謬盭,亦與他本同。士彥孰視久之,恍然有悟,蓋版縫紀數之字模糊,二十至三十,三十至四十,訂書者互易其四五,其他本又皆從此鈔出,故展轉謬誤也。急改而正之,而後詞義聯綴,宮商協律,以譜讀之,無所不諧,乃辯改諸誤本,而以原本歸之翁。

因思淮海先生《逍遙集》久亡,國朝五世叔祖秋崖先生[6],網羅放佚,得數十首並原序一首,序而存之,名曰《逍遙館漫鈔》。族之人錄取其副焉。今又得訂其《淮海新聲》,則先生書之幸也。朱氏家世宋學,詞、曲、小說皆擯不觀,故《淮海新聲》,三百年以來未有舉而正之者,徒以先世遺書交相傳寫,不欲聽其泯沒。此足見前人之淳樸,爲不可及已。

引年翁名宗庠,秋崖先生曾孫。

士彥謹識。

校正淮海新聲跋[7]

朱士彥

士彥校正《淮海新聲》後十餘年,族弟效端又得一本,與士彥所改訂者正同。前有邑人吳敏道序,其殘缺亦如之。以示詹湘亭明府應甲[8],爲是正之。如《憶吹簫》之【二郎神】“受用足”[9]、“紅藥”下空四字[10],則謂譜上句二三皆平,不當作“受用足”,下句二平一仄一去。《涇園花盡飛》【畫睂序】“不鵝留春無價”[11],謂此調結尾對句,則“鵝”字當是兩字。《春遊歌宴》“則見羲之筆底走龍蛇”,牌名脫落,訂爲【小桃紅】。《蕪城詞》【集賢賓】“茶烟鬢驚”,舊刻“驚”字模糊,謂此句用韻,當改“飄”字。又爲添改十餘字。

明府謂曲文用意深厚,猶是元人之舊,非明末人刻畫盡致者。比因屬族弟在鎔校錄付梓[12],明府所改者並注其舊於下。

嘉慶二十一年秋七月,士彥又識。

(以上均清嘉慶二十一年詹應甲校刻本《淮海新聲》卷末)


[1] 吳敏道(?—一五九三後):字曰南,號南莘,又號舫齋,別署博支子、南華山人、射陽畸人,室名清隱草堂,寶應(今屬江蘇)人。萬曆三年乙亥(一五七五),以歲貢入南監。尋棄科舉,篤志山林。纂修隆慶、萬曆《寶應縣志》。著有《南華山人集》、《觀槿稿》、《觀槿續稿》、《吳曰南集》、《舫齋先生集》、《折麻集》、《水影堂編》等。參見寶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寶應縣志》第一章《人物傳略·吳敏道》(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王澄主編《揚州歷史人物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一)等。

[2] 底本無題名。

[3] 朱永世:寶應(今屬江蘇)人。朱應辰曾孫。字號、生平均未詳。

[4] 朱士彥(一七七一—一八三八):字休承,號詠齋,寶應(今屬江蘇)人。嘉慶七年壬戌(一八〇二)進士,歷任編修、禮部侍郎、兵部侍郎、浙江學政、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卒謚文定。著有《朱文定公集》。傳見《清史稿》卷三七四、《清史列傳》卷三七、《續碑傳集》卷一〇(季芝昌《神道碑》)、《詞林輯略》卷五、《清代七百名人傳》等。

[5] 引年翁:卽朱宗庠,號引年,寶應人。朱克生曾孫。生平未詳。

[6] 五世叔祖秋崖先生:卽朱克生(一六三一—一六七九),字國楨,一字念莪,號秋崖,寶應人。諸生。工詩文,與王士禛、汪琬、程可則等結集詩社,與陶澂、陳鈺並稱爲寶應三詩人。著有《毛詩考證》、《秋崖集》、《秋崖詩文賦鈔》、《秋舫日記》等。傳見《清史列傳》卷七〇、《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五、《漁洋山人感舊集》卷七等。

[7] 底本無題名。

[8] 詹湘亭明府應甲:卽詹應甲(一七六〇—一八四〇後),字鱗飛,號湘亭。

[9] 受用足,底本正文改作“是纔開”。

[10] “紅藥”二字後,底本正文補“香痕濕透”四字。

[11] 涇園花盡飛,底本正文題名作“涇園花盡飛,其香魂可憐,因以小詞招之”。不鵝留春無價,底本正文改作“不爲我留春無價”。

[12] 族弟在鎔:卽朱在鎔,當卽寶應(今屬江蘇)人。生平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