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碳中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居家隔离、取消各类公共活动、延长春节假期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力度和涉及范围均超过“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国本土疫情的传播基本阻断,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当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为应对疫情的不利冲击,中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六稳”工作,强化“六保”举措。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经济稳步回升,预计2020年经济增长2.5%~3.0%。

从经济学意义来看,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内生变量)和外部因素(外生变量)两大部分,新型肺炎疫情属于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发外部冲击因素,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但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来看,中国经济虽受疫情冲击影响出现负增长,但中国具有完备的经济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空间较大,部分民生保障领域和新动能领域仍保持增长甚至较快增长,而且整体经济呈现出恢复势头,显示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同时,此次疫情防控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国内外冲击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战略目标。

2021—2050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经历以下两个阶段:

(1)2021—2035年:中国工业化趋于稳定,城镇化继续较快推进,经济处于中速增长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3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来看,中国的投资增速慢于“十三五”期间,但仍保持较高增速,劳动力数量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随着研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增长以及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加快。在这一时期,世界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中国的科技进步速度也相应加快,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持平。

(2)2036—2050年:中国将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放慢并趋于稳定,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到2050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放慢之后,经济主要靠服务业和消费拉动,投资增速降低。由于中国人均GDP水平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投资率和投资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劳动力数量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世界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的高潮时期,新技术对经济各部门的渗透率提高,将推动中国及全球的经济增长加速。在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综合考虑影响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及其变化规律,预计:2021—202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5.5%,资本积累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研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增长以及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逐步提高,而劳动力对经济的贡献依然为负,但对经济增长的负贡献率较“十三五”期间有所收窄,主要受“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2026—203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5.0%,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5%;2036—205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3.5%,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

预计在2030年前,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中国名义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5年,中国名义GDP总量将达到55万亿美元。2050年,中国名义GDP总量将达到11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GDP将达到8.5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同期美国人均GDP的55%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