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是IP技术+光网络,光网络将会演进为全光网络。从网络的服务层面上看将是一个IP的世界,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将通过IP三网合一;从传送层面上看将是一个光的世界;从接入层面上看将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的多元化世界。

1.三网合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有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不断出现,新旧业务不断融合,作为其载体的各类网络也不断融合,使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类网络正逐渐向统一的IP网络发展,即所谓的“三网合一”。在IP网络中可将数据、语音、图像、视频均归结到IP数据报中,通过分组交换和路由技术,采用全球性寻址,使各种网络无缝连接,IP将成为各种网络、各种业务的“共同语言”,实现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实现“三网合一”并最终形成统一的IP网络后,传递数据、语音、视频只需要建造、维护一个网络,简化了管理,也会大大地节约开支,同时可提供集成服务,方便了用户。可以说“三网合一”是网络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

2.光通信技术

光通信技术已有30年的历史。随着光器件、光复用技术和光网络协议的发展,光传输系统的容量已从Mbit/s级发展到Tbit/s级,提高了近100万倍。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主干传输向高速率、大容量的OTN光传送网发展,最终实现全光网络;二是接入向低成本、综合接入、宽带化光纤接入网发展,最终实现光纤到家庭和光纤到桌面。全光网络是指光信息流在网络中的传输及交换始终以光的形式实现,不再需要经过光/电、电/光变换,即信息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在光域内。

3. IPv6协议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基石之一,而IP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目前IP的版本为IPv4。IPv4的地址位数为32位,即理论上约有42亿个地址。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有地址资源枯竭、路由表急剧膨胀、对网络安全和多媒体应用的支持不够等。

IPv6是下一版本的IP,也可以说是下一代IP。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理论上约有3.4×1038个IP地址,而地球的表面积仅有5.1×1018cm2,即使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每平方厘米面积上也可分配到若干亿个IP地址。IPv6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IPv4中的其他缺陷,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4.宽带接入技术

计算机网络必须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因为只有接入网的带宽瓶颈问题被解决,骨干网和城域网的容量潜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尽管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很多种,但只要不是和光纤或光结合的技术,就很难在下一代网络中应用。目前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的成本已下降至可以为用户接受的程度。这里涉及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的光纤到户技术,一个是自由空间光系统(Free Space Optical,FSO)技术。

由EPON支持的光纤到户技术,正在异军突起,它能支持吉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成本会降到与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和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 Cable,HFC)相同的水平。

FSO技术是通过大气而不是光纤传送光信号,它是光纤通信与无线电通信的结合。FSO技术能提供接近光纤通信的速率,例如可达到1Gbit/s,它既在无线接入带宽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又因为不要许可证,所以不需要在稀有资源无线电频率上有很大的投资。FSO和光纤线路比较,系统便于安装,而且成本也低很多。FSO现已在企业和居民区得到应用,但是和固定无线接入一样,易受环境因素干扰。

5.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继4G之后,为了满足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研发的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是面向2020年以后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5G将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效,在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较4G移动通信提高一个量级或更高,其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5G移动通信将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结合,构成新一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满足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1000倍的发展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对海量传感设备及机器与机器(M2M)通信的支撑能力将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5G系统还须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具有网络自感知、自调整等智能化能力,以应对未来移动信息社会难以预计的快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