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前插图
吴宓先生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肖像
吴宓先生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时肖像(即《学衡》
初创年代[1921—1924],摄于1921年)
吴宓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1925—1937)
肖像(摄于1931年)
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吴宓先生(杨立达摄)
吴宓先生1945年于成都燕京大学宿舍
钱绍武先生绘陈寅恪和吴宓先生青年时期肖像
吴宓先生1919年3月26日日记手迹,记录陈寅恪先生《红楼梦新谈》题词。
吴宓先生1919年7月29日日记手迹,记有对《红楼梦》的评论。
吴宓先生1959年7月29日日记手迹,有读《石头记》的记录。
吴宓先生1962年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与研究生讨论课程
吴宓先生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时,对学生关于《红楼梦》提问的一页书面回复手迹:《个性虽殊 典型不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963年4月吴宓先生在重庆政协演讲《红楼梦》的入场券
吴宓先生于1963年5月对其所作及尚未作出的研究之思考
“文革”时期的吴宓先生(摄于1973年)
吴宓先生致周汝昌先生书信手迹
吴宓先生题周汝昌先生锦册诗、曲手迹
吴宓先生曾阅读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书影
(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