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沜東樂府(康海)

康海(一四七五—一五四〇),字德涵,號對山,別署沜東漁父、滸西山人、太白山人,武功(今屬陝西)人。弘治十五年壬戌(一五〇二)進士第一,選庶吉士,授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一四五一—一五一〇)敗,坐瑾黨,落職爲民。歸鄉,與王九思(一四六八—一五五一)等相聚沜東鄠、杜間,飲酒造歌。善彈琵琶,自創家班。工詩文,與李夢陽(一四七三—一五三〇)、何景明(一四八三—一五二一)等並稱“弘德七子”。編纂《武功縣志》。著有《對山集》、《沜東樂府》等,撰雜劇《東郭先生誤救中山狼》(簡名《中山狼》)、《王蘭卿》(一名《王蘭卿眞烈傳》,又名《王蘭卿服信明貞傳》),俱存。傳見《國朝獻徵錄》卷二一(張治道《行狀》)、李開先《李中麓閒居集》卷一〇《傳》、《名山藏》卷八一、《明史》卷二八六等。參見韓潔根《康海年譜》(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沜東樂府》,現存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康浩刻本(《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七三八冊據以影印),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中華書局排印本任訥輯《散曲叢刊》本(另附補遺一卷),民國二十五年金陵盧氏輯刻本《飲虹簃所刻曲》本。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永瑞點校本。二〇一一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陳靝沅《康海散曲集校箋》。

沜東樂府序

康海

世恆言“詩情不似曲情多”,非也。古曲與詩同。自樂府作,詩與曲始岐而二矣,其實詩之變也。宋元以來,益變益異,遂有南詞、北曲之分。然南詞主激越,其變也爲流麗;北曲主慷慨,其變也爲樸實。惟樸實,故聲有矩度而難借;惟流麗,故唱得宛轉而易調。此二者,詞曲之定分也。

予自謝事山居,客有過予者,輒以酒殽聲伎隨之,往往因其聲以稽其譜,求能稍合作始之意益尟。蓋沿襲之久,調以傳訛,而其辭又多出於樂工市人之手,音節旣乖,假借斯謬。茲予有深惜焉,由是興之所及,亦輒有作。歲月旣久,簡帙遂繁,乃命童子錄之,以存篋笥,題曰《沜東樂府》。復稍述二家爲調之本於此,知音之士,寧無感乎?

正德八年歲在癸酉冬十二月朔旦[1],沜東漁父自序。

(《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七三八冊影印明嘉靖三年康浩刻本《沜東樂府》卷首)

沜東樂府跋[2]

康浩[3]

右《樂府》二卷,家兄沜翁舊作也。好事者求錄踵至,因刻之以傳焉。

嘉靖甲申春三月丁卯,弟浩謹識。

(明刻本《二太史樂府聯璧》所收《沜東樂府》卷末)


[1] 正德八年歲在癸酉冬十二月朔旦:公元已入一五一四年。

[2] 底本無題名。

[3] 康浩(一四七九—一五六〇):字德充,號旻齋,武功(今屬陝西)人。康海從弟。正德六年辛未(一五一一)進士,授戶部主事,轉郎中。左遷嘉定,因故罷去。家居卒。著有《旻齋集》。傳見康熙《武功縣重校續志》卷二、嘉慶《續武功縣志》卷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