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罗马的文书院宫
阿尔伯蒂将柱式构图用在住宅建筑立面的这一创举为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城市面貌奠定了基础,不过在当时的佛罗伦萨却并不受欢迎,因为人们不愿看到一个小小商人竟然敢将住宅建造得可以与古罗马帝王建筑相提并论。但是在罗马,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Pope Sixtus Ⅳ,1471—1484年在位)的侄儿红衣主教拉斐尔·里阿里奥(Raffaele Riario,1461—1521)却无所顾忌。他利用与另一位红衣主教打赌所赢得的所谓“诚实的财富”于1486年开始动工建造自己的府邸。这座建筑的建筑师可能已经无法弄清了[2],但他一定是受到阿尔伯蒂的深刻影响。
文书院宫平面图
文书院宫东侧外观
文书院宫立面图(绘制于1665年)
这座大型府邸建筑是罗马15世纪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它的外立面也是采用壁柱构图,但只做了上面两层。与鲁契莱府邸相比,它的开间分割手法有所变化,由有窗子的开间和无窗子的开间交替组成,其中有窗子的开间较大一些,其与无窗子开间的宽度比例遵从黄金分割率设定。此外,有窗开间本身的高宽比,以及两个有窗开间加上一个无窗开间的总宽高比也是采用黄金分割构成(一个有窗开间与一个无窗开间正好组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比例控制就使得整个立面“充满理性和秩序”。
文书院宫内庭院
它的内部中庭也是采用连拱廊,但是柱廊转角处理与美第奇府邸相比有很大改进。它的转角柱被处理成L形,并且用方柱取代圆柱。这样一来,不仅转角处的“力量感”得以明显增强,而且靠近转角的开间也显得更加完整,立面构图更加协调。
拉斐尔·里阿里奥因为卷入1517年谋杀教皇利奥十世(Pope Leo X,1513—1522年在位)的未遂事件,被迫将这座府邸上交给教皇用做官署使用,因此得名文书院宫(Palazzo della Cancelleria)。如今它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梵蒂冈。
[1] 本书的第一书“外形轮廓”为概论性质,第二书“材料”和第三书“建造”是有关坚固方面的内容,第四书“公共建筑”和第五书“私人建筑”是有关实用方面的内容,第六书到第九书都是在讲装饰和美观,第十书是其他相关内容。
[2] 过去曾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它是由伯拉孟特设计的,但实际上伯拉孟特直到1499年才来到罗马,这时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