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可多得
唐宋前的书法功夫多显著在用笔手上,提按捻转,横竖捺撇,各走途径,各显短长。而且门庭规矩,纵是草书,也是只乱鬓发,不乱闺帏。同时强调下死力气,多练多写,“墨池”和“笔冢”一类的佳话很多,此处不再一一。明清书家的墨迹则不拘不泥,意气风发,显然是用了心,且传了心神的结果。明清书家由书法入了书道,注重心领神会,气韵贯通,并以此悟性养生。例如郑板桥题眉的“难得糊涂”,至今仍在许多人家悬挂着,文人也挂,武人也挂,它的涵意已不局囿于书法之内了,而成了求人生另一种练达的箴示。这一时期,甚而笔的制造者也是独走心脉,据说,江南湖州大的笔庄在自己的庄园里专门有养羊的,少则十数只,多则成群,这些羊被小心饲养着,主人不为吃它的肉,也不为穿它的皮,目的是拔它的毛,做毛笔的笔锋。精选出的被拔毛的羊是不准吃闲草杂料的,只能吃桑叶,享受蚕的伙食标准。庄园内种着桑林,羊吃着桑叶一天一天长大。“做羊毫的山羊,喂的是桑叶,它的羊毛就是与吃草的不同,光洁如玉,富有弹性”(车前子话)。以前的文人画中,常见到这类差不多的景致:在桑树下,几个江南女子散着坐着,或跑着戏着,几只羊静静地在一侧,全然这些佳丽的好观众神态;或是一个小姐的近景,纤纤的手环抱着羊,小姐的眼神楚楚,羊的眼神也楚楚。书法是讲究的艺术,越讲究意趣越高。看时下一些书家的书展或专刊,给人的感觉是法门多,新裁多,甚而是招式多,古典的意趣几乎荡尽,显然是用脑的结果,这样的书法,看着看着就让人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