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小传(品中国古代文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 少年已识愁滋味

这是王勃人生中遭遇的第一次挫折。与此同时,他的诗文,也可以品出悲凉的意味了。

比如这首《别薛华》,被认为是他送别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同样是离别,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风格迥异,前后判若两人。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这首诗是王勃与友人薛华分离时而作。当时,从长安被狼狈逐出之后,王勃非常茫然,天下虽大,但被天子逐出的他,似乎在哪里也没有落脚之处。一番踌躇之后,他决定下西南,进入巴蜀。

他的这首诗中,既有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也有自身命途多艰的感慨。

“穷,独,悲,凄”,仅仅前四句,就已经把愁苦的心情显露无遗。

不得不说,对于文人而言,诗歌是寄托情感最好的办法。因为这一首诗,天下人都知道这位才子怀才不遇的苦楚,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怨怒即使如波涛般汹涌,也只能回荡在个人的心里罢了。

在蜀州的日子,王勃过得并不畅意。尽管锦官城的美景也让他流连陶醉,“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但更多时候,在他的诗中,流露出的都是苦闷的情绪,比如这首《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从诗中就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王勃已经在蜀中坐不住了,入仕的小心思依然在蠢蠢欲动。三年后,他再次返回长安参加科选,打算从头再来。而这个时候,他的好友陆季友向他提议,不如到虢州来任事,理由是当地药材物产丰富。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再提一个王勃的学霸记录。他曾经在12岁时,因父亲的一句话“不懂医术为不孝”而外出学医。让人惊诧的是,他只花了15个月时间,就跟随当时的名医曹元学完了《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问难经》。也就是说,不仅学会了医术,还顺手涉猎了一下天文历法等学问。

王勃的医术有多高,史书中并无记载,但他对于《周易》的研究很有心得,曾作《大唐千岁历》,说唐朝美好的国运长达千年,不会承继北周、隋朝的短寿。而这部《大唐千岁历》一直到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时期,都被朝廷沿用。

再说回当时的王勃,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可惜怀才不遇。想想朋友的建议也是不错,即使科考成功,按照他之前的黑记录,恐怕也要从基层做起,还不如到药材丰富的虢州,借着朋友的光,做一名参军,顺便收集珍稀药草,也算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王勃兴冲冲走马上任。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段人生,是老天爷最虐他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