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宗教改革运动
拉斐尔对伯拉孟特新圣彼得大教堂平面的改动还未来得及实现,1517年,在德国爆发了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Reformation)。它的导火线就是利奥十世领导的罗马教会采用出售所谓“赎罪券”(Indulgence)的方式来筹集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巨额费用。
马丁·路德画像(L.CranachtheElder绘于16世纪)
罗马天主教教义宣称,人死之后,完全纯洁无玷污的灵魂将能直接进入天堂享永福;犯有大罪的灵魂将被投入地狱接受永罚;而那些虽然犯有一定罪行——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过错——但却并非必须下地狱者,死后要先在炼狱(Purgatory)中暂时受苦以赎罪,待罪行完全得到炼净,便可进入天堂。教会宣称,耶稣及众多圣徒之死均为教会赢得无穷的功绩,这些功绩是教会的财富,教会可以随时将它们取出,以赎罪券的方式授予那些通过祈祷、忏悔,以及施舍、公益劳动、朝拜圣地、参加十字军等行为进行赎罪的人,以缩短他们在炼狱中煎熬的时日。这种教义本无可厚非。但后来教会为了聚敛财富,竟然把原本只是作为证书用途的“赎罪券”变成商品,宣称只要购买了这种东西,有罪的人就可以逃脱炼狱的惩罚。这样做,就将原本注重心灵的诚善转变为金钱至上,因而引起了包括马丁·路德在内的许多人士的强烈不满。路德认为,只有信仰而非善行才能造就真正的基督徒,并拯救他免入地狱,“因为只有信仰基督的人,才会变成善良的人,才会有善良的行为。”1517年10月31日中午,路德将他对“赎罪券”的95条质疑张贴在德国维藤贝格(Wittenberg)教堂的大门上,从而掀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得到不少对罗马教会征敛德意志巨额财富心存不满的诸侯支持,许多诸侯趁机解除罗马教皇对地方教堂和财产的控制,形成所谓的新教(Protestantism)。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罗马天主教会被迫将主要注意力转向同新教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