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渴望投笔从戎的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勃可能想不到,在他死后,会是这样一个人,诚心诚意地为他的作品集写了一篇情深意长的序。
这个人就是杨炯。王勃与他,以及卢照邻、骆宾王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而四人在当年也是小有名气。
既然名字被排在了一起,肯定有个先后顺序。据《新唐书》等很多史料记载,比较被公认的就是“王杨卢骆”这个顺序。当然,这个顺序并不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名排来的,而是被当时的舆论推举出来的。排第一的王勃当然对这个排名并无意见,但老二杨炯却有点小嘀咕,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我觉得我不应该在王勃后面,但是呢,排在了卢照邻前面,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觉得这是一句特别漂亮的评语,既不显得太傲慢,又有一定程度的谦虚。也因为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杨炯其实并不太看好王勃。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看看杨炯所做的这篇《王勃集序》,其中对那位英年早逝的才子作出了相当高的赞美。
君之生也,舍章是托。神何由降?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先乎就傅。
都说文人相轻,但杨炯对王勃一点也不“轻”。他称他是“星辰奇伟之精”“家国贤才之运”,特别是王勃“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宏伟绝人,稀代为宝,正平之作,不能夺也”。
尽管如此,但杨炯绝不是王勃的粉丝。也许,有人会夸赞王勃年少有为,人不能及,但杨炯与之相比,丝毫也不逊色。而且,他有着和王勃极其相似的成长履历:幼年聪明好学,很早就显现出文学方面的才能,年仅九岁便被举为“神童”。之后学以致用,二十六岁被授予校书郎一职,掌管校勘书籍之事。三十一岁,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东宫庶务。虽然不是一个叫得上级别的官位,但是,已经无限接近未来天子的身边。单凭这个位置,已足以让许多人为之眼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