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创建墙体
进入绘制墙体的模式,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绘制方式创建不同的墙体。本节介绍操作方法。
☞绘制直墙
启用“墙”命令进入“修改| 放置墙”选项卡,在“绘制”面板上单击“线”按钮,如图3-25所示,指定绘制方式。在选项栏中设置“高度”值,设置“定位线”为“墙中心线”。选择“链”选项,保持“偏移”值为“0”不变。
图3-25 单击“线”按钮
新手指点:选择“链”选项,可以连续绘制多段墙体。取消选择该项,绘制一段墙体后便退出绘制状态。
在绘图区域中指定起点,移动鼠标,在墙体上方显示临时尺寸标注,用户参考标注确定墙体的长度,如图3-26所示。
新手指点:也可以在指定墙体下一点时直接输入长度参数,如图3-27所示,按下回车键即可创建指定长度的墙体。
图3-26 指定起点与下一点
图3-27 输入参数
因为已选择“链”选项,所以在绘制完毕一段墙体后,系统以该段墙体的终点为起点,继续绘制另一段墙体。向下移动鼠标,指定长度值绘制墙体,如图3-28所示。
向左移动鼠标,当鼠标指针与上方墙体的端点对齐时显示一条蓝色的定位线,如图3-29所示。用户利用定位线确定墙体的端点,保证墙体与上方墙体平齐。
图3-28 指定下一点
图3-29 显示定位线
向上移动鼠标,鼠标指针移动至水平墙体的端点,显示该墙体的定位中心线,如图3-30所示。单击鼠标左键,结束绘制墙体。按下<Esc>键,退出命令,绘制结果如图3-31所示。
在“绘制”面板上单击“矩形”按钮,如图3-32所示,选择绘制方式。在绘图区域中单击指定起点,向右下角移动鼠标,指定对角点,在过程中显示墙体的参数值,如图3-33所示。移动鼠标,参数值实时发生变化。单击鼠标左键指定对角点,结束绘制墙体。
图3-30 指定点
图3-31 绘制墙体
图3-32 单击“矩形”按钮
图3-33 指定起点与对角点
☞绘制弧墙
在“绘制”面板上单击“起点、终点、半径弧”按钮,如图3-34所示,选择绘制方式。在绘图区域中指定起点与终点,通过临时尺寸标注,了解起点与终点的间距以及夹角大小,如图3-35所示。
图3-34 单击“起点、终点、半径弧”按钮
图3-35 指定起点与终点
向左移动鼠标,指定中间点。期间显示临时尺寸标注,提醒用户当前弧墙的弧长以及半径值,如图3-36所示。单击鼠标左键指定中间点的位置,按下<Esc>键退出命令,绘制弧墙如图3-37所示。
图3-36 指定中间点
图3-37 绘制弧墙
☞拾取线生成墙体
在“绘制”面板上单击“拾取线”按钮,如图3-38所示,选择绘制方式。在绘图区域中拾取模型线,线段高亮显示,如图3-39所示。
图3-38 单击“拾取线”按钮
单击线段,在此基础上生成墙体,结果如图3-40所示。连续单击其他线段,可以生成相互连接的四段墙体。
图3-39 拾取线
图3-40 生成墙体
☞拾取面生成墙体
首先激活“创建体量”命令,在项目中创建一个体量模型,如图3-41所示。在“绘制”面板上单击“拾取面”按钮,如图3-42所示,选择绘制方式。
图3-41 创建体量面
图3-42 单击“拾取面”按钮
将鼠标指针置于体量面之上,高亮显示面的轮廓边,如图3-43所示。同时在鼠标指针的右下角显示体量面的名称。
在面上单击鼠标左键,可在该体量面的基础上生成墙体,结果如图3-44所示。墙体的效果尤其属性参数控制。
图3-43 拾取体量面
图3-44 生成墙体
新手指点:为了更好地体现墙体与体量面的不同,在上述操作中,将视图的“视觉样式”设置为“着色”模式。
☞定位线
默认情况下绘制墙体时选用“墙中心线”为定位方式。也就是说在绘制墙体时,在墙体中间显示蓝色的定位线,以其作为基准去确定墙体的位置,如图3-45所示。
图3-45 墙体中心线
在选项栏中单击“定位线”选项,在列表中提供多种定位方式。选择“面层面:外部”选项,绘制墙体时以墙体面层外部点为基准显示定位线,如图3-46所示。
选择“面层面:内部”选项,以墙体面层内部点为基准显示定位线,如图3-47所示。
图3-46 面层面:外部
图3-47 面层面:内部
在“定位线”列表中选择“核心面:外部”选项,以墙体核心面外部点为基准显示定位线,如图3-48所示。查看示意图可以发现,“核心面:外部”的定位线与面层轮廓线有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在视图的“详细程度”为“粗略”的情况下,墙体的内部结构线一律隐藏,仅显示面层轮廓线。
所以当用户指定“定位线”为“核心面:外部”时,定位线显示的位置也就是核心结构层轮廓线所在的位置,只不过核心结构层的轮廓线已经被隐藏了。
选择定位线为“核心面:内部”时,定位线显示在墙体核心面内部点的位置,如图3-49所示。
图3-48 核心面:外部
图3-49 核心面: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